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千古奇文【漁樵問對】6段對話,說盡人生的禍福興衰

2024-10-20國風

圖片源自網絡

邵雍,以其深厚的易學造詣和儒道兼通的智慧,著成【漁樵問對】。

書中,漁夫成為「道」的化身,透過與樵夫的對話,闡釋了天人合一的深刻哲理,從而讓我們領悟人生的禍福興衰。

【1】

漁樵問答:利與害的哲理思考

漁夫在河上垂釣,樵夫經過,放下擔子休息。

他問漁夫:「你能釣到魚嗎?」

漁夫答:「能。」

樵夫又問:「如果不放餌能釣到魚嗎?」

漁夫答:「不能。」

樵夫說:「魚為了食物而被鉤上,人為了得到魚而獲利。它們的利益是相同的,但損害是不同的。為什麽呢?」

漁夫回答:「你是樵夫,不懂釣魚的事,但我可以解釋。魚和人從食物中都獲得好處,也都可能因此受到損害。你只看到小的方面,不知道大的道理。魚為了食物有好處,但也因此遇害。人釣魚有好處,但也可能長期無魚而受害。這樣看來,食物帶來的害處比魚鉤更大。魚為了食物而受害,人為了魚而受害,魚的害處更大;人為了食物而受害,也是同樣的道理。到了大江大海釣魚,就沒有換地方的困擾了。魚在水中得利,人在陸地得利,雖然環境不同,但道理是一樣的。魚因餌受害,人因利益受害,雖然事情不同,但結果一樣。你只看到了表面,沒有看到本質。」

【心得感悟】

無論是魚還是人,在追求利益的同時,都不可避免地面臨風險和損害。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無論追求什麽利益,都要看到其背後的代價和風險。

我們在追求物質利益時,也要警惕因過度追求而帶來的潛在危害。

尤其現代社會,很多人為了追求財富而忽視了健康、家庭、精神生活等重要方面。

真正的智慧在於平衡和取舍,既要追求合理的利益,也要懂得規避不必要的風險,這樣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和平安。

【2】

漁樵問答: 表象與本質

樵夫問漁夫:「魚能生吃嗎?」

漁夫答:「煮熟之後可以吃。」

樵夫問:「那必然用我的柴來煮你的魚了?」

漁夫答:「當然。」

樵夫說:「那我知道了,我的柴因你的魚而發生了變化。」

漁夫回應:「你知道你的柴能煮我的魚,但不知道你的柴為什麽能煮我的魚。用柴煮魚的方法早就有了,在你之前的人們也知道這點,但世人常忽視柴的作用其實是火。如果沒有火,再多的柴也沒有用。」

【心得感悟】

我們常常只看到事情的表面現象,卻忽視了背後的本質。

事物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總是與其對立面互為依存。

柴木能夠煮魚,不是因為它本身的存在,而是因為火的力量。

如果沒有火,再多的柴木也只是堆積而已。

這正如我們的生活:幸福並非單一的狀態,而是與苦難、挑戰密不可分。

因為有困境,才顯現出援助的價值;因為面對不公,善行和正義才更顯光輝。

透過這個故事,我們學會了透過表象看本質,懂得每一個細小行動背後的深意,重視那些真正驅動生活前進的內在力量。

真正的智慧在於理解這種內在的邏輯,並在生活中善加利用。

【3】

漁樵問答:天意與人力

樵夫:「你是怎麽捉到魚的?」

漁夫:「我用六樣東西捉到魚。」

樵夫:「這六樣東西是天賜的嗎?」

漁夫:「準備這六樣東西是人的事,能否捉到魚卻不完全是人的事。」

漁夫:「這六樣東西是指魚竿、魚線、浮標、墜子、魚鉤和魚餌。這六樣東西少一樣都捉不到魚。不過,即使六樣都齊全,也未必每次都能捉到魚,這不是人的問題,而是運氣和天意的問題。有時候東西全了也捉不到魚,但從沒有東西不全還能捉到魚的。這說明準備工具是人的責任,能否捉到魚是天意。」

