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中國十大銅元之—「價值五百萬的二十文大清銅幣」

2024-03-08國風

「1913年冬財政部泉幣司調查,各造幣廠發行總額近三百億枚銅元,其中當十占百分之九十七八,當二十者不及百分之二,其余如當五當二等均不到千分之一。」清末銅價較高,若按照法定鑄造低面額銅元利潤很低或虧本;而二十文制錢由於使用範圍較小,市場接受度低,實際鑄造量很少,很多造幣廠僅試制而未發行,存世樣幣均十分罕見。而其中最為罕見的當為「戶部丙午大清銅幣淮二十文」,作為清代銅元中的大名譽品,曾在2022年的誠軒春季拍賣會上創下了517.5萬元的天價,為歷年來銅元拍賣之最。

1906年丙午戶部大清銅幣中心「淮」二十文樣幣,2022年成交價517.5萬元

「淮二十文銅幣」鑄造於清江銅元局。清江浦,現隸屬於江蘇省淮安市,古時「南北之襟喉,漕運之要津」,每年經清江浦北運的漕糧高達六百萬石。 光緒三十年(1904)三月,漕運總督陸元鼎以「江北清淮一帶制錢缺乏,銀價日減官民交困」為由,奏請在清江浦仁義窪運河北岸購地設局制造銅元。獲準後所成立的是中國唯一以地方而非以省或行政區為名的造幣廠。光緒三十一年(1905)正月,「清江浦銅元局」正式開工,光緒三十二年(1906)七月底,朝廷進行幣制整頓,清江局奉旨裁撤,在短短不到兩年多的時間內共鑄造了七億四千多萬枚銅元,效率極高。

清江銅元局所造十文光緒元寶

十文中可根據「淮」字的不同分為陰淮和陽淮

近代中國,百姓深受舊時制錢制度的影響,他們認為銀兩與制錢是平行的,大數時用錢,小數時用銀。因此1900年6月廣州始鑄的「百枚換一圓」的銅元不受市場的歡迎,後續無論是閩浙、福建還是江蘇,都開鑄紀值為「每枚當錢十文」的銅元(見下圖)。新版銅元因其便利、精美的特性很快便在全國流通起來,而其本來作為一種貶值貨幣,也為造幣廠和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最初為「每百枚換一圓」,因民間不便用而改為「每枚當錢十文」

從1900年到1905年全國已有17個省22個錢局開鑄銅元,鑄造總量也由最初的16.9億枚增長至75億枚。無節制的鑄造導致銅元泛濫,銅元貶值和信用開始出現,後期甚至出現了各省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互相傾銷、互相拒收等惡劣競爭事件。

因此,為了統一各省之間錢幣的成色重量參差,並維持中央鑄幣統一的權利,清政府於1905年在天津成立戶部造幣總廠,並頒布【整頓圜法章程】定銅元成色銅九五分配白鉛(鋅)五分或白鉛四錫一,當二十文重四錢(14.8克)、當十文重二錢(7.4克)、當五文重一錢(3.7克)、當二文重四分;除此之外,還規定各省局每日所造銅元以十成計算時,當十者五成、當五當二者各二成、當二十者一成。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淮二十文銅幣

然而實際情況遠非如此,二十文銅元的實際鑄造量不及百分之二,很多造幣廠也僅僅試鑄了幾枚樣幣,十文銅元依舊是市場上流通最廣泛的銅元。就是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造就了中國銅元界的大珍,據考,除上海博物館收藏一枚外(大藏家孫鼎所捐贈,見上圖),2022年所拍賣的這枚為第二枚完美未使用的完美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