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桃花詩中的南宋孤臣,逃亡間筆耕不輟,堅守信仰至死方休

2024-04-08國風

春日桃花絢爛盛開,猶如青春少女的臉龐,嬌艷欲滴,令人陶醉。

桃花的點點飛紅,不僅為春天增添了一抹亮色,更象征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因桃花濃艷華美之姿驚艷世人,使得古今文人墨客為之揮毫灑墨,盡情抒發內心感受。

今天與您共賞一首描寫桃花詩篇——【慶全庵桃花】,此詩將桃花的韻味與詩人情感交織在一起,展現了桃花獨特美感和深邃內涵。

慶全庵桃花

宋•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小詩。此詩雖沒有其它名篇廣為人知,但它卻憑借獨特韻味入選【千家詩】,足見其非凡之處。

作者謝枋得(1226-1289),字君直,號疊山,戈陽(今屬江西)人。寶祐四年(1256)與文天祥同科中進士。

謝枋得曾為建康考官,因出題得罪權相賈似道,被罷。後起用,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他曾率兵抗元,後兵敗,流亡建陽,以賣蔔教書度日。

後元朝逼迫其出仕,被強制送往大都(今北京),絕食而死。謝枋得至死未降為元臣,終年他64歲。

在中國歷史上,謝枋得和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疊山,一文山,並譽為愛國主義的「二山」。謝詩傷時感舊,沈痛悲涼。其詩文後人集為【疊山集】。

這首詩是他在逃亡隱居的期間寫下,詩題中的「慶全庵」是他的隱遁之所,位於福建建寧府建陽縣唐石山。

作者身處南宋末世,親身經歷了戰亂,目睹了山河破碎、國土淪喪。因而從桃花想到了桃花源,從桃花源產生了避亂隱居的念頭。反映出詩人憂憤、苦悶的心情。

詩的大意是: 詩人尋得慶全庵這個世外桃源,遠離了暴君統治與戰亂紛擾。枝頭的桃花綻放了,昭示新春的到來,帶來一片生機與希望。然而,詩人又擔心桃花落紅隨流水漂去,恐怕會引來漁人的註意,打破這裏的寧靜。

詩人巧妙地借用了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寫的秦人因避亂而進入與世隔絕的桃花源的故事,在那裏「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林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這正是戰亂之中詩人與百姓所共同向往的安居樂業的地方。

首句「尋得桃源好避秦」,詩人就直抒胸臆表達了對戰亂的憎惡以及對和平安樂的向往。這一情感與陶淵明描述相契合,都描繪出了人們心中理想的避世之所。

第二句「桃紅又是一年春」,詩人在桃花絢爛的時刻,感慨時光流轉,歲月更叠。這桃花的盛開,不僅象征著新的一年的到來,更讓詩人聯想到桃花源中的人們,他們與世隔絕,不知今是何世,過著「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自在生活。

他們無需勞神於世俗紛擾,只需隨著四季的變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享受著「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的寧靜與和諧。這樣的生活,對於詩人而言,無疑是一個令人心馳神往的理想所在。

下聯「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詩人從對桃花源的向往回到了自己隱居的慶全庵。他期許慶全庵能夠如同桃花源一般,成為一處無人打擾的「小桃源」,遠離世俗的紛擾,保持其寧靜與和諧。

然而,詩人心中又充滿了憂慮,他十分擔心慶全庵也難逃戰亂的侵襲。因此,他祈願桃花的花瓣不要隨著流水漂到外界,以免引來像當年造訪桃花源的漁人,打破這裏的寧靜與安寧。

這種擔憂與祈願,體現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渴望,同時也揭示了戰亂時期人們內心的脆弱與無奈。

詩中使用典故,借景抒情,手法十分貼切自然。字句間流露著詩人的傷感、悲涼與無奈的情感。也是一首樂景寫悲的詩,引起讀者深切的共鳴。

這首詩,不僅表達了詩人希望慶全庵成為一處不為人知的世外桃源的願望,更深層地反映了詩人堅守氣節,絕不與新朝合作的決心。

詩人以獨特的筆觸,展現了自己寧死不降的愛國氣節和寧死不屈的民族靈魂,彰顯了一種崇高的精神風貌。讀來令人肅然起敬,深感詩人在歷史洪流中堅守信仰、不屈不撓的堅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