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對話法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雷米·艾融:20年前第一次來到中國,就像墜入了愛河

2024-03-28國風

這兩天,西湖邊棲霞嶺路18號時光門藝術中心,一場「時光對話」雷米·艾融個人回顧展,吸引了很多人觀展。

雷米·艾融是法國著名藝術畫家,擔任法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他的作品追求一種幾何形體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組合所產生的美感,將人們引入他那「光影建築」的迷宮之中。

20年前,雷米·艾融第一次來到中國,他就深深地喜歡上了這裏,「毫不誇張地說,那種感覺就像墜入了愛河一樣。」

「時光對話」雷米·艾融個人回顧展在西湖邊開展。受訪者供圖。

雷米·艾融喜歡中國文化,這次來杭期間,在潮新聞記者的牽線下他第一次走進了位於拱墅區小河街道的昆曲國際會客廳。當浙江京昆藝術中心國家一級演員楊崑為他演唱了一曲【牡丹亭·遊園·皂羅袍】,他指著按中國傳統記譜法——工尺譜標註的節奏符號,恍然大悟:西方音樂有五線譜,原來這就是東方音樂的譜子。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他說:「60周年在中國傳統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標誌著一個大周期、星象周期和中國歷法周期的尾聲。60周年意味著重生、復興。」 他認為中法之間需要在相互信任、友善和理解的基礎上,重新建立這種關系。

近日,雷米·艾融在杭州接受了潮新聞記者的獨家專訪。以下是對話實錄:

潮新聞:非常感謝雷米·艾融先生在百忙之中接受潮新聞的專訪。很多人說您是「中國通」,非常喜愛中國的文化,中國文化為何如此吸引您?

雷米·艾融: 年輕時代我去日本較多,了解一些亞洲文化。20年前,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就深深地喜歡上了這裏,毫不誇張地說,那種感覺就像墜入了愛河一樣。這20年間,我常常來中國,早幾年我幾乎每年要來十次。去年,我在中國有幾次重要的旅行:一次是北京的畫展,還在法國駐華大使館做了一場講座;後來去深圳工作了15天,之後我又去蘇州組織了一次很大的藝術展覽,還參加了在蘇州舉辦的第五屆中法文化論壇。中國對我來說,更像是文化和藝術的第二故鄉,每次來都有新的發現。從我和中國之間的關系中,我收獲了許多友善、熱情、開心和幸福,這是一種文化與哲學的聯系。

雷米·艾融在杭州拱墅小河直街品嘗古法醬油。潮新聞記者 藍震 攝

作為藝術家,我和中國藝術界的藝術家們也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我很榮幸成為中國美術學院的專家成員。我也非常喜歡杭州,這是一座特別有魅力的城市,每次來到杭州都能發現新的事物。有一次,我和一些畫家朋友在一個大湖旁呆了10天,一起畫畫,在花園中寫生,特別開心。我覺得所有這些和中國的聯系,對我來說,是一種工作褒獎和鼓勵。

潮新聞:2021年,您在杭州首次舉辦了個展——「空間·無界」,這次「時光對話」,兩者有何不同?這次主題最想給中國觀眾呈現什麽?

雷米·艾融: 我認為2021年的展覽主要展出的是我創作的自然風景畫,因此與大自然直接相關,這次我帶來的有點像是一場回顧性的展覽,比2021年展出的作品更完整。之前展出的是一些根據風景、靜物創作的作品,這些作品都是早期的,色調要灰暗得多;而這次展出的更多是全景畫,很多作品是最近幾年甚至最近幾個月創作的。

「時光對話」雷米·艾融個人回顧展一角。潮新聞記者 藍震 攝

我非常高興能在杭州「時光門藝術中心」展出這些作品,這要感謝盧莎女士,她是這裏的組織者,也是這次展覽的發起人。她曾到巴黎找過我,我們見了幾次面,她選定了這些畫作,我們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來籌備在杭州的這場展覽。我希望杭州的朋友們、繪畫業余愛好者們能來看這場畫展。此次展覽很好地呈現出我作品裏蘊含的一致性,以及我對成為一名畫家的渴望與態度的一致性,也包含了我每天早上都會萌發出新的繪畫欲望之間的統一。這是一個非常連貫的整體,因此我對這次從3月23日至4月30日的個人回顧展感到非常興奮。

潮新聞:時間和空間常常是藝術家創作的主題,但很難駕馭,此前您在受訪時提到,「繪畫是一場冒險,畫室是一個鬥獸場」,為何會有這樣的感受?是否也希望把這樣的狀態傳遞給觀眾?

雷米·艾融: 我希望我的畫能傳達我用言語很難表達的意思,因為言語很少能夠完全表達畫家想要表達的,而畫作通常是與業余愛好者進行對話的最佳方式。但我可以試著讓你們理解我之前所說的,也就是說,我關註的是繪畫內在的「冒險」。在與自然的關系中,吸引我的目光的是深度,即光線所揭示的世界的厚度。因此,世界的這種厚度,隨著萬物的前進與後退,激發了我觀察風景和自然的興致。


(雷米·艾融在工作室創作時的狀態。影片素材由雷米·艾融提供)

在我的工作室裏,我可以說它是一間「鬥獸場」,也可以說它是一間「競技場」。這是一個藝術家用來與自己進行的一場戰鬥,一場與自己內心最深處、最悠遠的過往進行的戰鬥。在那裏,試圖忘記一切,進入繪畫本身的冒險之中。因此,繪畫的冒險是一種發現。也就是說,你不知道每天早上它會把你帶向何方。當然,我們有一些確信的事情,首先是畫框的限制、畫幅的限制,這也是你自由的基礎。自由是在限制中得以表達的,這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點。然後是一個空間,繪畫的獨特空間,可能也是我自己的空間。我所尋找的是整體和局部的呼吸,讓畫作能夠呼吸,就像它是通向別處的一個出口。我希望杭州的藝術愛好者或參觀者能夠感受到我的這種精神追求。

潮新聞:前期和時光門藝術中心主理人盧莎女士交流時,您這次帶來的作品中有不少中國元素,能介紹下嗎?

