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如何才能超越業力,更改已經註定的生命軌跡?不過重復機械的生活

2024-02-07國風

朋友們,你有沒有問過自己,究竟有沒有命運這個東西?我們的命運是否真的已經被註定?其實呢,當你認為命運已經被註定時,從某種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認知,這代表著你和自己達成了和解,不再為曾經發生的事情悔恨,也不再為未來而擔憂。

在這其中呢?你的心靈會發生一種本質轉變,會進入一種時時刻刻的釋懷狀態,就好像自己是命運的旁觀者,自己只是在看著一個劇本按照一個劇本進行而已,而當你面對自身的命運能夠做到置身度外時,卻恰恰超越了命運或在另一個更加圓滿的維度,而命運向好的轉變也在潛移默化的發生。

好,回到主題,命運究竟是什麽呢?命運就好像是一個劇本,一個無法抗拒的劇本,我們對命運的掙紮與抗拒也早被寫在了劇本中,就連不認命也依舊是命運的一部份。從出生開始,你的種族、你的國家,你所在的文化背景已經決定了你生活的大致軌跡,你的家庭、你的父母帶給你的基因與成長經歷將決定你的性格和身體健康狀況。在你人生中的每個決定與選擇,其實造成那個選擇的因早已形成,就連你想吃些什麽,喜歡吃什麽口味的食物。

也是由腸胃中細菌的需求所決定。如此種種,都是我們命運的一部份,並且只是最粗淺的一部份,而那更細微的命運體現是對自己和世界的認知與反應,這體現在我們的每一個念頭之中,就像膝跳反射一樣,沒辦法抗拒。

這就好比你面對他人的一句話,心裏的反應是喜悅,是淡然,是受傷還是高興?這個反應在那一刻是既定的反應,冒出來的時候就是內在的事實。

誰也無法更改,這樣的反應在生活的時時刻刻都在發生。你看著自家窗外景色時的一個心情,是感覺新鮮,還是早就已經沒有了感覺?

上班途中堵車時,你是感到焦急還是能時常坦然?你對親人、朋友、同事的看法又是否是一成不變?其實,我們的一切反應與認知都是一種慣性,所以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日復一日,每天感覺相同,思維方式相同,對親近的人說話語氣相同,生活中某些不自知的心理活動、細微的選擇動機相同,甚至是對生命的體驗感也日日相同。

即使放眼10年之後,他們也依舊活在一種慣性反應中,就算有改變那也只是之前慣性的延續,這就是命運,命運就是我們時時刻刻的慣性反應連成一片。而這種慣性的反應與認知也稱為業力。業力是一種因果,是一個有些復雜的概念。簡單的理解,業力是長久以來種種原因的積累所造成的一種不可抗拒的反應與結果。同時,業力也是一個佛家的概念。

我們這一生呢?所要經歷的事情,乃至對事情的反應與認知,都是由業力註定,這種註定的程度可謂是無微不至。舉個例子,比如你此刻突然冒出一個想要蹲下的念頭,就這樣,細微的一面、莫名的一面也已經是註定,即使是業力造成的一面,都不會提前經過人心的允許,只會自顧自發生,更何況是我們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的看法和認知或是內在的歡喜、憤怒、平靜,一切都已註定,但這種業力的註定卻不是上天註定的,而是完完全全由自己積攢的。

佛家有一句話特別有深意,叫做一切法是趣,不過這其中的趣字是興趣趨向的意思,意思便是生命的一切境遇,其實都是人們的興趣決定的。就好像人們內心深處的興趣是受苦,仿佛受苦才能體現存在,體現自己,那麽人的思想與情緒冒出來時,多數將是悲觀的,乃至生活境遇都會體現為受苦。

只不過呢,這種趣隱藏的非常深,因為多數人習慣了向外看,向外追尋,所以很難觀察到心靈深處的這種趣。但是無可否認的是,一些人將自己深層次的趣培養的越來越趣惡,看到他人受苦,看到他人過得沒有自己好,甚至刁難挖苦他人,自己會情不自禁的感到滿足,這就是一種趣。這種情況呢,其實在我們社會中非常普遍,微小到人與人之間差異矛盾,宏大到國家之間的戰爭殺戮,其實都是一種去,然而一切去終究都是自己的選擇。

好,了解了這麽多,那我們該如何更改命運呢?其實呢,知道了業力和因果的概念,我們就有了更改命運的入手處,一切法由心向生,所以改變命運的關鍵就是去找到自己的心是什麽,去找到那個讓一切善去惡趣業力因果發生的地方,找到這個根源了,回歸到這個真心之中,就是悟道了。

