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此人之孤獨震爍古今

2024-03-04國風

前言: 孤獨是每個人都會體會到的一種感覺,尤其是每當夜色降臨之際,出門在外的遊子更易產生孤獨感。縱使手裏有手機、桌上有電腦、面前有電視,當孤獨感襲來時,還是會感到莫名的空虛。今人如此,娛樂更少的古人更是如此,比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李白,「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的馬戴,「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的王維。

這些詩人用最精煉的文字完美抒發出了他們內心的孤獨感。不過如果要問古代哪位詩人的哪句詩最孤獨,陳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縱使不是第一,也當排在前列。明代黃周星對此評價道「古今詩人多矣,從未有道及此者……真可以泣鬼」。都說有經歷的人才能寫出最動人的文字,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陳子昂那「泣鬼神」的人生。

陳子昂銅像

一、道可濟天下

1、思報國

陳子昂出身於巴蜀之地的一個書香門第,其父 陳元敬 才德兼備,曾在唐高宗時期考中過明經科進士,後二聖臨朝,其父遂歸隱鄉裏。有一次家鄉遇到饑荒,其父毅然散財以萬計來救濟災民。史書上評價其父道, 「瑰偉倜儻,弱冠豪俠」 。有這樣的家世,這樣的父親,陳子昂的學識和品行自是有保障。他從小就有一股俠義心腸,喜歡打抱不平。

後來因失手傷人,他選擇棄武從文,並立下學成報國的誌向。聰敏的他謝絕一切人情往來,忍住孤獨,苦學經史,僅用了數年的時間就可以在學識上和他父親比肩。秉著 「學而優則仕」 的思想,他緊接著和其他讀書人一樣踏上了科舉之路,只可惜考了兩次都沒中。眾所周知,唐朝前期的科舉難度相當大,錄取名額少的可憐,沒考中並不代表沒有才學。

陳子昂家鄉-四川射洪

唐高宗死後的第二年,26歲的陳子昂抖擻精神,再戰科場。這一次,老天沒有辜負他,他考中了,不久便被朝廷任命為將仕郎。適逢 仆固始 在金微州(今蒙古肯特省一帶)作亂,他奉命以幕僚的身份隨軍出征,期間多有立功。然論功行賞之時卻沒他什麽事,為此他寫下 「漢庭榮巧宦,雲閣薄邊功」 ,用以抒發他對亂施賞罰的不滿情緒。

他在擔任右拾遺期間始終忠於職守,懷著 「以身許國,我則當仁」 的念頭屢屢直諫朝政得失,大有魏征遺風,只可惜他能做魏征,武則天做不了唐太宗。當時武則天喜歡用酷吏來壓制不同的聲音,少有人能像陳子昂這樣頭鐵,結果自然也是顯而易見的,陳子昂仕途坎坷。雖然如此,陳子昂的治政之道還是在後世獲得了廣泛好評,比如 「洞達人情,可謂經國之言」 ,這可是康熙對他的評價。

唐太宗和魏征彼此成就

2、振文風

文風不光是文學之風,其背後還和社會風氣緊密相連。西漢時期國力強盛,上層統治者需要合適的文體來 「潤色鴻業」 ,有奢侈文學之稱的漢大賦由此而興。隨著漢朝國力的衰敗,士大夫們再也沒有歌功頌德的思想基礎,轉而創作抒情言誌的漢小賦。等到漢末諸侯混戰之時,慷慨悲涼的建安文學應運而生。與此同時,通俗易懂的樂府詩逐漸取代了漢小賦在文學上的主體地位。

及至兩晉時期,受玄學之風的影響,淡乎寡味的玄言詩盛極一時。適時由天竺傳入的梵音學與本土的聲韻學相融合,逐漸在南齊形成了漢字的 「四聲八病」 。緊接著沈約等人以此為依托,開創了註重聲律、格律的永明體。原本沈約等人的目的是改變晉宋文學的那種晦澀難懂,使新文學能夠做到易見事、易識字和易誦讀,結果永明體不久後被南朝統治者弄成了宮體詩。

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三曹」

雖說宮體詩和永明體都是齊梁體,但是前者對文學發展起到的多是消極作用。聲律和格律方面,宮體詩要求的技巧更精細,簡直就是走極端。內容後面,宮體詩不光更加靡麗,題材還愈發狹窄,嚴重缺乏現實意義。等到隋朝一統,宮體詩被江南士人帶入關中,繼續影響著整體文風,甚至後來還備受唐太宗推崇,以至於催生出過分追求形式的上官體。

有鑒於此,陳子昂適時提出了改革詩風的主張。在他看來,宮體詩只重形式而忽略內容,不僅失去了詩歌本身應當具有的現實批判性,還差了漢魏風骨那樣的豐沛情感。簡而言之,內容高於形式。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綺靡的文風最終得以扭轉,壯闊的唐朝詩歌也因此有了堅實基礎和理論指導。陳子昂因此獲得 「唐之詩祖 」和 「詩骨」 等美譽。