雷米·艾融: 在我的繪畫中可以發現一些中國元素,可以說是一些光影、氛圍、形式上的主題。這裏,有一幅使用了中國紅色水墨的小畫。但我認為,我所完成的畫作的一些基本的東西也深受中國繪畫的啟發。中國畫幫助我發現,正如我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知道的那樣,在世界的奇觀中,一切都是相互聯系的。雲、石、水,這些都是中國繪畫的重要主題,所有這些元素都透過光線和中國畫家繪畫時的手勢相互融合、相互呼應。

雷米·艾融作品【風的聲音】。受訪者供圖。

我覺得中國畫的形式與我的作品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我的作品與中國畫很接近,因為它不是為了具象而具象,而是透過抽象的塑造而變得具象,換句話說,它不是具象地表達具象,空間是在我的繪畫最後階段才出現的。具象是一種結果,但並不是為了它本身而進行的一場探索。我的探索純粹關乎空間,是一種在畫面尺寸限制內的空間組織。這種組織帶來了一種具象的形式。但我尋找的不是具象,而是抽象。在這方面,它與中國畫的傳統非常接近。

潮新聞:這次來杭州您專門走訪了昆曲國際會客廳,與昆曲藝術家楊崑進行了深入交流,這樣的藝術碰撞是不是特別美妙?是否會給您今後創作帶來靈感?

雷米·艾融: 和優秀的昆曲藝術家楊崑的相遇,確實讓我度過了非常愉快的時刻。昆曲是中國非常有影響力的藝術形式,她的演唱和對昆曲的介紹讓我印象深刻,還向我介紹了傳統記譜的方式,讓我更好地了解了傳統音樂是如何透過文字記述下來的,也了解昆曲的化妝服飾,舞台呈現特點。文字、書法和藝術,詩歌、繪畫和空間,甚至醫學等等,和諧地表現為一個整體,對此我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中國具有內在的一個力量,這對西方人來說格外震驚。比如「5」這個數碼,在中國傳統文化上有很多寓意,五行、五音、五臟等等,所以中國文化是一個宏大的統一與和諧,有自己的根,一脈相承。

國家一級演員、昆曲藝術家楊崑給雷米·艾融介紹昆曲的穿戴。潮新聞記者 藍震 攝

在參觀完昆曲國際會客廳,我有一種感受是,藝術是不存在所謂的進步,有的只是因為個體的不同,時代的不同而產生的演變,進步是留給科學的。當我們在西方聆聽莫札特、蕭邦或柴科夫斯基的音樂時,他們不會向我們講述過去,我們不會將他們視為過去的藝術家。當我喜歡林布蘭時,我不是在欣賞17世紀的藝術家。我欣賞他們,是因為他們給我們帶來了今天的活力、今天的幸福和今天的精神,這才是最重要的。同樣,我可以說,在藝術中不存在進步,也不存在無國界的藝術,每一個地方的藝術都必須紮根於屬於它的特殊的土壤之中。

潮新聞: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作為中法文化的交流使者,您認為在加強中法文化交流上還有哪些建議?

雷米·艾融: 中法建交60周年非常重要。眾所周知,60周年在中國傳統中是非常重要的節點,這標誌著一個大周期、星象周期和中國歷法周期的尾聲。而60周年意味著重生、復興。60年前的中法建交是國際關系史上的大事,對法國、對中國乃至對世界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和啟示。今天,我們需要在相互信任、友善和理解的基礎上重新建立這種關系,這與中法建交60周年紀念和慶祝活動相得益彰。今年應該是世界的文藝復興之年,我們需要在差異的基礎上創造全球文明。當各國人民意識到自己的差異時,他們才能進行有建設性的對話。我想為法國和中國保持差異而奮鬥,因為這意味著一個歐洲文明、一個地中海文明、一個中國文明,沒有相同的精神根源,但透過差異可以建立真正的對話。

我想建議的是,我們需要培育我們的差異,每個民族、每種文明都必須完善自己的原創性,保持世界的趣味性。如果每個文明都在其獨特性中不斷完善,那麽這個世界就仍將是一個有趣的地方,因為還有「他處」的存在。而在過去的幾年裏,我們可能被誤導以為存在著一種藝術的全球化,存在著一種為全世界服務的全球化藝術,這對未來來說是一種致命性的無聊。每一種文明都必須保持其獨創性。這就是我的觀點。

(感謝時光門藝術中心盧莎、汪玲萍,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師龔君姬、張麗萍,浙江京昆藝術中心國家一級演員楊崑,法語轉譯陳麒伊,對此文的貢獻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