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臘月二八、二九和年三十,你應該知道的習俗

2024-03-15國風

【臘月二十八:非遺民俗畫卷,紅紙桃符新篇】

農歷臘月二十八,民間流傳「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生動再現新年主食制作的熱鬧序曲。其中,「貼花花」承載千年年俗,囊括年畫、春聯與窗花,尤以春聯為重,起源於古代桃符辟邪文化,【典術】載:「桃木五木之精,能鎮邪氣」。至五代,孟昶親題桃符,開啟了春聯文化的新紀元,其上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堪稱中國首副春聯記載。造紙術普及後,紅紙取代桃木,書寫春聯習俗翻開了新篇章。

【臘月二十九:小除夕祭祖濃情,歲末忙碌備盛宴】

中國祖先崇拜源遠流長,臘月二十九日被尊稱為「小除夕」,家家戶戶燈火璀璨,設宴待客,別歲情感濃郁;戶外香火連天,表達深深敬意,往往持續數日。農歷月份大小有異,臘月小則二十九即為除夕。無論大小月,二十九日均為年終沖刺時刻,所有年貨、祭祀準備務必在此日完成。在這年節的高潮中,二十九日最是忙碌,除了繁雜的衣食祭品預備,還有莊重的「上墳請祖上大供」儀式,正如民謠所述:「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顯虔誠」。

【大年三十:一夜跨雙歲,守歲辭舊迎新春,南北美食祈願瑞祥】

冬雪漸消融,春風攜暖至,除夕之夜,傳說中的年獸在子時徘徊,人們以守歲及零點鞭炮驅逐年獸,保家人安寧度歲。若不守歲,仿佛錯失美好明日。臘月三十,亦即除夕,象征農歷臘月終結與春節啟幕的交接。這一夜,國人遵循除舊布新的傳統,寓意告別過去,迎接新生。北方家庭歡聚共享餃子宴,祈願富貴滿堂;南方地區則有新年吃餛飩和長壽面的習慣,寓含著吉祥如意、壽比南山的美好願景。守歲習俗自魏晉時期已有明確記載,圍爐包餃共度歲末,靜候新春曙光照亮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