宮體詩的代表作之一—【玉樹後庭花】

二、命不通於天下

1、莫須有

公元690年,武則天在一片呼聲中改國號為周,陳子昂在此期間奉上了頌表。後世一些史家對此感到莫名其妙的憤懣,說他是大唐的貳臣,究其原因,不外乎宋朝搞出的那套十分僵硬的忠君論在發揮作用,畢竟宋朝之前對他的評價都相當正面。言歸正傳,支持武則天的陳子昂按理應該受到武則天重用才對,可陳子昂仕途不順不說,還曾被武則天以莫須有的罪名關入牢獄。

史載武則天剛開始對陳子昂確實是另眼相待的,陳子昂還未透過吏部詮試就被武則天破格召見,並賜下 「文稱偉曄」 的評語。此後的兩年時間裏,陳子昂再獲榮寵,先後2次被武則天單獨召見問政,加上前面那次就是整整3次了。 「寧隨當代子,傾側且沈浮」 ,這是陳子昂真真切切地在感念武則天的知遇之恩。

武則天塑像

雖說陳子昂很多時候的諫言讓武則天不爽,但是還沒到讓武則天把他當敵對勢力那樣對待的程度。直至一件事情的發生,陳子昂的命運才徹底發生改變。適時好友 喬知之 (唐高祖之外孫)從邊塞回朝,魏王 武承嗣 (武則天之侄)因看上了喬府一個名叫碧玉的侍婢,便特意讓喬知之攜碧玉到他府上做客,接著隨便找了理由支走了喬知之,並扣下了碧玉。

豈料回府之後的喬知之氣憤難耐,讓人悄悄給碧玉送去了寄托自己清思的【綠珠篇】。碧玉也是剛烈,看完之後就自盡了,結果武承嗣把怨氣一股腦撒在了喬知之身上,用計將其誣陷致死。一向不懼權貴的陳子昂自然會給喬知之打抱不平,縱使知道自己鬥不過武承嗣,亦要鬥,直至被武承嗣扣上逆黨的帽子。武則天雖說知道陳子昂冤枉,但是武承嗣是她的得力幹將,也就只能犧牲陳子昂了。

喬知之—【綠珠篇】

2、命早亡

大約了關了1年半左右的時間,陳子昂被武則天下令給放了,並官復原職。陳子昂為此上了一道謝罪表,文中除公式化的承認自己的錯誤之外,還堅定表示出要繼續效忠朝廷的願望, 「臣請束身塞上......效一卒之力」 。機會沒讓他等太久,契丹的李盡忠等人在營州作亂,屢敗周軍,他奉命以參謀的身份隨軍出征。

讓陳子昂沒想到的是他上面的主帥 武攸宜 (武則天之堂侄)是個膽小鬼。大軍前腳在平州(今河北盧龍)一帶有效阻擊了契丹軍,後腳就不敢動了,原因是名將王孝傑被叛軍伏擊致死。陳子昂軟硬兼施,力勸武攸宜積極抗敵,甚至不止一次地請求自任先鋒,可武攸宜軟硬不吃,一點一滴地磨滅陳子昂的鬥誌。

契丹作亂

想做的事情沒法去做,天天只能跟著武攸宜混日子,陳子昂要多郁悶就有多郁悶。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既然改變不了現實,那就改變自己。陳子昂開始各種溜號,沒事就到鄰近的地方逛一逛,看看風景、寫寫詩歌。一日,他在幽州台想起了燕昭王千金買馬骨的故事,心頭頓時湧出一股強烈的孤獨感,情不自禁地寫下了千古名句,「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回朝之後,陳子昂心灰意冷,想像父親一樣歸隱鄉間,便以回鄉侍疾的理由申請辭職,武則天沒有阻攔。事情原本到這一步也算是不錯的結局,無奈禍不單行,先是其父病逝,他大受打擊,後是莫名其妙地卷入梁王 武三思 (武則天之侄)和廬陵王 李顯 (武則天之子)的奪儲之爭,被射洪縣令 段簡 誣陷致死,享年僅40余歲。

武李奪儲之爭

結語

陳子昂死後,鄉民自發地為他鳴不平,史載射洪縣百姓為了替陳子昂伸冤,連續罷shi3日,最終讓段簡憂懼而死。有些東西不會因為生命的終結而終結,陳子昂生前心心念念的王朝一步一步邁向了巔峰盛世,他個人的身後名亦光耀千古。杜甫說他「名與日月懸」,白居易說他「才名括天地」。如果陳子昂泉下有知,不知他的孤獨感會不會消退很多?

觀陳子昂一生,完全稱得上「骨鯁之士」,在當時那樣的朝局之下,他絕對是難得的直臣之一。有人說他「道可以濟天下,而命不通於天下」,確實是這樣,他雖有大才、有原則,但是命運多舛、英年早逝,沒能像同時期的姚崇等人那樣熬過武則天時代,進而成為盛世宰相。還是那句話,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參考文獻:

【新唐書】

【陳子昂集】

【中國文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