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第6129回:白艾西拉塗鴉聖地,烈日下的清涼國土

2024-04-10國風

【黃劍博采風追影】【皇氏古建築大全】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無欺於死者,無負於生者,無愧於來者

第6129回:白艾西拉塗鴉聖地,烈日下的清涼國土

©原創圖片(本圖文中的圖片版權歸黃劍博采風追影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絡Huang_Jumbo或JumboHeritageList),本章節圖文中的圖片具備一定的商業價值,本圖誌全部圖片謝絕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圖轉載!

請自重,特別謝絕各種手工特意疊加商業網站浮水印的轉載!本作品保留一切權利。作品中的文字不得直接或者間接用於以營利為目的一切商業行為,違者必究。本圖文中部份章節文字內容可能局部來自公開網絡或公有領域,

僅供個人學習研究和欣賞而使用,文字沒有明確商業用途。(©Image by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眼界放開,格局開啟:反向操作,拒絕跟風。

世界上那麽多人泡了澡,但只有阿基米德領悟到了浮力。

世界上有那麽多人被蘋果砸了頭,只有牛頓發現了萬有重力。

蒙古帝國橫跨歐亞留下的史料卻很少,馬可波羅獨自走了一趟就寫了那麽多廣為流傳的見聞。

沒有知識,行萬裏路,也只是個郵差;行路的前提一定是一定量的知識積累,不建議小屁娃出國研學或參加夏令營,純粹是攀比,浪費錢。

「旅行」最好是帶著對於目的地歷史、地理、社會、經濟的基礎知識,帶著一種去「驗證」或者被「打破重建」的心態前往。

人的意義感和成就感還是來自於做好某件事,而這並不容易,通常需要長期的時間與精力的付出。年紀越大,越發現,人的時間有限,人的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不容易。

今天我要說的這個非洲國家,一定會打破亞洲人對非洲的認知,這就是摩洛哥,一個最不像非洲的非洲國家,

很多的人因為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而知道了這個國家。很多人印象中的非洲國家都以黑人為主,而摩洛哥卻是個白種人的國家,白種人占了總人口的95%。

摩洛哥是摩洛哥王國的簡稱,國土面積約為46萬平方千米,比中國甘肅省的面積略大一些,全國人口數量約為3600萬人,是一個阿拉伯國家,首都為拉巴特。

摩洛哥素有「烈日下的清涼國土」之稱,有哪些條件促使摩洛哥會有這麽一個稱謂呢?在「烈日下的清涼國土」中,有兩個關鍵詞,分別是「烈日」和「清涼」,我們知道「烈日」代表的是太陽輻射強烈,光照充足。降雨偏少也就意味著晴天多,

特別是夏季季節,摩洛哥全國基本都被副熱帶高氣壓壓帶控制,盛行下沈氣流,多晴朗天氣,光照強烈,因而也就有了「烈日」的條件。

摩洛哥緯度較低,又烈日當空,那麽應該得到「高溫」的結果,為什麽會出現「清涼」呢?「清涼」也就是說氣溫不高,較為涼爽的感覺,促使摩洛哥「清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摩洛哥地形類別復雜,山地、高原和平原等都有分布,摩洛哥的東部中部和北部為阿特拉斯山脈,地形崎嶇,最高峰圖蔔加勒山脈海拔為4165米,南部地區為高原地形,西北部沿海地區為平原地形。

摩洛哥主要的地形為高原和山地地形,平均海拔較高,海拔高促使了地表溫度的下降。阿特拉斯山脈是非洲西北部最主要的山脈,是非洲規模最大的褶皺斷裂山脈,山脈總體呈東北西南走向,全長超過2000千米。

阿特拉斯山脈山脈海拔多在2500米以上,由於阿特拉斯山脈的存在,阻擋了位於山脈東部世界上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的熱浪侵襲。還有沿岸洋流的影響,摩洛哥西部大西洋沿岸,海洋中有自北向南流動的加那利寒流流經,寒流的降溫減濕作用,也降低了摩洛哥的氣溫。

我今天要去的艾西拉就是一個典型的「烈日下的清涼國土」,因為出太陽時我會流汗,日落之後我要穿棉襖。

童心未泯、飽含詩意。

前浪開天辟地,後浪前赴後繼。

但如今,它是一座迷人的藝術文化城鎮。

坐落於大西洋沿岸,擁抱著地中海風情。

這是藝術家和浪漫主義者打造的烏托邦。

2024年01月17日,丹吉爾的暴雨天氣令人窒息,我已經被困風雨中好幾天了,今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離開雨城丹吉爾,找個陽光明媚的地方。

