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年間,太原縣白府,出了一位才子,他名號「醉吟先生」,詩才一絕,玉樹臨風,名動天下。
他就是白居易。
少年白居易,更像一位俠客,喜歡吟盡天下不平事,主張「一吟悲一事」。
人到中年,諷刺詩,依然是白居易的底色,但有一類詩除外,它飽含深情,是白居易詩歌史上的意外,那就是寫給湘靈的愛情詩。
這件事,要從782年說起。
782年,為躲避徐州戰亂,白居易搬到宿州符離,在村子裏,認識了一位女子,比白居易小4歲,名叫湘靈。
湘靈活潑可愛,還懂點音律,與白居易朝夕相伴,青梅竹馬。
一位是活潑少女,一位是英俊少年,情竇初開,彼此相愛了。
那年,白居易19歲,湘靈15歲。
白居易曾在【鄰女】中,回憶15歲的湘靈,「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誇湘靈比嫦娥還要美。
800年,白居易29歲,進士及第,可謂「春風得意」,重新回到符離,他懇求母親,允許他迎娶湘靈。
可是,母親以「門第懸殊」為由拒絕了。
804年,白居易33歲,在長安作了校書郎,舉家搬遷至長安,再次哀求母親,允許他和湘靈結婚。
這次,母親還是拒絕了。
在舊社會,「奔者為妾,聘者為妻」,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成不了婚的,白居易無可奈何。
806年,白居易35歲,與朋友去仙遊寺,偶然間談到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悲劇。
白居易有感而發,把對湘靈的愛與歉意寫進了千古名篇【長恨歌】中。
此後,【長恨歌】意外走紅,成了白居易的封神之作,其影響之深遠,被譽為「古今長歌第一」。
【長恨歌】氣勢恢宏,是詩詞界的「清明上河圖」,詩人從楊貴妃入宮、寫到唐玄宗重返長安,從人間寫到天上。
其中,還涉及了安史之亂,馬嵬驛兵變、唐玄宗尋貴妃魂等故事,是唐朝璀璨文化的瑰寶。
今天,讓我們穿越時空,一起走進【長恨歌】,感受一段跨越千年的淒美愛情。
01
【長恨歌】
唐·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pí))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
這首詩叫【長恨歌】,「長恨」貫穿了整個故事,那麽,為什麽要「長恨」呢?
白居易筆下的唐玄宗,究竟是見「色」起意,還是談了一場遲來的愛情?
詩人開篇說「 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 ,這是悲劇的開始。
這裏的「漢皇」指漢武帝劉徹,此處指唐玄宗李隆基,唐代文人有個習慣,喜歡以漢稱唐。
詩人說,唐玄宗非常「重色」,「重色」就是愛好美色。
這裏的「傾國」,出自漢代李延年【李延年歌】「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此後,文人便用「傾國」指代絕色美人。
唐玄宗一統天下後,苦尋美人很多年,都是求而不得,這裏的「禦宇」指統治天下。
為什麽唐玄宗一直求而不得呢?
原來是「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楊家的絕色女兒,才剛剛長大,養在閨閣裏,沒有人認識。
其中,這裏隱藏了一個宮中秘史,其實楊家女,原叫楊玉環,17歲嫁給壽王李瑁,27歲被唐玄宗看上,封為貴妃。
簡單的說,就是公公娶了媳婦,詩人用「養在深閨人未識」來避諱帝王醜事。
那麽,楊玉環究竟有多美,值得唐玄宗幹出那麽大一件「醜聞」?
詩人說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
楊玉環長得天生麗質,閉月羞花,光芒萬丈,沒過多久,就成了唐明皇的妃子。
那麽,她天生麗質到什麽程度呢?
詩人說「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她回眸一笑,真是千姿百態,百媚橫生,讓人難以抗拒,後宮佳麗,在她面前,全部失了顏色。
面對如此美人,唐玄宗是如何疼惜她的呢?
詩人接著說:「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
這裏的「凝脂」形容皮膚白嫩滋潤,猶如凝固的脂肪。
這裏的「新承恩澤」指剛得到皇帝的寵幸。
唐明皇十分愛惜美人,春季寒冷時,賜予她清華池,用溫暖的泉水,給楊貴妃洗滌,白嫩的肌膚,令人陶醉。
楊貴妃出浴後,像一朵出水的芙蓉,嬌軟娉婷,由此,寵冠後宮。
可見,在詩人筆下,楊玉環入宮,是以色侍人,並不是什麽愛情!
