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王羲之這件書法,毀於原子彈爆炸!

2024-03-24國風

王羲之【遊目帖】,又稱【蜀都帖】,是一份紙本摹本,草書,共11行,102字。原作現藏於日本廣島的安達萬所,但遺憾的是,在1945年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爆炸的事件中,此帖毀於戰火之中。

王羲之【遊目帖】的內容充滿了對西土山川的向往,表達了他對自然景觀的熱愛和對友人周撫的思念之情。這份摹本是明朝人摹刻的,最早見於明朝的一些文獻記錄,評價其書法時稱其「寓森嚴於縱逸,蓄圓勁於蹈厲」,而且被認為是王羲之真跡無疑的證據。然而,對於這份摹本的年代,學界意見不一。一些學者認為這是唐代初期的拓本,而另一些則認為可能更早,可能是陳朝的拓本。

【遊目帖】的墨跡本和刻本都存在,對比兩者,可以發現一些細微的差別,如筆勢流暢程度等。墨跡本則更顯流暢。

這封信劄是王羲之寫給益州刺史周撫的,表達了對周撫的友情和對西土之地的向往。周撫是東晉時期的名將,與王羲之關系密切。

關於【遊目帖】的保存史,最早的記載見於明朝時期,後來多次更叠流傳,直到清朝乾隆十二年被收入內府。後來流出,傳至日本,成為廣島安達萬的收藏品。

1945年,當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時,不幸的是,【遊目帖】與無數生命一起被毀於戰火之中。

然而,2007年,經過文物出版社趙力華和同行們的努力,他們找到了1934年珂羅版的復制品,並利用高科技復原技術,將【遊目帖】重新呈現在人們面前。這一技術的成功讓人們感嘆現代科技的力量,也使得王羲之的【遊目帖】再次煥發生機。

王羲之的【遊目帖】是中國書法珍品,其流傳和保存歷程見證了歷史的滄桑,也反映了人類對文化遺產的珍視與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