【心得感悟】

漁夫的智慧在於,他知道「盡人事」是我們的責任,但「聽天命」則是結果的最終決定者。

這啟示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不能只依賴外部條件或期待某種「天賜」的幸運,還要踏實準備,恪盡職守。

同時,要有接受結果的不確定性的胸懷,不因一時成功而驕傲,也不因一時挫折而沮喪。

成功固然歡喜,失敗則更應坦然,求的是心安,得的是寧靜。

這不僅是對待人生的一種智慧,更是實作內心平靜的關鍵。

【4】

漁樵問答:善惡與禍福

樵夫:「有人向鬼神祈福,福真的能祈求得到嗎?為什麽?」

漁夫:「善惡由人決定,福禍由天決定。上天會獎善罰惡。自作的過錯難逃避,天降災難祈禱也無益。君子應修德積善,這才是應做的事。」

樵夫:「可是有的行善人遇禍,行惡人得福,為什麽?」

漁夫:「這是幸運與不幸的問題。幸運與不幸是命,角色的合適與否是份。人無法逃避自己的命和份。」

樵夫:「什麽是份?什麽是命?」

漁夫:「小人得到福是命,不是份;小人遇禍是份,不是命。君子遇禍是命,不是份;君子得福是份,不是命。」

【心得感悟】

現實中的福禍不僅僅是個人行為的直接回報,而更有深層次的命運安排。

這提醒我們,行善積德並不是為了立即的回報,更重要的是堅守心中的道德和正義,維持內心的平靜和安寧。

同時,也要以一種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不公與挑戰,因為命運的安排往往難以預料。

因此,人應該堅持修德積善,不僅是為了福報,更是為了定義自己的角色與責任,做到問心無愧。

即便命運帶來了無常,內心的坦然和正義的信念不可動搖。

【5】

漁樵問答:量力而行

樵夫:「我背負一百斤柴火沒問題,但加了十斤就受傷了,為什麽會這樣呢?」

漁夫:「雖然我不懂砍柴,但我遇到過類似的事。有一次,我釣到一條大魚,和它搏鬥了很久。想放棄又舍不得,想抓住又很困難,最後花了一整天才抓住它,差點被拖下水。這不是跟你背沈重的柴火類似嗎?一百斤在你的能力範圍內,多加十斤就超過你的能力了。超過能力,即使只多一點點,也會造成傷害,更何況是十斤呢?我貪大魚就像你貪多背柴,都是不量力而為。」

樵夫:「我今後明白量力而行,這的確是智慧。」

【心得感悟】

樵者背負百斤無傷,加十斤則傷;漁者釣魚貪心,幾乎溺水。

兩者都因超越自身能力而受累。這提醒我們在生活中應量力而行,不可貪圖過多,否則適得其反。

知曉自身能力邊界,適度而為,方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傷害,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6】

漁樵問答:君子與小人

樵夫:「善人總是少,而惡人總是多;治世少,亂世多,這怎麽能解釋呢?」

漁夫:「看看周圍就明白了。比如種莊稼,有些莊稼即使精心耘田也不一定長好,但雜草卻不需要照顧也能長出來,而且難以根除。君子和小人也是這個道理。君子見善事高興,見惡事躲避;小人見善事嫉妒,見惡事高興。君子趨向於正義,小人趨向於利益。」

【心得感悟】

君子見賢思齊,追求正義與和諧,生活因此美好;小人逐利忘義,看到善事感到嫉妒,生活因此混亂。

善事需要努力營造,而惡事如雜草,不用費力也能繁生。

我們應當慎重選擇,向善而行,遠離惡行,從而提升自己的品質、營造和諧的生活環境。

這是一種智慧的生活態度。

來源:「 遠方的小木屋」

作者: 遠方的小木屋

編輯:阿傑、伍希城

【聲明: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其它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