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遇上宋詞
別人把青樓當鐘點房,只有他把青樓當成家。
說起柳永,都知道他是宋詞開創性的代表人物,留下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千古名句。
甚至有人說「沒有柳永,就沒有後來的蘇軾」。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詞大家,在正史上卻沒有他的傳。
關於他的生平,能查到的資料也只是在一些地方誌、野史和戲文中。
柳永為什麽這麽不受史官的待見呢?
細細想來,也許和他的「艷詞「有很大的關系。
01
柳永的詞,到底有多「艷」?
先來看看他的【鳳棲梧】:
這首詞就說了一件事:他半夜睡不著,出去尋花。
其精彩之處是最後一句,「酒力漸濃春思蕩」意思他喝了點酒,雄性荷爾蒙爆發了,「鴛鴦繡被翻紅浪」就是蓋著「鴛鴦繡被」做運動。
點睛之筆是他把做運動說成「翻紅浪」,說得這麽有畫面感,也是沒誰了。
「翻紅浪「這三個字也被很多後世小說戲文參照。
再看看他這首【菊花新】:
詞的上闋,說的是女子讓少年先睡,去把床暖了。
詞的下闋,十分露骨:只見那女子去掉衣裳,跳起了舞,更刺激是「留取帳前燈,時時待看伊嬌面」換成大白話就是「關了燈都一樣」的做法是不行的,得開著燈來,這樣才能看得清楚。
這尺度,我作為一個21世紀的現代人,直呼不敢直視。
果然是大宋第一車手,車速驚人。
柳永一生寫了大約有212首詞作,其中關於相思離別、男女之事的約有140首。
由於寫歌姬的詞太艷、太多,清代詞人沈雄評價「此詞麗以淫,為妓作也」,同為婉約派代表的李清照也斥責「辭語塵下」。
02
柳詞之所以如此「艷」名在外,和歌姬的傳播有很大的關系。
當時的宋詞更像現在的流行歌曲,歌姬唱的調是固定的,而宋詞就是往裏面填詞。
不少文人才子都填過詞,唯獨柳永填的詞,去掉了唐詩的高高在上,添了許多接地氣的通俗表達,深得歌姬和市民階層喜歡,在坊間傳唱度極廣。
那時候,只要有青樓新作了曲子,就會去求柳永變幫忙填詞,各青樓爭的是面紅耳赤、拳腳相向。
那場面,一點不輸現在的流量明星,要是放在今天,分分鐘出現踩踏事件。
而新歌一上市,便橫掃各大青樓歌榜,成為KTV裏點唱率最高的歌曲。
只要歌姬唱的是柳永填詞的歌曲,那些官人就會打賞十倍的錢。
柳詞,就是這麽受歡迎。
民間有這樣一句傳言「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不止在民間,皇宮裏也在傳唱柳詞。
在皇宮裏,柳永的粉絲,除了宮女太監,還有皇帝宋仁宗,
每次仁宗飲酒作樂,一定要讓宮女唱柳詞來助興。
仁宗還直接給偶像取了個「奉旨填詞」的名號。
「大宋第一流行歌手」這個稱號,柳永實至名歸。
柳永的艷詞,還離不開當時的社會大環境,
柳永歷經太宗、真宗、仁宗三朝,此時政局穩定,社會昌盛,
朝廷取消了宵禁,到了晚上,北宋的娛樂場所就光彩照人,
【東京夢華錄序】記錄了當時盛景「舉目則青樓畫閣」,一擡眼就能看到洗腳城,
在那個時代,誰不逛青樓啊?蘇軾、秦觀、晏殊、歐陽修……當然,還是有柳永。
其他人把青樓當鐘點房, 去青樓只求買醉一場,和歌姬逢場作戲罷了。
只有柳永把青樓當成家, 他不似別的男子,垂涎歌姬的美色,視歌姬為玩物。
正所謂公子有才,而小女子有禮,於是就有了柳永和歌姬的傳奇故事:汴京兩大名姬陳詩詩和趙香香爭相養柳官人,江州名姬謝玉英是他的頭號粉絲……
▲柳永與歌姬
03
少年才子,驚嘆世人。
柳永,原名柳三變,是父親給他取得名,
源自【論語】中的君子有三變:遠望莊重,近觀溫和,言辭凜然。
父親期望他成為經國治世的君子,最初他的確不負父望,只是後來成了反面教材。
年僅10歲就寫下了流傳極廣的【勸學文】「學,則庶人之子為公卿;不學,則公卿之子為庶人」: 勤奮讀書,老百姓也可成為王侯將相。不讀書,王公貴族最終也會淪落為平民百姓。
一個少年就把讀書人的出路說得如此透徹,哪怕是現在的成年人,窮其一生,也未見能明白這個道理。
柳家是儒宦世家,祖父以儒家名揚天下,生下六個兒子,全都入朝為官,柳三變是名副其實的「官三代」。
柳家家風極嚴,柳三變和兩個哥哥,從小就飽讀聖賢書,滿腹經綸,在老家被譽為」柳氏三傑「。
少時學習詩文,柳三變懷著是功名用世之誌,
誰曾想到長大後,卻得了「艷詞一哥」的名號。
柳三變的艷詞,和醉雲樓的花魁蟲蟲有很大的關系。
蟲蟲原名雲容,和柳三變一樣都是官家之後,從小在崇安一起長大。
他教她讀書識字,兩人相知相伴,他長成了翩翩少年,她也成了亭亭玉女。