楊貴妃入宮後,憑借美貌,究竟有多受寵呢?
如今「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後宮佳麗都失寵了,只有楊玉環獲得唐玄宗專寵。
那麽,唐玄宗專寵楊玉環到什麽程度?
「 從此君王不早朝 」
為什麽不早朝,因為實在沒空!夜夜歡愉,芙蓉帳暖,走不開!
詩人說「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
那一晚,楊玉環打扮的極其嫵媚,連耳邊的鬢發都美得像一朵雲,頭上戴著金步搖,走起路來,搖曳生姿。
她輕輕掀開繡著蓮花的帳子,用溫暖的身體,陪伴君王,一夜春宵。
一夜春宵過後,唐玄宗又意猶未盡,「 春宵苦短日高起 」,唐玄宗抱著溫軟的楊玉環,一直睡到太陽高掛。
最後,索性不上朝了。
以上就是楊玉環與唐玄宗日日癡纏的場面,這是情嗎?
這是放縱的「性欲」,詩人極其暗諷唐玄宗,不顧百姓疾苦,貪圖美色。
那唐玄宗不上朝了,每天都在幹什麽呢?
詩人說「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詩人沒有直接寫唐玄宗,而是從楊玉環入手,說楊玉環每天「無閑暇」,忙著服侍唐玄宗,白天陪唐玄宗一起出遊,晚上夜夜專寵。
唐玄宗沈醉愛情?
詩人到現在,從未提過愛,而是句句不離楊玉環的美,與其說,唐玄宗愛楊玉環,不如說,唐玄宗迷戀楊玉環的身體,是沈迷於「美色」。
最後,詩人說「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
在華美的宮殿裏,楊玉環梳妝打扮後,在玉樓上喝酒,醉酒後,更是風韻十足,撒嬌不讓君王離開。
唐玄宗除了獨寵楊玉環外,還做了什麽呢?
詩人感嘆說「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
這裏的「列土」指分封土地。
唐玄宗給楊玉環的兄弟姐妹,分封土地,楊家一時間光耀門楣,熠熠生輝。
那麽,天下人是怎麽看待這件事情的呢?
詩人說「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於是使得天下的父母改變了心意,不那麽重視生男孩了,而重視生女孩。
這是詩人對唐玄宗最大的諷刺,因為金榜題名,也沒有一朝侍奉君王來得風光!朝廷已經腐朽了。
唐玄宗在乎社會風氣嗎?
然而並沒有,依舊日日笙歌。
詩人說「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
這裏的「凝絲竹」指舒緩的旋律。
詩人用了「仙樂」、「慢舞」來形容唐玄宗的墮落,即便是這樣,唐玄宗依然「看不足」。
詩人花了大量的篇幅,渲染了楊貴妃的風情萬種,及楊家的「雞犬升天」,還有唐玄宗「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為接下來的戰亂埋下了伏筆。
最後,詩人說「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這裏的「漁陽」是安祿山的轄區,暗指安祿山謀反。
這裏的「鼙(pí)鼓」指戰爭。這裏的「霓(ní)裳羽衣曲」一種舞曲名。
此刻,安祿山造反的戰鼓聲,震耳欲聾,驚破了宮中【霓裳羽衣曲】的浪漫。
一個重色輕國的帝王,一個嬌媚風情的妃子,一個悲劇的制造者最後淪為了悲劇的主人公,這就是【長恨歌】,「長恨」的緣由吧。
02
【長恨歌】
唐·白居易
........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裏。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
安祿山的一聲炮響,驚碎了君王的溫柔鄉,唐玄宗放棄抵抗,帶著美人,出逃西南。
那麽,馬嵬驛兵變,真如電視上播放的一樣嗎?
白居易筆下,馬嵬驛兵變,究竟是一場怎樣的血雨腥風?
詩人說「六軍不發無奈何」,這裏的「六軍」指天子的軍隊。
天子的軍隊不聽從唐玄宗的命令,不肯繼續往前走了,要求賜死楊貴妃,這是什麽情況?
沒錯!這是謀反啊!
在舊社會,古代天子的話,就是聖旨,什麽人膽子那麽大?
