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前半生的他仗著自己的豪門出身「京兆韋杜」,橫行霸道於鄉裏,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紈絝子弟。後半生的他卻成為一名赫赫有名、受人敬仰的大詩人。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簡盧陟】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秋夜寄邱員外】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寄李儋元錫】
從一個放蕩不羈的浪蕩子,成長為一名悠然恬淡的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和孟浩然齊名,這中間的改變只源於一場「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之前,年紀15歲的韋應物靠著祖上的封蔭出任了宮廷三衛郎將一職,成為玄宗身邊的禦前侍衛,這一職位讓他更加地恃寵而驕、目無他人,他在【逢楊開府】一詩中曾寫道:
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裏中橫,家藏亡命兒。
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 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倉皇逃往四川,韋應物被遣散回家。這種荒唐的日子才算是告一段落。
遣散回家後的他,生活陷入貧困,但好在安史之亂的第二年,他遇到了改變了他一生的愛人——妻子元蘋。
元蘋出身貴族之家,其祖上是北魏的昭成皇帝,父親是吏部員外郎元挹,真正的書香門第,在元蘋的鼓勵下,韋應物開始棄武從文,發憤讀書。
浪子回頭金不換,經過幾年的寒窗苦讀,憑借自己的才華和名門之後的身份,開始投身仕途。
27歲前後他擔任各地縣官郡守,45歲之後擔任滁州刺史、蘇州刺史等職,最後在蘇州離世,後人尊稱他為「韋蘇州」。
或許是因為親身經歷歷史的滄桑變幻,目睹戰亂給人們帶來的深沈苦難,也嘗盡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妻子元蘋在他40歲的時候離他而去,此後韋應物沒有再娶。
所有的這些,導致中年後的他性情發生180度大改變,徹底告別了年少的放縱疏狂,轉而清心寡欲,大部份的時候,他都一人獨處,於靜室中焚香掃坐。
他的這些改變我們可以從他詩作中明顯感受到,比如接下來分享的這首詩,火了1200的時光,緩緩開啟就如同一幅山水畫卷。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這首詩寫於滁州刺史任上,描寫了詩人春遊滁州西澗和傍晚雨中野渡時的所見所聞。
憐:憐愛,偏愛。幽草:幽谷裏的小草。
「獨憐幽草澗邊生」, 首聯呈現一幅清幽寂靜的環境,潺潺的小溪流,岸邊長滿幽幽的青草。
而詩人最喜歡的就是這些不為人知的幽草,一片蔥蔥郁郁的綠色,那樣的清新清麗,它們靜靜地,在歲月的長河中訴說著生命的堅韌與頑強。
「上有黃鸝深樹鳴」。 而在幽草地上空,還有黃鸝鳥兒在樹林中婉轉的歌唱,它們的聲音猶如天籟,讓人聽著心生歡喜。
青草和鳥鳴交織組成這裏清幽雅致的景色,可謂有聲有色,從中可以讀出詩人恬淡的情懷。
「春潮帶雨晚來急」, 傍晚時分,一場春雨倏忽而至,河中的水勢變得湍急起來。
「帶」字非常生動形象,好像這一場雨和春潮提前商量好的,在這個傍晚一齊湧來。綿綿的春雨讓澗邊的青草更加綠意盎然,樹葉經雨水洗滌也更加青翠。
「野渡無人舟自橫」。 郊外的渡口本來人就很少,這一場春雨的降臨讓行人更加稀少,只有一只無人看管的小舟在河面上任意漂浮、隨意東西。
這一句不僅是「野渡無人」意境的描繪,更是詩人內心的寫照。
韋應物是一個潔身自好,又勤政愛民的詩人,他看到中唐時期動蕩的時局,和人們所遭受的苦難,有心想要為國出力,但是無能為力。
想要歸隱江湖什麽都不管,內心也做不到,於是只能像詩中的這只小舟,任其自然,順其自然了。
韋應物任職期間,為官清廉,卸任蘇州刺史時,身上連回家的盤纏都沒有,只能寄宿在蘇州的寺廟中,最後客死在蘇州。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