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台海

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把脉」甘肃生态经济 冀以文化促陇台交流

2024-08-09台海

中新社甘肃陇南7月29日电 题: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把脉」甘肃生态经济 冀以文化促陇台交流

中新社记者 朱贺

「多少人只知敦煌莫高窟的大漠孤烟,不知甘肃还有这样一片世外桃源。」七天跨越千余公里、走访数十个乡村,回顾刚刚结束的甘肃视察之行,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均如是感慨。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近日在甘肃兰州、甘南州、陇南开展视察活动,了解甘肃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效,观察藏族村寨走向振兴的新图景,探寻陇台交流纵深发展新空间。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从兰州市驱车向西南行,绿意盎然的高山草甸、峡谷湿地映入眼帘,视察团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当地平均海拔约3000米,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97%,素有「高原之肾」「中华水塔」之称。走进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碌曲县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可见黑颈鹤在水面驻足;尕秀村道路旁,有土拨鼠「大摇大摆」地走过来。

尕秀村是以藏族为主的高原纯牧业村,近年在甘南州「全域无垃圾」行动中一改环境脏乱旧貌,将生态畜牧业与文旅结合实现转型。代表们表示,甘肃生态地位重要,如今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为国家守住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重要贡献。

来到藏民家中了解情况,江苏省台联会长邹振球代表说,身临甘南草原和在台湾少数民族部落有一样的感受:景色宜人,民风淳朴。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白鹿顶村党总支部书记、村主任陈贵静代表说,每到一处村庄,第一印象都是干净,由此可见当地生态治理成效。

7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走进陇南康县人民检察院视察。中新社记者 朱贺 摄

紧邻四川、陕西,地处秦巴山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交汇区的陇南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视察团走进陇南康县人民检察院,讲解员介绍,该市创新建立生态检察官制度,有效融入古蜀道、古树名木、大熊猫公园保护等跨区域协作。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台湾同学会会长陈云英代表认为,该制度筑牢了「法治屏障」,助力当地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建言乡村全面振兴

7月的尕秀村迎来旅游旺季,帐篷景区吸引各地游客体验藏式风情。经营者李宗茂介绍,景区90%的员工都是当地村民,日营业额可达五万元人民币。贵州省台联会长曾力群代表指出,村庄走出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生态和谐致富路,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细雨中的迭部县扎尕那村,山雾缭绕,如临仙境。这座因著名徒步线路「洛克之路」闻名的藏族村寨,吸引不少旅人慕名打卡。如何变流量为「留量」?浙江省台联副会长兼秘书长陶骏代表认为,可引进专业团队打造特色文旅IP,推出有辨识度的「文旅套餐」,推动旅游产品向精细化迈进,提升游客体验。

7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视察。中新社记者 朱贺 摄

「原料来自哪里?产量达到多少?产品销路如何?」走进迭部县茨日那青稞酒厂,视察团了解当地产业发展。厦门市工商联(总商会)党组书记陈永东代表说,产业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他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支持甘肃产业振兴力度,吸引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社会力量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打造乡村经济的新增长点,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以文化促两岸交流

「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已在甘肃举办多年,「陇原乡情系两岸」等民间交流往来不辍,「台商陇上行」吸引台企接连入驻……陈云英代表认为,陇台两地应加大交流力度,可引进台湾青年到甘肃就业创业,在参与当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更好实现人生价值。

曾力群代表说,在以文化促两岸融合发展方面,甘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她建议深挖文化资源,吸引更多台青到访甘肃、读懂甘肃、醉心甘肃,相信一定不虚此行。

在视察团与兰州台胞举行的座谈会上,就读于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敦煌学研究所的台湾女孩谢霈晴分享自己的经历时说,走进莫高窟实地感受历史宏伟,令她离研究敦煌壁画的梦想更近一大步。

上海市台联副会长廖志豪代表说,甘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可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台青参与丝路文化、敦煌文化、伏羲文化等特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身体力行弘扬中华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