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载前,克里姆林宫的安德烈大厅见证了普京总统的诞生。当时,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韦什尼亚科夫郑重宣布,普京成功当选为总统,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新篇章。
当日,那位英姿勃发的普京总统身旁,伴随着一位银发飘飘、身躯伟岸的前任领导人——叶利钦。两人并肩而立,彰显了俄罗斯政治的交接与传承,一新一旧,共同铸就了国家的辉煌篇章。
提及往事,若非叶利钦于世纪之交骤然宣布卸任,将大权交付于此前默默无闻的普京,令其仓促间执掌总统之位,俄罗斯的历史长河或许便无普京时代之篇章。这一转折,悄然改变了俄罗斯的命运轨迹。
坦白说,在俄罗斯民众眼中,叶利钦与普京在治国能力上的差距显而易见。许多人认为,叶利钦唯一明智之举便是「慧眼识普京」,这一决策或许是他担任总统期间最正确的选择。
然而,叶利钦不仅提拔了普京为俄罗斯领袖,更为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这份遗产让普京在22年后,面对西方对俄罗斯的沉重压力时,依然拥有足够的信心与之抗衡。
【葡萄酒和伏特加】
1991年圣诞之夜,戈尔巴乔夫向全球宣告辞去苏联总统职务。那一刻,克里姆林宫上空,象征着镰刀与铁锤的苏联国旗缓缓降落,宣告着冷战时代的终结。这一刻,震惊了世界,苏联解体,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与此同时,新生俄罗斯,在苏联的废墟上挥舞着白蓝红三色旗,继承了其大部分遗产。然而,它也亟待从冷战的阴霾中挣脱,在世界新格局中明确自己的立场,决定站在哪一方,以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篇章。
面对这一难题,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也感到颇为棘手,其棘手程度不亚于他接下来要考虑选择哪一杯酒来品尝。这个问题如同一个复杂的谜题,需要他深思熟虑,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叶利钦钟情于酒,这在俄罗斯政坛是公开的秘密。当他荣升为俄罗斯总统时,他迅速废除了苏联时期的禁酒令,这一决策彰显了他对酒的热爱。
在西方主导的国际外交舞台上,红白葡萄酒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国的目光,成为外交场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庆祝胜利还是达成合作,红白葡萄酒都是最佳的见证者和陪伴者。
叶利钦钟爱浓烈之酒,苏联时期,他尤爱白兰地,此款佳酿源自葡萄等水果之高度蒸馏,口感醇厚,深得他心。每每品饮,皆能沉醉其中,享受那份独特的馥郁与风情。
在俄罗斯,伏特加堪称民族之酒,独树一帜。它以谷物或马铃薯等粮食为基,酿造出酒精浓度高达95%的烈酒,再兑以清水,形成独特的口感。伏特加,代表着俄罗斯人民的热情与豪放,是真正的国家之骄傲。
自俄罗斯脱离束缚,独立自强,伏特加便晋升为总统的心头好,叶利钦更是对其情有独钟。在他兴致高涨之时,竟能一口气豪饮整整一升伏特加,可见其对此酒的喜爱之深。
冷战后的俄罗斯经济疲弱不堪,叶利钦急需西方国家的援助与贷款。在西方外交场合,充斥着燕尾服与葡萄酒的氛围中,伏特加又怎能找到立足之地呢?
叶利钦深知,在国际政治的大舞台上,他亟需寻觅一位值得信赖的「酒伴」。这位「酒伴」不仅应与他志同道合,更需在国际事务中携手共进,共同谱写合作新篇章,以推动世界格局的和谐稳定与发展繁荣。
【敲定访华】
若将国际局势比作一场盛大的宴会,那么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所处的位置相较于俄罗斯更显尴尬。那时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略显拘谨,面临着种种挑战与困境,其处境较俄罗斯更为微妙。
那时,中国与西方的交流陷入低谷,高档葡萄酒弥漫的西方餐桌,鲜见中国的身影。此情此景,竟与今日遭西方围堵的俄罗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国皆在世界的边缘徘徊,期待着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舞台。
1992年初,正值风云变幻之际,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致信我国外长钱其琛,信中表达了俄方的诚挚意愿:愿依照昔日中苏关系的深厚底蕴与高级别,深化与中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共谋发展大计。
此信函背后,实则是叶利钦的深意。这份信号实属难得,鉴于当时俄罗斯亟待西方援手,而中国却遭受西方的冷落。这一举动,无疑透露出某种微妙的政治博弈与外交策略。
由此可见,叶利钦在冷战结束后美国独步天下的国际形势下,已深刻认识到中国对俄罗斯的重要意义,对此他早已有所预见,并付诸行动。中俄两国的合作,对于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992年初,叶利钦借赴纽约出席联合国会议之机,与李鹏总理进行了一次会面。会面中,叶利钦流露出对中国访问的浓厚兴趣,向李鹏总理表达了自己的这一愿望。这次会晤为两国之间的进一步交往奠定了坚实基础。
俄罗斯承袭了苏联留下的数万枚核弹头,这些威力足以摧毁世界的武器,使俄罗斯在核武库中独步天下。凭借这份强大的核实力,俄罗斯在政治和军事舞台上仍屹立不倒,成为当时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