昨天傍晚依然有暴雨,今天早上風大雨停,七點半我去樓頂收衣物,長褲和上衣基本幹透,但內褲被刮到地上,幸虧沒有被吹到樓下,我收好衣物下樓吃早餐,依然是簡單的香蕉華夫餅配橘子。

我們輪流如廁之後在七點45分左右出門,前台值班的是黑人,他剛上完夜班,白班是一個白人,是不是有些歧視黑人了?總是讓黑人員工上夜班,白人員工上白班。

丹吉爾冬天就是一座雨城,早上滂沱大雨把很多人困在屋檐之下,我們出師不利,剛下樓外面就開始下暴雨,我們被困在酒店大堂,到了八點鐘,我看到一個男人穿拖鞋出門了,他的衣物刮落到外面的頂篷處,他對值班的人說他的房間水龍頭滲水,盥洗盆滴水,說明這個酒店的設施真是差勁。

半小時之後雨停了,我們出門走到古城外面的大轉盤,見有人蹲在地上賣煙,候車期間我看到有兩個人過來買香煙,街道是濕滑的,那個中年男人蹲在商鋪門口,將一個紙箱豎起來,上面擺著三包煙,有錢的人會買一整包香煙,窮人會買一根散裝的煙,另外一個戴鴨舌帽的人跟賣煙的人蹲在一起聊天。

摩洛哥的失業率極高,所以我會看到有人站在菜市場賣塑膠袋的,賣紙巾的最多了,就是沒有看到賣腎的。

目前國內的青年就業率也不容樂觀,而且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外企還在裁員。

國內火出圈的「共享員工」其實存在了幾十年,只是以前大家不認為它是什麽值得炫耀的工種。

共享員工和靈活用工:價值、困局和出路。

所謂「共享員工」,指應聘者只與企業就某一專案進行短期合作,不簽訂固定合約。 「共享員工」,主要出現在程式設計師、設計師、工程師等技術崗位。 透過這種形式,企業能減少約10%的用工成本;而一個人幹多個企業的活,收入也會增加,有人收入增加幾倍。

前年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經濟已經融入很多人的生活。近年來受不良疫情影響,一些投機取巧的企業為解決用工問題,提出了「共享員工」的概念,引發了很多行業的關註。

最先提出 「共享員工」的是阿裏爸爸集團旗下盒馬鮮生超市。隨即,這種「共享、共擔、共創、共贏」的理念快速走向很多行業,初步實作了「想上班的有班上,想招人的能招到人」。

但也有群眾對「被共享」深惡痛絕,「實質上還不如外包,簡直把壓榨進行到了極致。」

「員工收入多了,企業成本少了,沒有一方付出,難道這些收入是憑空產生的嗎?」在黃劍博看來,「共享員工」模式節省的大頭是醫療社保和所得稅,「企業無需和勞動者簽訂固定合約,可以很巧妙地規避社保繳納問題,部份企業透過現金或轉賬方式向‘共享員工’支付薪金還能節省個人所得稅。」

「共享員工」模式或將加劇勞動力市場內卷,這一模式下頭部熟練勞動力優勢巨大,將收獲更多高收入專案,而技能相對不熟練的勞動力將被迫降低勞動價格,甚至被清出勞動力市場。

大面積裁員讓不少正式員工被迫變成「外包員工」和「共享員工」。目前國內外「共享員工」的用工模式仍處於灰色地帶。該用工模式目前沒有明確的法律定義,勞動者極易處於劣勢地位。

在國外也有很多「共享員工」,其實就是一些邊旅行邊遠端辦公的洋人,以程式猿和設計師為生,我不認為他們以後會有很多的職業規劃,他們多是短期的「共享員工」,日後結婚生子組建家庭時,生活的壓力會讓他們重新回歸「朝九晚五」的常規穩定的打工生涯。

摩洛哥的網約車司機也是一種「共享員工」,為了照顧他們的生意,我今天就叫了一輛網約車,花費25迪爾汗,「共享」司機技術嫻熟,十分鐘後出租車就駛到車站,我們走過大堂,看到兩台自動售票機,一個兄弟非常有耐心地企圖從機械裏購票,但那個機械反應極慢,三台機器壞了兩台,我不想折騰,直接找人工購票。

