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李白最網紅的一首詩,太美了!

2024-04-08國風

林深時見鹿,

海藍時見鯨,

夢醒時見你。

這段話,

相信大家都在網上見過。

很多的人,用它來表達

喜歡或想念一個人。

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

「林深時見鹿」出自李白寫的一首詩,

經化用改動後,

才成了現在常見的樣子。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隱隱犬吠,淙淙流水,

灼灼桃花,帶露凝香;

林深路長,時見鹿現,

溪水長流,不聞鐘聲;

野竹橫生,青霧迷蒙,

飛流如帶,直掛碧峰。

雖然尋人不見,雖然略有惆悵,

但這一幅生趣盎然的世外桃源景象,

還是讓人心生靜謐與向往。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錯覺?

生活中真正念念不忘的

其實是些無目的間得到的東西。

偶然吃到的食物,

某次意外的邂逅,

看似無用的愛好,

還有兒時簡單的快樂。

那一年,李白還沒有離開四川,

推算下來,尚在年少。

他喜劍,喜修道談玄,

還一邊讀書,一邊走遍周圍的山山水水。

有一次,他到了戴天山,

這是他讀書的地方大匡山

附近的一座山,

在唐朝,雖不及終南山有名,

但也是很多人的隱逸之地。

本來他想尋找一個道士探討下,

結果沒有人知道道士去了哪裏。

李白頗為遺憾,

卻又被戴天山的風景所吸引,

於是,寫下這首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他從早上出發,

溪水聲、狗叫聲,聲聲入耳,

桃花凝露,朵朵含情;

到中午,來到茂林深處,

時不時見到小鹿,

走到溪邊也聽不到道觀的鐘聲,

讓人無比心靜;

傍晚之時,他終於到了山頂,

霧靄朦朦,野竹橫生,

還有飛流直下的泉水,

掛在碧綠的山間。

雖然,最後他沒有找到要找的人,

這一路的美景,

也已經不虛此行。

所以,他把這一路見聞分享,

才有了 這無一不好,無一不美,

無一不讓人心靜的

世外小桃源。

讓點點滴滴的美好

安慰整個人生

李白出川時,曾說了一句

特別豪氣的話: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大意就是要向世界宣告:

我李白要出山了。

其實,他還寫了一首詩,【別匡山】:

曉峰如畫碧參差,藤影風搖拂檻垂。

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

看雲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

莫怪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

匡山是很好很好的,

他愛這裏的一切,

但還是選擇了滾燙的人生,

將一身文武藝,獻給這個時代。

但後來的事,我們也都知道,

四十歲時的李白,

終於成了大唐皇帝的近臣,

可惜,人家只拿他當歌功頌德的金絲雀。

看似理想達成,

卻是人生最狼狽的孤獨。

低眉折腰過安逸生活?

他寧願一生快意山水間。

賜金放還後,踏上漫遊的旅途。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此後的李白,尋仙仿山,

與杜甫,高適等人結交同遊,

寫出了一篇篇驚世之作。

像【訪戴天山道士不遇】那樣,

有遺憾,但人生不虛此行。

就像我們的人生,

都曾在生活裏驚慌失措,

總會遇到求而不得,

但一路走來,莫要虛度,

總有一處美好,

可以將自己救贖。

像不到四十,頭發全白的歐陽修,

被貶滁州期間,

蒔花弄草,寄情山水,

醉翁亭裏譜寫出千年佳話。

像余秀華,曾是一位農婦、腦癱患者,

行動不便,說話口齒不清。

她唯一的愛好就是在田野間寫些詩歌,

她在詩歌裏釋放自己,

抵禦命運不公帶給她的傷害。

後來,她出了三本個人詩集、在北大開講、

赴美交流、登央視舞台,

被譽為「中國的艾米莉·狄金森」。

泰戈爾說:

「你今天受的苦,吃的虧,

擔的責,扛的罪,忍的痛,

到最後都會變成光,照亮你的路。

即便你向空谷喊話,

也要等一會兒,

才會聽見那綿長的回音。」

生活的美好,

總會在不經意的時候出現。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靜下心,慢慢走,

世間美好會與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