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中庸本質是一種片面的方法論

2024-01-21國風

前面寫了篇【中庸的本質意義是什麽】,網友評論不少,但發現並未完全把握我的目的,也沒完全超越古中庸而陷入古之中庸,形成完整地理解,並指導我們的生活學習,這裏進一步預以說明。

只有完整地理解中庸,才能在實踐中較準確地把握中庸,以中庸指導實踐。為什麽中庸在中國幾千年來都爭論不休,沒有定見?主要原因古中國人的思維對中庸的理解是感性的,多是經驗的,因此也是重實踐的,實用為主,這是優點。但正因如此,才落入了只是社會道德倫理秩序的實踐,這是片面的實踐,這類似於西方康德時代的獨斷論,而不能同時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換句話,中國古人與現代人對中庸的詮釋,還處於現象階段去探索實踐,並沒追問中庸的本體意義,上升到概念,從而上升到中庸的本質探求,作為一種普遍的哲學方法指導實踐。即缺乏一種西方似的理性的思維與考量,從理論上完成中庸的內涵。從而爭吵紛紛,走不出歷史的圈子。中庸思維是感性直觀與理性直觀事物的本質,有點類似於康德胡賽爾的現象學探求,但卻缺乏一套完整的邏輯範疇,在匆忙中實踐,也形成片面的實踐。中庸無論把「中」解釋為中間,還是把握為擊中,都只是一種現象描述,一種現象結論性表述,最後致中和。但事實窒息了「保合太和」。之所以結果如此,也只是把握了片面的人的本質與片面自然的本質,並沒完全完整形成事物本質。這裏牽涉到直觀能否把握事物本質的問題,這是能夠的,但是不完整的。感性的直觀是初淺的,零散的,並沒有上升到理性的判斷形成完整的立體的系統認識。這種認識現象普遍存在,直到今天系統論的出現,認識方法才發生了質變。就是目前,系統的實踐依然是膚淺的,社會嚴重的危機就是線性與嚴重殘缺的系統認識的表現。

這種現象,到目前為止,無人打破歷史現狀,還是老樣子的。學術界整個都如此。無論是新儒家還是西方學派,都是顧此失彼。或是求理論技術的邏輯思維,或是求社會學的純理論,陷入西方人思維的陷阱,導致叢林法則或達爾文社會的追求,形成民族文化的虛無主義。在反對西方者,又落入復古主義,陷入脫離現代社會實際與脫離實踐,形成了僵屍文化。折中主義最後形成水油關系,無法融合,或是陷入非此即彼的僵局。

中庸在古代本質是一種陷入片面的方法論,之所以片面,造成這個原因與中國人的思維與歷史發展階段有關。從方法論角度講,正如西方的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一樣,在康德之前也是片面的,康德也不過初步形成辯證法,到黑格爾才在理論上完成。馬克思把它駁回了現實世界,但並未全面確立。中庸一開始就片面地從理論到實踐完成了對人修身與社會秩序的方法指導。直到今天,普遍都是陷入一種片面的理論,這是可以理解的。

這裏我不想去談熊十力、錢穆、杜維明等,也不想談鄧曉芒何新等對國學的詮釋,更不想談其他,一方面他們各有所貢獻,但均未揚棄中西方思維缺陷而把中庸上升到一種新的方法論。這個完成的一項浩大的歷史工程,其完成還需要花大力氣,全社會其初步確立之時,也是人類社會走向新時代的開始,也是逐步擺脫危機的又一次開啟。

為釋前文之爭,略論如此,不清楚的,且待下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