外面很冷,豪華新車站裏面的咖啡館價格很貴。我們在車站等了一會就排隊上火車,9:35分火車啟動,入座率20%,兒童很多,火車票價每人17個迪爾汗,車廂空蕩乘客稀少,火車轟隆隆地駛出丹吉爾,不知過了多久,我滿足地合上書。擡頭看向窗外:從城市到田野,從植物園到幹涸地,遠眺山谷和河流,藍天白雲在流動,樹影烏鴉在舞動。

隊友的心跟著耳機裏的音符蹦跶,無拘無束地跳躍。坐上綠皮火車去艾西拉,待上半天,實在是一個正確的決定。抵達目的地之後果然陽光明媚,天公作美。

我在火車站提前購買了二張返程火車票,花費34迪爾汗,車站有公共洗手間,是蹲廁,與我們一起下車的是兩個法國婦女,她們去洗手間時,我們走到了白色火車站的外面,發現只有一輛出租車停在空蕩蕩的廣場上,司機問我們要不要打車到市區,我們說走路,如是司機就迫不及待地將車開車了,他居然沒有想到後面還會有兩個女乘客可能會乘車。

我們發現火車站的設計非常怪異,無法從正門走向大海,只能穿過一個地下通道之後,從山邊的一條公路繞向一處荒地,之後才能繞行到海邊,浪費我們半個多小時的寶貴時間。

從遠處看,海邊居然沒有一個人,我們沿著海灘走,沙子被狂風吹起,出現了罕見的流沙現象,我們的褲管和鞋子裏面灌進了大量沙子。

溫柔而致命的陷阱——流沙。

黃劍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遭遇了非洲流沙襲擊,

流沙,簡單地說就是沙像液體一樣可以流動,也就是可以流動的沙。是一種自然現象。而這種現象出現在沙化的土地,也就是沙漠或海邊。流沙是大自然設計出來的致命陷阱,它可能出現在河濱海岸,也有可能出現在山谷沙漠中,外表看上去只是一團柔軟細膩的沙子,事實上卻暗藏殺機,靜靜等待人們靠近。

人們對於流沙的印象,大多來自於各種影片或科教節目中,它就像一個食人的「大怪物」,只要有人不小心陷入其中,往往很難自救。

流沙是指疏松而充滿水的砂性土,尤其是粉砂和細砂土,在受到擠壓或震動時,砂土粒結構會受到破壞,變成流動的液體狀態。流沙可能出現在很多地方,比如沙漠沼澤地、地下水豐富的沙坑,甚至海岸和河岸的松散沙灘上。

當人或動物不小心掉入流沙頂部時,產生的壓力一旦超過某個臨界值,流沙的頂部就會失去穩定,人或動物就會落入流沙之中。這時候如果拼命掙紮,流沙受到的壓力就會進一步增大,從而加劇砂土的流動,

陷入流沙的人或動物就會像掉入一灘糨糊中一樣,越是掙紮就陷得越深。這時候抽出一條腿需要花費的力氣,足夠將一輛汽車提起來了。那麽,如果有人不小心掉入了流沙中,應該如何進行自救呢?

首先,一定要讓自己保持冷靜,使沒有陷入流沙的身體部份迅速躺下,盡快減輕身體負重,手腳平放沙上,從而增大接觸面積,降低壓強,並且緩慢地移動雙腿,一點點將雙腿向上提,等到雙腿拔出流沙後再匍匐爬出流沙地帶。

如果身邊有營救的人,在保證營救者不被流沙困住的前提下,最好能夠利用工具將受困者慢慢救出來。記得一定不能強拉硬扯,避免受困者身體拉傷。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向受困者身邊註水,用來稀釋流沙,從而陷入流沙的黏度,最後想辦法救出受困者。

也許是冬天的緣故,艾西拉的海灘沒有一個人,大西洋的季侯風使勁地吹,刮起沙塵像雲霧從腳底飄過。

我們從沙灘走到防波堤,終於看到幾個當地人正躲在防波堤下面,他們就是躲避狂風的,我們爬到防波堤上,看到有人在捕魚,遠處就是白色之城。

我們走過空蕩蕩的市區,遇到幾個打招呼的趕驢人,走到古城,到處是馬車,找到很多餐廳,最後去幹凈的阿裏巴巴烤肉店,遇到約十隊歐美夫妻自助旅遊者走過,摩洛哥的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個性,不可復制。