雖然那時不懂愛情是什麽,但對方都是心中最在意的那個人。
後來柳父調任揚州,柳三變跟隨父親去了揚州,分別了雲容。
這一別,就再無訊息。
生活有時就是這般陰差陽錯。十年之後,兩人在醉雲樓相遇了。
她在台上唱著他的【望海潮】,歌聲婉轉柔美,帶著絲絲的情愫,他聽得入迷,總覺得在哪裏見過她。
原來蟲蟲就是自己尋找多年的雲容,他聽她傾訴過去:
父親遭奸人陷害下了監獄,她與母親趕往上京,剛到杭州傳來父親被處決了,母親悲傷不已,隨父親去了,留她一人孤苦伶仃,賣身換了銀兩安葬母親,以至淪落於此。
柳三變聽後唏噓不已,他看著這張臉,腦海裏都是兒時的畫面,那時他叫她「容妹」,她喊他「七哥」……
【望海潮】在士大夫圈子裏名噪一時,杭州知府更是把他尊為為客上座,此時是柳三變入仕為官的最好時機。
可眼前這個命運坎坷的雲容,讓他心疼,這些年他一直在打聽雲容的訊息,一想到這些年她發生了這些事情,就只想好好守護她。
柳三變選擇愛情,暫別了仕途。
而雲容也選擇了愛情,離開了柳三變。
雲容懂柳三變的誌向是入仕為官,自己的身份只會影響他的仕途,所以,只能快刀斬亂麻,用多年積蓄給自己贖了身,選擇離開。
醉雲樓花魁出去的訊息傳遍大街小巷,等到柳三變趕到時,早已人去閣空,留下的只有空蕩蕩的回憶。
這一別,他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多年之後,仕途失意的柳三變出走京都,那天大雨飄飄,渡河岸上,只有雲容來給他送別,柳三變感慨萬千,寫下千古名作【雨霖鈴】:
明明相愛卻不能在一起,青梅竹馬最後也只能含恨而終。
也許是因為雲容,柳三變更能理解那些不幸淪為青樓女子的心酸和苦楚,
他同情她們的悲慘遭遇,他眼裏流露的是平等、尊重和理解。
因此深得歌姬喜歡,他的詞經歌姬傳唱而名揚天下。
蘇軾非常傾慕柳永的詞,說「一時動聽,散播四方」。
04
柳三變從不隱諱和歌姬的關系,用詞記錄了封建社會低層婦女的悲慘遭遇,贏得了歌姬們「不 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 」的真實聲音,
只是這聲音,士大夫們聽不進也聽不得,嘴上詆毀柳詞,身體卻很實誠,私下常常吟唱柳詞。
正因艷名在外,柳三變連續考了十五年科考都以失敗告終。
終於在40歲時考上,眼看就要成功上岸,偏偏仁宗過名冊時,就輕輕劃掉了他的名字。
柳三變執著於功名,但屢次落榜,直到50天命之年,這才終於嘗到了中榜滋味。
只是這滋味並不好受,因為中榜之人並不是「柳三變」,而是「柳永」。
那年,太後薨逝,仁宗擺脫了垂簾聽政,為籠絡天下人才,特開恩科。
柳三變又一次加入到了考公的佇列,並化名柳永。
果然,聖上對柳三變這個名字深惡痛絕,考了幾十年,都失敗了,現在換個名字,卻輕松上岸,還考進三甲。
他終於明白: 皇上寧願要一個沒有名聲的柳永,也不要一個艷聲在外的柳三變。
也罷,此後就做一個寂寂無名的柳永,也未嘗不可。
世人皆知柳三變是浪子詞人,卻不知他也是勤政為民的名宦。
就算柳永中了進士,但在士大夫眼裏,他依然是不入流的俗人,把他派到外地做地方官。
即使年事已高,柳永依然事事親為,勤勞勤勉,關心民生。
出任鹽場官時,他看到鹽民日復一日的勞苦工作,依然活得艱辛,
有感而發寫下【鬻海歌】,揭露了當地官商結合,壓榨鹽民的醜惡行為。
宋元方誌把他列入名宦一類,想來原因也正是這個。
但在權貴眼裏,哪怕柳永政績再好,只能算個流量明星、戲子而已。
不會對他委以重用,更不會讓他進入正史,宋史沒有他的傳也就不足為奇了。
柳三變一生多才多情,玩世不恭,可也是一位至真至純之人。
世人都認為柳三變寫的是男歡女愛之詞, 可男情女愛,除了肉身愛,還有超越外表、感官和成見的靈魂愛,可惜大部份人只看到肉身愛。
讀柳詞,看似寫的是燈紅酒綠、醉生夢死,
其實在繁華背後,是社會最陰暗的角落。
他的詞,蘊藏了人性的良知。
只是那個時代容不得一個真性情的柳三變,只容得下一個不起眼的柳永。
05
關於柳永的死,正史上沒有記載,能查到的都是一些地方誌和野史,
因此傳出了不同的版本,可我更願意相信這個版本:
柳永去世後,一貧如洗,全汴京的歌姬紛紛自發為其憑吊,湊了錢財,
為偶像柳官人舉行了隆重的出殯儀式,出殯那天哭聲震天,
一個個歌姬排成長隊,泣不成聲。此後每年都會去憑吊,謂之「吊柳七」。
從來沒有一個人,能為社會最低層的女性發聲,
也從來沒有一個人,死後讓天下歌姬聲淚俱下。
除了柳三變,只是世人只知道他的風流,卻不知道他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