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六首秋夜詩詞,半天涼月色,一笛酒人心,寫盡人生百味

2024-09-03國風

秋天的夜晚格外寧靜,山中松子簌簌落,月下草蟲切切鳴。

它不似熱鬧的夏夜,蛙聲、蟬鳴、雷響此起彼伏,演奏著一曲又一曲交響樂。

秋夜的節奏很單一,聲音細碎,韻律淒清,更容易走進人的心靈,露出生命的柔軟與哀傷。

途徑瀟湘的唐珙,「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在洞庭波起和青草湖畔,忘記人世喧囂。

夜泊楓橋的張繼,「古寺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於月落烏啼和江楓漁火,滿懷家國憂思。

秋夜,適合咀嚼寂寞,也適合尋覓清歡,一起走入無邊秋夜。

1

秋夜訪秋士,先聞水上音。

半天涼月色,一笛酒人心。

響遏碧雲近,香傳紅藕深。

相逢輕露下,流影濕衣襟。

—清袁枚【夜過借園見主人坐月下吹笛】

每一個無眠的的秋夜,大都有一份無法安放的思念與哀愁。

這一夜秋涼如水,袁枚分外想念寓居金陵項氏借園的友人李方膺,便欣然前往。

剛到借園還未見到友人,他就聽到婉轉淒美的笛聲,回蕩在本就悲涼冷寂的夜色裏。

那陣陣笛曲,仿佛沾染了冷月如霜,浸透了夜涼如水,在淒淒月色裏訴說著友人慘遭讒毀而借酒消愁的苦悶哀傷。

清亮悠遠的笛聲傳到夜空,連行雲都停止了流動。笛聲穿過紅藕深處,猶帶幽幽荷香,化聽覺為嗅覺,多麽精妙。

袁枚靜靜聆聽,直到一曲完畢,才與友人相逢在素月流光下,相對無言,任憑月露浸濕衣袖。

雖然誰也沒有說話,可彼此早已心領神會。袁枚懂得吹笛月明中的愁怨,友人懂得他的懂得。

如此秋夜,是淒清的,也是溫暖的。就像貶謫黃州的蘇軾,看到月色入戶,即步行至承天寺尋找同遭貶謫的好友張懷民。

墜入谷底的蘇軾何其不幸,可擁有「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賞月的東坡又何其幸運。

他們同病相憐更惺惺相惜,想了就去找,找了就能見,見了就能同歡同樂,何其難得。

2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唐·韋應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韋應物也在秋風習習的夜晚,想念自己的故友丘丹。

可思念的發端遠沒有蘇軾明晰,蘇軾是看到月色入戶而念無與為樂者,所以要去張懷民。

韋應物則毫無緣由,就是在這個清秋涼夜不經間就想起了好友,便一邊散步,一邊為他寫詩。

此時空山松子窸窸窣窣掉落,我想你這位幽居臨平山的世外高人應該也沒有入睡吧。

韋應物不僅在首句直言思念,更在後兩句利用想象打破同一時間的空間阻礙,遙想故人此刻的模樣。

正因為幽人未眠,才能聽到寂靜空山裏松子掉落的細滅聲音。也正因為能聽到,更凸顯出故人的淡然平靜,符合他的隱逸身份,也流露著詩人自己的幽人情懷。

這種寫法,正如杜牧想念與自己同樣風流的故友韓綽: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同時,松子無聲掉落,還傳達出秋夜的靜謐,並將韋應物對友人的思念有了具象表達。

這一落,就有了比興意味。如果說賈島思念友人時「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側重思念的飽滿厚重,那麽韋應物就側重思念的悄無聲息和自然空靈。

這是兩種不同狀態的思念,一種像落葉一層一層堆積,來得密密麻麻;一種如松子輕輕飄落,在不經間想起,又不知何時停止。

思念無聲,卻落地生根。這就是韋蘇州的風格,淡而遠,簡而深。

3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發終難變,黃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唐王維【秋夜獨坐】