艾西拉(Asilah)是摩洛哥北海岸的一個小鎮,以其輕松的氛圍,城墻和麥地那的藍色和白色外墻而聞名。

艾西拉也是摩洛哥藝術小城,世界級大師的塗鴉壁畫很多,隊友沿著火車鐵軌,走出嶄新的小車站。大西洋的爽朗海風,將她的步子吹起來。她沈甸甸的背包上,像長出了一對翅膀。

跟著海鷗飛向浪花朵朵,在質樸的沙灘上小憩,聞一聞貝殼和海螺的味道。她在不規則的巨型礁石上跳動,和潛伏在海藻裏的螃蟹玩捉迷藏。在人煙稀少的海濱小道,歡快地吶喊奔跑。又飛向遠處,矮矮的白色建築群,像是小人國的童話城堡。

隊友是喜歡海的,這個位於北非的海濱小城鎮,距離丹吉爾四十多公裏。公元前1500年,它是腓尼基人的貿易基地。葡萄牙人的大航海時代,來到此建築城堡。19世紀大海盜的瑰麗宮殿,今昔依舊可見。

這座小巧的城鎮,在歷史洪流中是兵家必爭之地。摩洛哥建國後,艾西拉被重新用作貿易港,卻在丹吉爾等新港興起後,逐漸變得蕭條。

古城的石砌城墻與大門極為壯觀,一座巨大的石頭碉樓矗立在海邊,走進古城就看到大量白色的民居,清真寺對面是出售服飾的商鋪,我們沿著石砌的城墻走到另外一個城門,出城右轉,看到另外一座圓形的碉樓,旁邊還有一處穆斯林的聖陵,很多馬車駛過,我們參觀了城外的一座清真寺,遇到一個高挑的美女。

艾西拉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歷經滄桑幾次易主,腓尼基人、羅馬人、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都來過,

在老舊的市集發現一個叫阿裏巴巴的餐廳(不是中國的阿裏巴巴電子商務企業,想必起源於阿拉伯民間傳說【阿裏巴巴與四十大盜】),

我們去的時候餐廳還沒有正式營業,但隊友先占據了一個位置,後來老板進店之後,她就點了蝦仁塔吉鍋,當地炸雞腿配海鮮米飯和薯條等特色美食,贈送的麪包又是另一種風味。

阿裏巴巴餐廳位於路口,對面有一個商販出售鮮榨甘蔗汁,我買了一大杯給隊友喝,鮮甜可口,有幾個穿著工作裝的廚司在阿裏巴巴海鮮餐廳忙碌,

一個男人在準備鐵板燒,另外一個男人在炒菜,廚具

多是不銹鋼的,非常幹凈,已經有不少歐美老年人過來翻閱選單了,海鮮蝦炒飯是當地美食,這頓午餐花費95迪爾汗,非常物超所值。

市集生活區可見到長年生活此地的歐美老年夫妻,這裏天氣相比歐洲來說是更多的日照,還有更低的生活的成本,再說摩洛哥也是穆斯林國家中相對安全的國度。

古城不是很大,每條巷道的房子被刷成耀眼的白和藍、青,綠等色,大西洋的海風把天吹得幹凈透亮,時有雨滴打在身上又馬上放晴,像是要逗著玩似的。

艾西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小鎮,1471年葡萄牙占領丹吉爾後在艾西拉修建了城堡作為海防的軍事要塞, 艾西拉也逐漸發展起來,小鎮的風格也沿襲了歐洲地中海建築的風格。如果說藍白小鎮舍夫沙萬是最有小資情調的,那麽塗鴉小鎮艾西拉就是最有文藝氣息的。

艾西拉成為塗鴉小鎮是在1978年,兩位當地藝術家邀請了11名來自美國 ,西班牙和日本等地的藝術家在艾西拉 老城的白色墻壁上繪制了各種各樣的壁畫,壁畫完成後艾西拉也就成了有著濃濃文藝氣息的塗鴉小鎮。

