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劉艷(山東樂陵)散文:臘月二十八的習俗

2024-02-08國風

臘月二十八的習俗

(散文)

文/劉艷(山東樂陵)

轉眼間,時光的年輪已經到了臘月二十八,去超市購物的時候,看到處處張燈結彩,大家把春聯都提前貼上,讓人感受到春節的味道和氣氛。從小年開始,幾乎每一天都是一個節日,於是就有了「進了臘月門,轉眼就是年」的說法,那麽臘月二十八有什麽習俗呢?

一是把面發。臘月二十八,家家把面發。從今天開始,人們著手開始準備各種各樣的主食了,二十八中的「八」與發面的「發」是非常吉祥的字,有八方來財、年年發發的寓意,給新的一年添個好的彩頭。在古時候,春節期間,年前都要蒸出夠全家人吃上一個星期左右的饅頭,這叫做隔年吃。當然,現在外面賣的饅頭花樣也是琳瑯滿目,自家發面蒸饅頭的人越來越少。但是每到年關歲末的這個時候,也有不少人會蒸一些象征吉祥如意的大壽桃、紅棗饅頭、玉米、小兔子、大老虎等面食。

二是打年糕。年糕是我們國家傳統的過年食品,年糕是由糯米加上紅棗蒸制而成的。關於年糕的起源,有一個傳說。當年,伍子胥在修建姑蘇城的時候,為了防止城市被圍時沒有吃的,就在修建城墻的時候,用糯米和上泥土攪拌成磚,這樣城墻不但牢固有黏性,而且還能當飯吃。後來,伍子胥被愚蠢的夫差陷害,被迫自殺。在吳國姑蘇城被勾踐圍困的時候,守城將士因為沒有糧食,就挖開城墻裏邊的城磚當飯吃,那就是最早的年糕。後來老百姓為了紀念伍子胥,就制作黏糯順滑的年糕。年糕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前六世紀的食譜【食次】就載有年糕「白繭糖」的制作方法。遼代時,據說北京的正月初一,家家就有吃年糕的習俗。明清時期,年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吃。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征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三是貼花花。就是這一天要貼年畫和窗花。年畫是最早的民間繪畫藝術,畫上胖娃娃、錦鯉、侍女等,有多子多福、年年有余之意。貼窗花時要將窗戶擦拭幹凈,中間貼上圓圓的團花,四周貼上喜鵲登梅、獅子滾繡球、鴛鴦戲水等。窗花承載著人們的憧憬與夢想,那如夢似幻的自然風光,總是給純真的心靈堆積一些舒暢和諧的夢想與崇尚自然的基因,常常激發出生命的本真和熱愛自然的靈光。貼上窗花讓房間顯得清雅而又古樸、熱烈而又新穎。

新年歲首,又是一年的開頭,在漫天的祝福中開始,也在漫天的喜慶中結束。充滿夢想的未來正徐徐張開它斑斕的畫軸,為我們開辟出了一片新的天地。我很自豪,自豪我們的世界、我們的自然和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我知道,它們為人們灌輸著的不僅是生命,還是一個希望,一個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