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中國繪畫:五代至南宋】 2 :10世紀畫科的內部發展——人物畫

2024-03-17國風

1、這一時期人物畫的代表性畫家,如契丹人物畫家耶律倍(899—937年)和胡瓌(10世紀)的畫作。

耶律倍【射騎圖】;遼,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胡瓌【卓歇圖】局部;遼,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傳)耶律倍【東丹王出行圖】;波士頓美術館藏

【東丹王出行圖】局部

2、10世紀人物畫中女性題材繪畫的代表畫家阮郜(10世紀)的【閬苑女仙圖】,延續【洛神賦圖】的先例,描繪浩蕩水波中的仙女聚集之地,表現一群仙女正在仙島上的蒼松翠竹之間休閑娛樂的情景。其中三位主要的女仙構成品字形結構,在眾仙女的陪侍下展卷讀畫或彈奏樂器。仙島周圍環以蒼茫海水,陣列女仙或乘鸞、或乘龍、或駕雲、或淩波漫步,從左右兩方前來赴會,更強化了畫面的中心焦點。

(傳)阮郜【閬苑女仙圖】;五代,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閬苑女仙圖】局部

3、在10世紀畫家中,南唐的周文矩尤以繪畫女性形象著稱,在他名下的【宮中圖】,全畫以墨線白描為主,只在人物面部等處淡染朱色,整體感覺如同是一幅有待施彩的「白畫」,其內容則帶有宮闈麗人「影像整合」的意味,在一卷狹窄的絹帛上畫了幾十個或彈琴撥阮、吹奏絲竹,或梳洗照鏡、整裝理容,或對坐談天、逗看小兒,或嬉戲愛犬、觀魚聽樂的宮廷女性。整幅畫卷中只有一位成年男子,正在為某貴婦畫像,使人不禁猜測這是畫家的自身寫照。

周文矩【宮中圖】,照鏡;南宋摹本

周文矩【宮中圖】,畫像

4、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的10世紀佚名【乞巧圖】更反映出女性題材繪畫的一些新發展。這張畫在構圖上更為宏大,以鳥瞰視點展現出一個廣闊宅院的內部。一帶高墻橫貫於畫幅上部四分之一處,將畫面分隔為上下兩個部份。兩名便裝女仆正在鎖門,點出墻內庭院作為封閉女性空間的性質。一個露天平台位於畫面前部中心,向右以飛橋連著一個攢尖方亭,向左與一狹長廳堂相接。這三個相連的建築物為即將開始的宴席提供了場地。露台上的黑色大桌上布滿盛放酒水佳肴的容器,但赴宴的貴婦們卻都站在旁邊,或聊天或憑欄眺望,似乎在等待著什麽人。這個被等待的貴客可能尚在平台後的內院深處熟睡:院內廳房門戶敞開,透過左方窗欞可以看到臥室內部,一名素衣侍姬正在床前擊掌,似乎在叫醒床上的睡者。

佚名【乞巧圖】;10世紀,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乞巧圖】局部

【乞巧圖】局部

5、10世紀人物畫中的另一重要領域是肖像畫,在傳世畫作中,有一幅近兩米高的為宋太祖趙匡胤的肖像畫寫真。這幅畫並沒有以「聖容」程式美化宋朝開國皇帝,坐在寬大寶座上的趙匡胤有著一張黧黑的圓臉,兩撇倒掛的濃眉下是一雙小眼和下垂的眼袋,但卻傳達出一種君臨天下的力度和鎮定,與強壯的身軀和簡約的服飾一起形成強大的氣場。

佚名【宋太祖趙匡胤像】;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6、在東南方的南唐宮廷裏,顧閎中、周文矩等人創作了現實人物和歷史人物的肖像。不少學者認為【重屏會棋圖】的核心人物是南唐中主李璟,畫中的李璟顯得尤為目光炯炯、神采飛揚。

【重屏會棋圖】中的男主人;弗利爾美術館藏摹本

7、【韓熙載夜宴圖】的早期摹本雖然有許多細微區別,但對韓的描繪則相當一致,都是面容清臒、頭戴黑帽。韓熙載在故宮本中出現了五次,兩次為四分之三的半側面,三次是面朝相反方向的正側面。雖然角度和方向不同,但都極為準確地表現了同一人物,顯示出肖像畫的卓越水平。

【韓熙載夜宴圖】中的韓熙載像

8、在這一時期一種新的人物畫系統,即僧人和佛教宗派的祖師像,也開始形成肖像畫的一個重要分支,力圖脫離外在皮相以強調內在精神。代表這一「非寫實」傾向的畫家是唐末到五代初年的貫休(832—912年),其【十六羅漢圖】塑造了異於凡人的「胡貌梵相」,極誇張變形之能事。現存的幾套【十六羅漢圖】均為摹本,藏於日本皇宮內廳的一套可能制作於宋初,最接近貫休原作。

貫休【十六羅漢圖】中的兩幅;宋摹本,日本宮內廳藏

9、如果說貫休的羅漢像是以筆為鑿創造出的雕刻般的凝固形象,那麽,傳為石恪的【二祖調心圖】則以大量水墨和狂草筆法造成強勁飛動的視覺感受。石恪此畫所繪的二人一般被認為是禪宗祖師慧可(487—593年)和豐幹(7世紀),前者托腮,後者騎虎。

(傳)石恪【二祖調心圖】,慧可、豐幹;五代,東京國立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