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蜀道有多難?山色有多佳?這幅圖讓你感受蜀地天險

2024-04-16國風

自古以來,秦、蜀被高山峻嶺阻擋,李白詩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蜀道就是翻越秦嶺、巴山入蜀的道路。據險一方的蜀地,因其天險成為唐玄宗躲避安史之亂的目的地。

清 袁耀 【蜀棧行旅圖】

乾隆時期畫家袁耀,他的作品多以古代詩詞、歷史故事為題。他所畫的【蜀棧行旅圖】更是讓人聯想到唐玄宗避難入蜀的這一歷史戲劇。

中原許多官宦和士人也都追隨唐玄宗,紛紛避難來到蜀地。在這支流亡隊伍中,還有詩人杜甫。759年,杜甫從隴南入蜀,帶著一家老小向成都進發。蜀路艱難、思念故鄉再加憂國憂民使得杜甫一度無法前行,當他經過五盤嶺時,有感而發寫了一首詩,但詩的開頭杜甫先誇起了五盤嶺山色。

「五盤雖雲險,山色佳有餘。仰淩棧道細,俯映江木疏。」——【五盤】

蜿蜒向上的棧道

杜甫站在五盤嶺,從他的視角過去,棧道在上,江河在下。站在高山峻嶺中,詩人仰望棧道,道路變得細小。俯觀江河,河中倒映的樹木也顯得稀疏。此地偏僻,就連捕魚的工具也沒有。都說水清無魚,但這裏水清魚也很多。仔細看袁耀的這幅圖,你會感覺到杜甫詩中所描寫的場景。

峻嶺下的江河與樵夫

棧道是懸崖上淩空而設的窄路,透過鑿孔、設木樁、鋪木板而建成。【蜀棧行旅圖】的最右側有一位挑著柴的農夫,他就是杜甫詩中所說的「野人」,也許就隱居在這深山附近。這裏正如杜甫所說的「野人半巢居」,遠離外面的戰亂。

高聳的吊橋

有的棧道是架空在兩座懸崖之間的,高聳的吊橋連著被峽谷分隔的山峰。行旅人騎著驢馬,拉著行李和貨物走在吊橋,這場景簡直讓人心驚膽戰。難怪李白都說,此時仰頭就能觸摸到星辰,緊張得透不過氣來了。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卻只能長籲短嘆。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蜀道難】

畫家袁耀是揚州人,他和叔叔袁江並稱「二袁」,兩人都擅長畫山水、樓閣界畫,聞名於清朝畫史。「二袁」的作品中,很少有像【蜀棧行旅圖】這樣規模宏大的連續構圖,尤其是叔叔袁江的畫作多為條屏、豎軸,而行旅圖尺寸則有187 x 256.5 cm。

時隱時現的行旅者

袁耀的畫作有一個特點,他作畫時註意畫面起伏的變化和虛實的對應,當觀者視線會隨著景物上下移動時,會有「時斷時續,時放時收」的動感和韻律,這些特點在這幅行旅圖都有所體現。

走在平緩棧道的行旅者

從畫的左側開始,能明顯看到幾個行旅者走在棧道上,不過幾步路就被懸崖邊上茂密的樹枝所遮掩,只能見到部份。繼續往右邊,視線被一塊巨石完全遮擋。接著又能看到一條通向驛站或是食館的道路,變得越來越寬敞。

通向驛站的寬敞棧道

畫家還透過不同的場景給人一種時放時收的感覺,比如平緩的棧道與高聳的橋梁的對比。再比如食館裏面有幾桌正在吃飯的旅行者,他們一邊喝茶,一邊還能望見下面流動的江水。這是行人歇息的場景,這是「放松」的感覺。

同時又能看到趕路的行人,沿著陡峭的山坡蜿蜒而行。畫家描繪出他們跨越山區地形的吃力感,這是「緊張」的感覺。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送友人入蜀】

在陡峭的山坡上趕路的行人

「二袁」曾受揚州的山西鹽商的聘請到山西作畫多年,所以作品在北方流傳的較多。明清時期,由於鹽商具有壟斷權,揚州一帶的鹽商極其富有,且奢靡達到了頂峰。「二袁」的畫作多是裝飾這些富有的鹽商的住宅,還有王侯貴族們的家,因而畫作都較為大幅和精美。

【蜀棧行旅圖】局部

【蜀棧行旅圖】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