悟的一切皆是由一心所造,便可以遁超一切善業惡業,遁超一切因果。就像永嘉大師在正道歌中所說,正實像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若將妄語狂,眾生自招拔舌塵殺劫。意思是證得識相。

找到自己的真心是什麽,便能切身體會到無善無惡,無人無我,即便是最重的阿鼻地獄之惡業也會瞬間消散。如果我這樣說是在騙人,甘願遭受拔舌之苦,永嘉大師這樣說,是站在了究竟識相的角度來看待自己和世界。

當我們證悟到實相,找到一切發生的根源,真心便沒有了自我的存在,因為自我只是真心產生的一個念頭而已,沒有了我,關於我的一切因果業力也就沒有了承受者,也沒有了作為者,那麽無論是善業惡業,都沒有了那個去接受的主體身份,一切善惡也便不空而自空了。這也是佛法中最透徹的認知之一,只有了解到善惡因果業力與實相的關系,我們才可以徹底超越命運。

實相是一切善惡因果業力的發生根源,實相也就在善惡因果業力之中,並不在善惡之外。就像水就在波浪之中,水外無波,波外無水離波求水,裏水求波,皆不可得。通俗的來說,當一個人證悟了實相,他就在一切善惡好壞的現象之中呢,找到了一個恒常的避風港,他可以在任何好壞的命運境遇,任何念頭感受之中,本自不動。

有一種無限的信心與安全感始終陪伴著他,或者說他成為了無限與圓滿本身。但另一方面,他該經歷的善惡、業力、命運因果,從現實層面並不會消散,只是在他心裏已經沒有了。也就是說,在外人看來,他的外在表現、生活境遇並不是進入了一片祥和,也許他的表面生活甚至是貧困潦倒、疾病纏繞或是一塌糊塗的,他該經歷的事情一樣都不會少,他的外在境遇暫時並不會變好,但是他的心卻能在這一切之中本自定境,祥和、圓滿而豐盛。而當他舊有的業力消耗完畢時。

一種根本的轉變便發生了,或者說,一切業力對於他來說已經終結。

本質的轉變已經發生,這種本質就是實相,被稱為自信。真心貫穿於一切好壞善惡現象之中,安註於實相,體悟到自己就是實相,本身,就是佛家所謂的自信,功德無量。在自信的功德之中,我們不再懼怕一切好壞善惡,一切該經歷的仍舊在經歷,那個表面現象還存在。

那個表面的苦樂依舊存在,但實際上深層的感受已經不同了。

在一切苦樂之中,有一種深層的底蘊,始終是慈悲、寂靜、祥和的,這便是佛法所謂功德的含義。功德是人們找到自己是誰,證悟到自己就是一切現象中的實像,便本自功德無量。換句話說,功德是不用修的,是要去悟的,是要去親自成為的,是自己本來就有的,是本自無量的。

所以談經中有一句話叫做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意思也便如此,所有人都是那一個識相。功德無量,本質無對無錯,一切過錯只存在於個體自我的認知之中,若看見他人有過錯,只能說明自心中還有過錯,還有過錯的概念,還有對錯之分,還有善惡業力。人們看見的終究是自己心裏還有的現象和概念,而那個能夠產生一切概念和現象的心本身人人相同。所以功德無量,與功德相對的是福德,我們唯一可以去修更多的只是福德而已。

梁武帝曾經問達摩,我修建寺廟無數,供養僧人無數,有功德嗎?達摩說沒有,因為梁武帝這樣問,仍是在求善業,仍有所求,便與本字功德無量並無關系,所以最大的福德便是用一個無我無所求的心去修善,去利益他人,這樣也就是金剛經中所說的,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總結起來改變命運的辦法便是回歸實相,兼修福德。實相即是所有人功德無量的本來面目,是一切身心現象,一切命運業力發生的根源。根源能生發一切,所以本自功德無量,功用無量,圓滿豐盛。回到這個本來面目,我們便在一切好與不好的命運中,本自清凈,本自釋懷,本自喜悅圓滿。福德是那個根源產生的命運的現象,今後能夠變得向善向好,變得順利的原因和種子。

這個種子種在真心的土壤裏,隱含在石像之中,便是一種善的慣性和業裏的積累。終究來說,我們將潛移默化形成一種善的反應,以此自信面對外在境遇,所慣性反應出的第一感受就是喜悅、清明和美好。明白了嗎?好了,非常感謝你能看到這裏,希望能對你有所觸動和啟發,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