艾西拉自1978年開始每年都舉行壁畫節,壁畫和街頭塗鴉也經常變換,這種新舊的更替保證了小鎮藝術氣息的延續,今年來過小鎮了明年來時可能又是另一番模樣。

史料記載,當中國正式開始搞改革開放時,艾西拉也在發生巨變:1978年,出生於當地的藝術家穆罕默德·梅萊希(Mohamed Melehi)在當年的市長穆罕默德·貝奈薩(Mohamed Benaissa)的支持下,大膽地提出了新思潮,把艾西來打造成一個呈現各類藝術形態的城鎮。

艾西拉的命運就此被覆寫,從逐漸褪色變成五彩斑斕。第一批來自美國和日本等11個國家的藝術家匯聚於此,在老城區粉白的石灰墻上,揮灑著奇思妙想,繪制塗鴉筆畫。

而後的每年,舊的畫作會被粉刷掉,新的創意塗鴉誕生,永遠保持「新生」狀態。這也吸引了無數的畫家、攝影師、電影人、吟遊詩人、嬉皮客們來此小住。

摩洛哥傳統樂器Guembri的咚咚聲(柏柏爾音樂家使用的一種琵琶,也被稱為sintir),從小巷口幽幽地傳來。柏柏爾族流浪歌手,舉起氈帽向我們示意,又不好意思地微笑。

穿著白色衣袍的青年,眉宇英俊,腳步匆匆。裹著不同花色頭巾的婦女們,坐在台階上,閑談兩三語。彎彎曲曲的窄巷子,以白色和藍色為主調。各家墻面的局部或是門窗,被粉刷成不同的顏色:櫻桃紅、海洋藍、落日黃、糖果粉、薄荷綠等。

拱形的木門緩緩地開啟,一個老太婆的頭探了出來,伸長脖子,盯著站在墻角偷偷講電話的老男人。在小巷和老屋之間閑逛,總能在轉角處遇見驚喜。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秒會看見如何天馬行空的塗鴉壁畫。

艾西拉給人不一樣的摩洛哥印象,它是一座藝術之城,一座寧靜之城。老城內各式各樣的塗鴉可能只出現在這段時間到訪遊客的相片裏,因此,艾西拉是一個可以不斷給人新鮮感的小城。

這份獵奇尋寶似的樂趣也許會成為摩洛哥旅行中最值得留戀的記憶。這些老城內的壁畫與塗鴉,已成為一種藝術傳統延續至今。每年夏季,艾西拉都會舉辦壁畫節,屆時各國壁畫藝術家齊聚此地,在老城的墻壁上充分展示藝術的魅力。

而在這之中,只有最好的才會被保留下來,但也僅保存一年,到下一年的壁畫節來臨時,又會被新的作品取代。所以,每年到訪的遊客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壁畫。也正因為這樣,使得這個尋找和發現壁畫的過程成了遊覽這裏的一個亮點。

不過近年來我發現當地的壁畫已經越來越少了,特色也不明顯,我倒是喜歡古城的幾個石砌的城門,一些馬蹄形的拱門布滿了馬賽克圖案,這些比壁畫更有設計感。

白色古城大部份時間寧靜冷清,但夏天人口增至三倍,街道和海灘上滿是曬太陽的摩洛哥家庭和西班牙遊客。春秋兩季是艾西拉最佳遊覽時間,此時天氣依舊宜人,而成群的旅行者已經散去。

老城以居民區為主,周圍是葡萄牙人在十五世紀用石頭修建的防禦工事。城墻限制進入,老城西南側的堡壘則是看海景的最佳地點,也是落日時分的熱門去處。

1978年,兩位本地知名藝術家與他們來自世界各地的十一位朋友一起,在小城各處的墻壁上畫滿了彩繪。這些作品色彩鮮艷,藝術水平極高,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欣賞。狹窄的街道裏,幾乎家家戶戶的外墻上都布滿了彩繪,彩繪與整個建築巧妙結合,門窗都成了壁畫的裝飾。

艾西拉也因此被譽為大西洋邊的「藝術之城」,而從那時開始艾西拉就一直吸引著大批遊客慕名前來。

艾西拉是一個民風淳樸,充滿藝術氣質的小城,位處大西洋沿岸,於十五世紀建成。它既不是世界文化遺產,也不是摩洛哥的古皇城,卻因其老城內遍布的精美壁畫和塗鴉而名聲大振。

