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郭寶君 | 筆墨造境心生意 滿紙靈氣與通透

2024-05-14國風

作為以影像形式存在的中國畫,首先要談的卻是意象和境界,此乃中國畫相較於其他畫種審美之獨特處、玄妙處。這是兩道門的概念,圖式是第一道門,而意境是第二道門。筆之跡乃象,透過一定的訓練,圖畫不難,但真正能「修造」第二道門的畫者卻不多,技術透過「練」而具備,精神則靠「修」方能提升,練是外在的,修是內在的。觀畫能進第二道門也要有一定素養的要求。理解了這一點,就能理解為什麽西方人很難讀懂中國畫了。

當然,作為以視覺影像傳遞審美的藝術形式,發於外的圖式、技法與發於內的藝術家之生命體驗、價值觀同等重要。沒有好的表達方式,遑談好的意境。

值得註意的是,繪畫的題材是屬於「第一道門」範疇的。中國文化、藝術具有審美空間的延伸性,所謂思想、意境在文外、詩外、畫外……怎麽寫比寫什麽重要,怎麽畫比畫什麽重要。對中國畫的認識和理解,決定了畫家的表達。

寶君的藝術之路可謂不急不慌、穩紮穩打,人物、山水都有涉獵。他在傳統上下了很大功夫,也吸收了西方繪畫的營養,很有悟性和靈性。無論是人物還是山水,他畫得都很含蓄、細膩、紮實,這路畫風很容易畫得生硬板滯,但寶君的畫卻是滿紙的靈氣和通透。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畫如其人,他的個性和他的作品非常吻合,這是非常好的創作狀態。從他畫風的一路演進中,能感覺到蓄積和修行,筆墨與自我同步建造,這看似「見效」緩慢,其實是非常有智慧的,因為中國畫之路本無捷徑可走,如此反而少走了彎路。

筆墨的力量是造境。最好的筆墨是看不到筆墨形式,卻能詩意地反映生活。康有為說:「中國畫美在高古,何為高古?一曰真,二曰樸,三曰簡。」黃賓虹說:「畫求內美,不務外觀。」內美,即中國畫的最高境界。內美者,蘊藉之美、詩意之美、樸素之美。可以看到,寶君是有這種追求的,這樣的審美和他的心性很相契。

寶君對藏族的歷史文化和藏傳佛教有深入的研究和體悟,他多次到西藏釆風,初是視覺的沖擊,再是心靈的觸碰,特別是1999年深秋的藏西阿裏之行,徹底把他內心深處之情愫全面啟用,超越了視覺,可以說是闖入了自己的精神家園。

這裏呈現的5幅作品初定的名字是「前行」,「前」有信仰虔行的預備之意,具有階段性含義,我建議改為「虔行」,信仰的路要虔行,藝術的路乃至人生的路更需要虔行,一以貫之,始終如一。

這組作品選取的畫面是很典型又很深刻的藏族同胞生活瞬間,為濃縮了生活場景並深刻反映出歷史、民俗和宗教力量的作品,整組作品有很獨特的形式感,構思簡約卻蘊藉豐富,高度概括卻生動感人,又區別於當下反映民族題材作品的表面性和雷同化。畫家的美學修養、人文積澱和繪畫功力在這一組作品中表現得很充分,堪稱優秀。

誠然,藏族聚居區、藏族同胞這一題材,是最容易畫成外在圖式的,寶君卻能化解題材的指向局限,無論藏族聚居區抑或江南,盡顯自己的獨特氣質,這是藝術家成熟的標誌。

虔行之一 郭寶君

200cm×140cm 1999年 紙本設色

程大利點【虔行之一】

畫家創意明確,描繪藏族同胞朝聖途中「磕長頭」行進的場景,磕長頭,五體投地,從出發到目的地,實際上是用身體丈量著朝聖的路。體現的是他們堅定的信仰、堅毅的信心、篤誠的理念和百折不撓的意誌。

畫家以簡約而精到的藝術語言表達了這一神聖的主題,清曠而肅穆。在畫面處理上頗具匠心,雪山與著墨厚重的人物形成反差,而山與人一勢,又讓觀者有了更大的聯想空間。

虔行之二 郭寶君

200cm×140cm 1999年 紙本設色

程大利點【虔行之二】

黎明,朝聖路上,朦朧的雪山、尚且看不見的佛塔和寺廟就在遠方。朝聖的男女老少是一個民族的寫真,堅定又從容,篤誠又沈穩。沒有語言交流,但可以聽到腳步聲。冬天雖冷,路途雖遠,但人們的步履無一絲的遲疑猶豫,這是信仰的力量。作品還傳遞出一種天人合一的氣象,人物的動態同時也暗示了,人只是天地間之「過客」的寓意。

畫家匠心體現在人物的安排上,疏密遠近,情態各異,結構、章法、重墨都營造著主題。

虔行之三 郭寶君

200cm×140cm 1999年 紙本設色

程大利點【虔行之三】

此刻,觀者會融入朝聖的人群,在朝拜,在祈禱,在眺望,在默誦許願,這是雪山下的詩篇。一個有信仰的民族被畫家刻畫得生動感人。虛實處理、黑白對照、節奏安排都很精彩。

虔行之四 郭寶君

200cm×140cm 1999年 紙本設色

程大利點【虔行之四】

喇嘛是藏傳佛教的忠誠弟子,是虔誠的佛教傳承人,「三寶」之僧。畫家以沈穩的重墨,典雅的構圖和各具情態的形象塑造把一個瞬間固定下來。遠山極富詩意,簡練概括又神秘。人物畫活了,與靜的雪山流泉對照,是一幅寓動於靜的好作品。

虔行之五 郭寶君

200cm×140cm 1999年 紙本設色

程大利點【虔行之五】

雪山下的僧人,在眺望遠處的雪山和山頂的廟宇,仰望的瞬間給人以無限遐思。佛祖在喇嘛心中的福聖莊嚴從他們各自的身體語言中反映出來了。造型古樸、生動,筆簡意賅。形是手段,傳神是目的。天、地、人混沌一片,頗具感人的詩性。天之近,心之遠;地之靈,心之凈。

(文/程大利,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畫學會副會長)

(來源:北京畫院)

畫家簡介

郭寶君, 1965年生於河北曲周縣。1986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美術系,1988年進修於中央美院國畫系。北京畫院副院長、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專業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先後參加全國性美術作品展覽數十次,出版個人畫冊數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