這個人,就是陳玄禮。
他是唐玄宗鐵桿粉絲,參與了誅殺韋後及安樂公主,是唐玄宗的親信,是禁軍龍武大將軍。
可惜,唐玄宗沈迷美色,親信叛變了,陳玄禮投靠太子李亨。
所以,馬嵬驛兵變,其實是一場政權更替,殺死楊玉環,扶持太子李亨。
那麽,唐玄宗知道嗎?答案是肯定的。
詩人說「 宛轉蛾眉馬前死 」,君王無奈下詔,在馬嵬坡前,賜死楊貴妃。
那麽,楊貴妃死得有多慘?
「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
楊貴妃頭上的朱釵散落一地,那白玉簪,那金鳳釵,那珠翠翹,丟棄在地上,無人收拾。
換句話說,楊貴妃死狀淒慘,拋屍荒野,無人收拾。
臨走前,唐玄宗再次回望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這就是當時唐玄宗,最真實的寫照。
這裏的「血」、「淚」,點出了唐玄宗與楊玉環情愛的悲劇,也正是這「血和淚」的死別,才會以後沒完沒了的恨。
這種揪心的「恨」,在「魂魄不曾來入夢」中,顯得更酸楚動人,楊貴妃死後,唐玄宗在蜀中的悲傷。
為什麽她的魂魄不到我夢裏?是她在恨我嗎?
這為後來,唐玄宗請道士招魂,埋下了伏筆,也顯得「招魂」更加真實。
03
【長恨歌】
唐·白居易
........
臨邛(qióng)道士鴻都客,
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yù)氣奔如電,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kòu)玉扃(jiōng),
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裏夢魂驚。
攬(lǎn)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bó)銀屏迤邐開。
雲鬢(bìn)半偏新睡覺,
花冠(guān)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裏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令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
起初,唐玄宗寵愛楊玉環,多半是見色起意。最後,楊玉環魂斷馬嵬坡,唐玄宗悲痛不已。
唐玄宗為什麽如此悲傷?
唐玄宗看見慘死的楊玉環,除了不甘心和悔恨,還愛上這位美麗的女子,只是這份愛,來得太遲了。
所以,這是一場愛情悲劇。
前面說到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既然楊玉環的魂魄,不願意來我的夢裏,那我就去尋找她。
詩人說 「臨邛(qióng)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這裏的「鴻都」指東漢都城洛陽的宮門。
這裏的「精誠」指真心誠意,這裏的「致魂魄」指招來楊貴妃的亡魂。
聽說,有個從臨邛來長安的道士,是真心過來,幫忙招回貴妃的魂魄的。
這裏詩人采用了浪漫的手法,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道士找遍天上地下,還是茫茫不見,尋而不得。
最後,唐玄宗找到了嗎?
詩人說 「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 。
在一處海上仙山,找到了貴妃,她神色淒楚,淚水縱橫,哭得梨花帶雨,原來貴妃與唐玄宗一樣,都在思念對方。
晏幾道曾在【長相思】中說「若問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見時。」如果相思有期限,一定是再見你之後。
可惜,唐玄宗再也見不到楊玉環了,所以如晏幾道所言,相思無期了。
最後,唐玄宗只能把這份情感,寄托於來生。
「天上人間會相見」 ,天上人間,我們還有機會再見。
這一句,悲情至極,也進一步深化了「長恨」的主題。
04
【長恨歌】
唐·白居易
........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最後,詩人用「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結尾,擲地有聲,余音裊裊,既是對愛情悲嘆,也是命運弄人的痛惜。
此「恨」之深,早已跨越時空,從唐玄宗的「長恨」到詩人的「長恨」,他們都是一樣,都希望與愛人「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但最後都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唐玄宗與楊貴妃,白居易與湘靈,都是一場愛情悲劇。
大膽想象一下,一個男人愛一個女人,從少年愛到老年,從青絲愛到白頭,還是愛而不得,那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816年,白居易44歲,在被貶江州途中,再次遇見湘靈,湘靈一直未結婚,白居易悲傷的寫下【逢舊】。
「我梳白發添 新恨 ,君掃青蛾減舊容。」這是白居易繼【長恨歌】之後,再次啟用「恨」字,此恨與【長恨歌】的「恨」應該是一樣。
白居易53歲時,重回舊村,湘靈不見了蹤影,這場長達35年的愛情,才算畫上了句號。
唐玄宗以「天上再見」結束了長恨,詩人以湘靈的消失,結束了「長恨」,也結束自己一生歡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