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清明祭祖將至,五十多年不知高祖父名號,從‘字輩’文化說起

2024-03-27國風

人的輩分從我算起,上序依次為:父、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遠祖、鼻祖。

在我老家,村裏人起名字傳承的是‘字輩’文化,即按輩分排好的字起名,同一輩人姓名中間的那個字是相同的,至於中間那個字大概是鼻祖或遠祖時就定好的,後輩人的名字裏只有最後一個字是可以發揮的。

我家沒有傳下來的家譜,村裏健在的那些80歲以上的老人,也基本理不清這些關系。喜歡探索人生來路的我,使勁追尋,也僅僅查到了我的曾祖輩。

高祖叫啥?兄弟幾個,無法考證,更不用說再往上的天祖、烈祖、太祖了。

曾祖那一代是兄弟四人,依照排序為‘大’字輩,分別叫大福、大祿、大禎、大祥,尾字構成一個成語:福祿禎祥。由此可以看出,我的高祖還是有點文化水平的。

‘祖輩’即我爺爺那一代為‘義’字輩。

由於我曾祖輩為兄弟四人,所以義字輩分支就多了,且縱跨新舊兩個社會。因為窮,利益紛爭時有發生,家族內部多不團結,有的甚至成了仇人。

父輩那一代為‘元’字輩,

仍沿續著‘不出五伏皆是親’的傳統習俗。族內的仍保留著過年過節給長輩們送碗飯,誰家有事相互幫忙,一起祭祖等內容。

‘我輩’這一代為‘忠’字輩,是‘字輩’文化衰落的一代。上世紀80年代以後:起名的‘ 字輩’規矩被個人化命名法取代了;人口流動及城鎮化,逢年過節給族中長者送飯的習俗也淡化了;互助幫忙也被市場化成勞務結算了,僅保留著一點,那就是上墳祭祖,還是因為我們一輩人的爺爺輩埋在祖墳裏,村裏又講究不上兩次墳的習俗。

時代的進步,經濟社會的發展,作為傳統文化組成部份的‘字輩’命名方式,已在不少地方結束傳承習俗,取而代之的是個人化命名法,但 西方哲學認識自己不可避免的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裏來」和「我要到哪裏去」以及中國文化非常強調的「終始」,我們是不是更應該‘由終及始’,追思祖宗、勿忘先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