我們到達時小鎮還在晨光中漸漸蘇醒,而我已迫不及待地想去古鎮尋找那些有趣的塗鴉。穿行在老城的街道,幾乎每條巷子每個轉角都會碰到驚喜。即使放慢腳步,逛完小城也用不了多久。點染在門洞或小巷子墻上的畫作,讓安靜的略顯寂寥的小鎮有了絲絲生氣。

塗鴉內容隨意又充滿樂趣,有的時尚玩酷,有的鮮艷可愛。整個小鎮的建築以藍白為主,偶爾還摻雜些許粉色和綠色,充滿了夢幻意境。漫步小鎮,伴隨著空氣中濕鹹的海水味道,感受艾西拉獨有的浪漫純凈氣息,似乎心情也會隨著塗鴉的變換而愜意許多。

塗鴉變化多端,可能是頭戴黃色頭巾加草帽,穿著色彩艷麗的農婦,她滿臉的皺紋裏,藏不住豐收的喜悅之情。也可能是一半是海浪,一半是太陽花,雙色面孔的小天使,在老城中自由地流動戲耍,給每家每戶帶去神奇的魔法。

老城外的集市熱鬧非凡,毛驢拉著的小推車上,擺滿了玲瑯滿目的新鮮水果。油漬漬的糕點冒出甜滋滋的味道。烤肉串,塔吉鍋,西班牙海鮮飯,炸魷魚圈,香氣撲鼻,勾引得人垂涎欲滴。辛勤旅行後,美食是最大的慰藉。

雜貨鋪裏,賣著老土的冒牌名牌衫,不知道它們是不是從浙江義烏漂洋過海而來。一架馬車上拉著幾個歐洲客,橫沖直撞地闖入集市,嚇得小販手中的饢滑溜了出去,像一個阿拉伯圓盤,飛到半空。

艾西拉是適合愛創作的人來此旅居。住在一間能看見藍色大海的白色公寓裏。聽著潮漲潮汐,看漁船逐漸駛出碼頭,搖搖晃晃,漂洋過海,漸漸地變成浩瀚大西洋中的一個若有若無的小黑點。

靈感枯竭的時候,去麥地那散散步,看來自五湖四海的藝術家,留下的創意塗鴉,捕捉情感思想火花迸發的瞬間。人間煙火也走一趟,去漁港采購,買漁夫當天捕獲的,活蹦亂跳的海鮮,再買一杯鮮榨橙汁兒,邊逛邊喝。

我們甚至在古城看到一位有藝術氣息的法國美女經營的工藝品店,說明當地是有一些外國的藝術家進駐的。

落日黃昏,在原生態的海灘上走一走。爬上一塊礁石,看著鵝蛋黃的日落,慢慢地落入大海,直到它躲進深海溫床中睡去。彎彎的月亮升起,星星點點,在夜幕中說著悄悄話。

艾西拉的海是很美的。海水是漸變的蔚藍與墨綠。海浪一層層卷起,又順滑地平鋪開來。遠處波光粼粼,近處氣勢磅礴。浪濤撞擊著礁石,升騰起蒙蒙霧氣,讓人想起西遊記開篇時孫悟空從海邊礁石上騰空而起的場景。

受地中海文化的影響,整個城是用深深淺淺不同色調的藍色粉刷出來的,像麪包一樣鼓鼓的土房子曲曲折折地連在一起,藍色的圍墻、藍色的階梯、藍色的大門、藍色的窄巷,小孩在窄巷裏趕著毛驢運送煤氣罐,拐角處,一個男人用一筒淡藍的漆粉刷他的店,山泉叮咚,樸實純美得就像一幅畫。因為臨海,空氣中似乎聞得到鹹鹹的大海的氣息。

小鎮民風恬淡,幾個少年吹著海風彈吉它,北非歌裏竟混合了西班牙的曲風。我們走到靠海的炮台上,可以遠眺臨海的石墻,極為堅固,古城的設計很像傑迪代古城,圓形塔樓旁邊有一段伸入大海的防禦墻,起到防波堤的作用,幾個本地人在此參觀,我們拍攝了一些影片之後,又返回到古城中尋訪壁畫,遇到幾只小貓。

我們參觀了一個畫家的工作室之後,又走到城外,從右側繞到古城的外圍,經過一個陵墓,然後走到海邊,艾西拉的城墻保存完好,旁邊有人將壕溝開辟為菜園,幾個老人在城墻旁邊聊天。

第6130回:世界十字路口劫難,非洲角丹吉爾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