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傳度和冠巾,成為道士的兩大標誌,你知道嗎?

2024-03-04國風

網絡上有很多朋友好奇,道士是怎麽來的?帶著這個問題,大家跟隨小編來簡單了解一下成為道士的標準是什麽。

東漢中葉,祖天師張道陵在蜀地建二十四治,敷衍正一章符,領戶化民,廣行陰德,創立了道教的雛形——五鬥米道。自此以後,道教正式形成,也就有了道士的出現。

現在看道教是一個整體,然而實際上道教內部有很多的派別,除了最初以祖天師為名的天師道,又有凈明道、上清派、神霄派、靈寶派等等。

隨著王重陽創立了全真道,道教的隊伍又不斷壯大,王重陽的七位弟子又分別創立了遇仙派、華山派、龍門派、清凈派等等。

小編總結了一下,道教內部的門派多達20多個,每個門派的理念不一樣,供奉的神明也是不同,這樣容易造成混亂。比如靈寶派,奉元始天尊為最高神;上清派以元始天王和上清派太上大道為最高神靈。這樣顯然不利於道教的發展,那麽該怎麽辦呢?

後來道教根據修行方式的不同,將道教分為兩大門派,即正一派和全真派,或者說是丹鼎派和符箓派。像凈明道、上清派、神霄派、靈寶派這些以祈福禳災的符箓活動為主的門派,就被劃歸為正一派,或者叫符箓派;而遇仙派、華山派、龍門派、清凈派以煉金丹求仙為主的門派則是被歸為全真派,或者叫丹鼎派。

也就是說,道教的道士分為全真派道士和正一派道士。如果道士出現在你面前,怎麽區分全真道士還是正一道士呢?

其實很簡單,我們可以從他們的穿著打扮去分辨。全真派的道士都要蓄發修行,而正一派的道士則不需要。如果看到一位身穿道袍,但是發型與常人無異的道士,那麽他就是正一派的道士了。

另外有「道有九巾,僧有八帽」的說法,「巾」就是道士們日常所戴的帽子,大概有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浩然巾、逍遙巾、荷葉巾、太陽巾、一字巾、九梁巾等幾種帽子。混元巾是道教全真派的道士所戴的帽子,九梁巾是正一派道士戴的帽子。

那麽,全真派道士和正一派道士都是怎麽來的呢?傳度和冠巾,成為全真派道士和正一派道士的兩大標誌。

正一派傳度從字面理解,「傳」是傳承,「度」是度化。傳度的意義就是師父將道法傳承與弟子,並對他度化。這個傳統來源較早,可以追溯到道教最初創立時期,據道經記載:「漢代精邪遍行。太上老君垂慈,下降鶴鳴山,授張天師【正一盟威符箓】一百二十階及【千二百官儀】、【三百大章】、【法文秘要】,救治人物。天師遂建二十四治,度化弟子」。

太上老君傳授祖天師道法秘要,以正信正行演教布化,祖天師又將這些道法傳授給自己的弟子。傳度也就作為道教重要的儀式流傳下來,也成為了正一派培養道士的規範。

傳度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需要拜師才可以。正所謂「道經不師授,則行之不神」,沒有師父的傳授,道法也就沒辦法傳承,傳度也沒了意義。拜師的時候,師父一般會擇黃道吉日,進行一個簡單的科儀,透過焚香奏表,舉行收徒儀式。

傳度儀式比較復雜,小編就不詳說了,經過傳度儀式之後,也就正式成為一名道士了。雖然正一派戒律不嚴,可以婚娶,也不忌葷腥,但是有四種動物不能吃,即牛肉、烏魚、大雁、狗,它們在道教中分別代表忠、孝、節、義。

再來說說全真派的冠巾,「冠巾」是全真派正式成為道士的儀式。【說文解字】:「冠,弁冕之總名也。謂之成人」。【禮記·曲禮上】亦記:「男子二十冠而字」。古代男子舉行冠禮並賜字,標誌著男子進入成人年齡,可以履行家族及社會職責,包括可以結婚成家。

也就是說,全真派的冠巾與古代傳統文化裏的冠禮較為相似,冠巾又稱「小受戒」。行冠巾禮,有數師,高功為冠巾師。度師即恩師,是親師父。梳發挽智者稱:攏發師。引導行禮的稱:引進師或引禮師。

與正一派的傳度一樣,全真派道士的冠巾也需要有師父的。道經記載「倘有出家時本師未請冠巾,而本師遠遊他方,或已羽化, 可專拜學師,傍設本師牌位,遵科冠巾,亦無不可,切不可更改本師與己後取之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