王維的秋夜,是屬於一個人的風雨淒淒。

人生轉眼暮年,雙鬢早已斑白,王維獨自坐在空堂裏任憑悲傷將自己吞噬,直到天將二更。

瑟瑟秋雨中,山中野果寂寂墜落。暗暗孤燈下,草叢寒蟲切切低鳴。這一聯寫得極為巧妙,不僅寫出了秋雨秋夜常見的自然景象,而且將王維的人生感悟寄予其中。

表面上看他與司空曙的「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在意象使用上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實際上一動一靜,一個是為了引發下聯的生命感悟,意在說理;一個則比興悲苦人生的命運縮影,意在言愁。

王維從中悟出,世間萬物皆有自己的生長規律,秋雨催熟了野果會應時掉落,秋蟲感知到寒涼也會逐漸老去。

野果墜落也好,秋蟲悲鳴也罷,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演繹著生命的生死輪回,誰也無法阻擋。

故而,人生的生老病死誰也無法逆轉,白發難以變成烏發,黃金也無法煉成保佑長生的丹藥。

人生一世,要想解脫生老病死的苦痛,只能求助佛法,五蘊皆空,六根清凈,方能無煩無惱、不滅不生。

人生暮年的王維,也會悲慨歲月匆匆,但有了佛法的學習,終會將世事看淡,做那個聽雨僧廬下的老者,「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4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唐·白居易【村夜】

白居易的秋夜,寫給寂靜淒清的田園鄉村。

秋夜的鄉村極為冷寂,從村南到村北早已行人斷絕,只有一些秋蟲在蒼蒼霜草下竊竊私語。

白居易獨自走出家門,望向一望無際的田野,只見溶溶月光下,滿地的蕎麥花開潔白如雪。

此詩寫於白居易母親去世後,他便退居故裏渭南下邽為母丁憂期間。當清秋村夜的明月凈如霜與蕎麥花似雪浮現在眼前時,大概會被這片意想不到的寧靜與純凈而有所治愈。

有了這片月下花如雪,沖淡了霜草蒼蒼、蟲吟切切和行人絕跡的蕭瑟淒清,反而被一片靜默歡喜與悠然閑適所取代,不再寂寞孤獨。

人生本就需要這些不經意的瞬間,逃離悲苦愁恨,躲避平庸瑣碎,只與自然共生共存。

5

稚子慵都睡,先生喚不應。

蟲聲窗外月,書冊夜深燈。

半醉聊今古,千年幾廢興。

有懷人未會,不樂我何曾。

—宋·楊萬裏【秋夜讀書】

楊萬裏的秋夜,縈繞著讀書人的閑適從容。

家中稚子酣然入夢,教書先生怎麽都叫不醒。楊萬裏索性與其伴著月色融融,聽著蟲鳴唧唧,在深夜的一盞秋燈下,一起漫卷詩書。

讀累了,就飲上幾口酒。喝到半醉,還不忘一起暢談古今世事,慨嘆千古興亡。

自古傷心人別有懷抱,楊萬裏卻在蟲鳴伴書香裏消解了哀愁,靜靜感受秋夜讀書的美好。

正如劉禹錫所言,「數間茅屋閑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秋夜正是讀書時。

6

白雁亂飛秋似雪,清露生涼夜。

掃卻石邊雲,醉踏松根月,

星鬥滿天人睡也。

—元·吳西逸【雙調·清江引·秋居】

吳西逸的秋夜,仙氣飄飄,寫滿世外高人的瀟灑豐姿。

傍晚白雁紛飛,仿佛天空飄蕩著潔白雪片。清露在天地間無聲蔓延,釀就了夜色涼如水。

幽居在山間的詩人,一襲長袍飄然而至,掃去石邊的雲霧繚繞,醉踏松下細碎而皎潔的月光。

一不留神,他就醉倒天地間,懷抱滿天星鬥,臥擁明月清輝,不知不覺中沈沈睡去。

清露涼夜,松月雲石,還有星輝斑斕,再加上一個放浪形骸的山間醉翁,不染世間塵埃。

難怪後人評價,大有「以天地為屋宇,萬物於我何與哉」的曠達意蘊。

願這個秋天,身閑自與俗子遠,睡美不知秋夜長。

(圖片來自網絡,不妥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