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藝術因情感而生:【致敬蘇東坡】張浩藝術主題展已於3月23日啟幕

2024-03-28國風

【致敬蘇東坡】張浩藝術主題展已於2024年3月23日在杭州人可藝術中心重磅開幕。藝術家張浩用時三年,從2021年至2023年,踏尋蘇東坡一生的足跡,實地考察常州、鎮江、儋州、惠州、黃州…… 這段旅程激發了他創作數十幅令人贊嘆的精彩作品。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1. 最佳紀念地——在蘇東坡遺跡上致敬蘇東坡

據學者考究,位於眾安橋旁的人可藝術中心是昔日蘇東坡抗擊瘟疫建立安樂坊之地。近一千年前,蘇東坡常常路經人可藝術中心前往吉祥寺賞牡丹,留下了數首膾炙人口的詩詞。熙寧五年(1072年)三月二十三日,蘇東坡寫下【吉祥寺賞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醉歸扶路人應笑,十裏珠簾半上鉤。」而在952年後的3月23日,【致敬蘇東坡】張浩藝術主題展也在相同的日期開幕。

人可藝術中心外景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2. 張浩與張浩 —— 重寫【寒食帖】的宿命

【寒食帖】誕生後不久,即為宋時崇州先賢張浩所得。張浩作為河南永安縣作縣令,是大書法家黃庭堅的好友。黃庭堅因與張浩是舊交,又因【寒食帖】為蘇軾所寫,當即慨然題跋,就此珠聯璧合成為「絕代之珍」,被張浩收藏於江源張家老屋——善頌堂,使之流芳千古。千年宿命,同名同姓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張浩,在睡夢中與蘇東坡神交,「2012年7月8日,我在午睡的夢中得到了書寫【寒食帖】的感覺:憑著想象感覺蘇東坡這個人……」張浩以其匠心獨運的現代視角重寫【寒食帖】,賦予這份傳世之作新的生命力。

(宋)蘇軾【寒食帖】

張浩2012年重寫【寒食帖】

張浩重寫【寒食帖】(局部)

3. 萬水與千山——三年踏尋東坡的遺跡

從杭州到常州、鎮江、儋州再到惠州、黃州,張浩在2021年至2023年間以踏尋蘇東坡一生的足跡為線索創作了數十幅作品。藝術家用其獨特的藝術作品,表達對歷史、文明乃至蘇東坡個人的崇高敬意。

展覽現場

張浩作品【致敬蘇東坡之八<儋州的蘇東坡>】

張浩作品【致敬蘇東坡之二<照亮天堂>】

展覽現場

張浩作品【致敬蘇東坡之七<蘇東坡在儋州>】 展覽現場

4.心與心相通 —— 以詩入畫意無窮

在張浩的藝術世界裏,蘇東坡的詩詞不是文字,更是跨越時空的藝術語言。藝術家將蘇東坡的經典詩詞【記承天寺夜遊】【後赤壁賦】等,重塑為一幅幅充滿現代感的畫作與書法。這是一場橫跨時空的對話:張浩,在藝五十年,致敬蘇東坡,永垂千年。

張浩作品【致敬蘇東坡之五<記承天寺夜遊>】 展覽現場

張浩作品【致敬蘇東坡之六<後赤壁賦>】 展覽現場

張浩作品【致敬蘇東坡之十一<書文>(祝文九篇、詞一篇、後記)】 展覽現場

張浩作品【致敬蘇東坡之十一<書文>(祝文九篇、詞一篇、後記)】(局部)

張浩簡介

1962年生於天津。1985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舒傳曦教授工作室,留校任教。現任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教授。當代水墨研究所所長。工作生活於杭州。

在五十年來的藝術實踐中,經歷並實踐了從中國「85’藝術新潮」,以及水墨現代主義、實驗水墨、表現主義水墨的重要演變,2001年之後超越了現代主義形式,創造出當代水墨的視覺形式。他對感覺過程有著異常自覺的總結:結構,形狀,色度和使用毛筆的運動,他將中國性特質的語言描述為「用毛筆思維」,將精神靈魂的訴求凝聚成跨文化、跨文明的形式表達,形成了辨識性極強的精神視覺,是國際藝術領域的中國文化藝術符號,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國內以及香港和台灣、美國、日本、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地多次舉辦個展或群展。

公共收藏

張浩的作品被大英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廣東美術館等重要機構收藏,並被中國杭州G20峰會主會場永久收藏與陳列。

出版作品集

【張浩】、【ZHANGHAO】、【心靈圖】、【張浩畫集】、【水墨中國】。

著作文集

【從用毛筆思維到形式的誕生】、【藝術給我】、【築】、【形式生命與精神視覺一一現代水墨創作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