此大国主动表达善意,其背后深意不容小觑。我们必须慎重对待,深入剖析其中蕴含的战略意图和潜在机遇。这一举动绝非寻常,值得我们深思并妥善应对,以维护国家利益和长远发展。
三月春风拂面,钱其琛巧借与科济列夫会谈之机,诚挚地向叶利钦发出邀请:「若您得闲,不妨来华一游。」随后,八月末的夏日阳光里,俄方正式提议了叶利钦总统访华的日期,中俄友谊之花即将盛开。
1992年12月17日,叶利钦的总统专机缓缓升空,离开了莫斯科,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程。这是俄罗斯首任总统的首次访华,标志着两国关系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开启了中俄友好合作的新篇章。
【王牌出马】
中国人深知,酒精在俄国社交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他们熟知「乌斯季诺夫法则」的奥妙,即在谈判前举杯畅饮,若能在酒桌上让对方败下阵来,便能在后续的交涉中占据心理上的绝对上风。
1990年,林虎将军赴前苏联采购战机时,巧妙地运用智慧,派出精英将17名苏联将军一一灌醉,以此赢得了一场外交较量,为中国争取到了超乎想象的战机优惠价格,这一壮举至今仍为世人所称道。
当然,随着叶利钦一行的临近,选择何种酒品来款待他们,无疑成为了礼宾司长鲁培新当前最紧迫且关键的任务之一。
1992年,外交部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礼宾改革,摒弃了烈酒,效仿西方国家,以红白葡萄酒等低度酒作为宴会主角。遵循国际礼仪,我们以此款待叶利钦,尽显诚意,绝无怠慢之虞。
鲁培新向国家主席杨尚昆汇报了叶利钦来访的邀请事宜,杨尚昆在听取汇报时,突然打趣道:「今日佳客临门,是否该备上白酒助兴?」言下之意,对这场外交盛宴充满期待。
在中国,我们拥有一款与伏特加酿造技艺和口感极为接近的传统白酒——二锅头。以这款「中国伏特加」款待俄罗斯客人,无疑更能彰显出我们满满的诚意与热情,让宾主尽欢,留下美好的回忆。
经杨尚昆提醒,鲁培新深思熟虑,决定亮出中国白酒中的璀璨明珠——茅台酒,专为前三桌贵宾精心准备。尤其叶利钦主桌,更是慷慨献上三大瓶,彰显了中国待客之道,展现了对贵宾的极致尊重。
茅台酒在中美建交历程中功勋卓著,其魅力使得美国尼克松总统与知名外交家基辛格均对其钟爱有加,无法割舍。这款美酒不仅代表了中国的传统工艺,更成为了中美友谊的见证。
中俄领导人会谈愉快后,共赴钓鱼台国宾馆。叶利钦一踏入厅堂,便被桌上那香气四溢的茅台酒所吸引,顿时精神焕发,兴致盎然。果不出所料,美酒佳酿为会谈增色不少,气氛愈发融洽。
叶利钦品尝茅台酒时,手持三两小杯,一口接一口,酒香四溢。服务员望着他频频举杯,竟无法数清他究竟畅饮了多少杯。那场面,真可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令人难以忘怀。
在酒精的催化下,叶利钦对江泽民总书记坦言道:「对于外长的建议,我并非一概接受。」这番话透露出他独立思考的态度,即使在酒酣耳热之际,也不忘保持自己的主见。
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以亲西方著称。有传言称,俄外交部办事迟缓,导致叶利钦访华计划延迟至八月才公布。叶利钦此言,既显深意,又暗含对科济列夫的不满与警示。
叶利钦构想的俄罗斯外交战略,是在独立后寻求对外关系的平衡。他致力于与西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同时也不忘与邻国,特别是中国,深化睦邻合作。这一策略彰显了叶利钦的外交智慧与远见。
宴会落幕,鲁培新走向主桌细算酒量,惊奇发现叶利钦竟独饮完一整瓶茅台,整整一斤之量,酒力之雄浑,实乃令人叹为观止,他的海量实在让人咋舌。
须臾,钓鱼台的服务员前来通报,叶利钦大人已然归房,却再度指名求饮茅台佳酿。鲁培新闻讯,当即亲取两瓶,送往叶利钦之住所,以飨其雅兴。
中俄领导人的此次会面,成效斐然,远超预期。叶利钦在访华前曾对媒体坦露心声,坦言此行心情复杂,对谈判结果并无十足信心。可见,此次会面对于双方而言都意义非凡,不仅是外交层面的一次胜利,更是对两国关系深化的一次有力推动。
在后冷战时代,中国首次迎来俄罗斯的首任总统叶利钦。对于此次会面,中方并未抱有过多期待,毕竟这是两国间的一次重要交流,双方都需审慎行事。尽管如此,中国仍展现出了应有的礼貌与尊重。
叶利钦踏上归途之际,他带走了二十多份满载合作的珍贵文件。其中,那份奠定中俄友谊基石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尤为引人注目。两国自此视彼此为「友好国家」,携手共进,共创未来。
在飞机上,两箱沉甸甸的茅台酒静静摆放,这是鲁培新司长体贴入微的安排。他希望,即便叶利钦回到遥远的莫斯科,仍能回味到这份来自中国的浓情厚意,让美酒成为两国友谊的绵长见证。
虽然中国人的情谊真挚无比,但在那时,俄罗斯与叶利钦的份量对于他而言显然更为重大。他对那位酒友的看重,似乎已超越了国界,成为了他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份情感,既独特又深沉,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
克林顿总统在白宫内精心准备了甘醇的美酒,期待着叶利钦的来访。这一举措彰显了两国间的友好情谊,也预示着即将展开的会晤将充满愉快与和谐。白宫的美酒不仅是款待,更是友谊的见证。
【和克林顿第一次开怀畅饮,躲在一个厕所】
或许难以置信,叶利钦与中国领导人在钓鱼台国宾馆的华丽宴会中举杯畅谈,然而他与克林顿的首次畅快饮酒,却是在一处隐蔽的厕所里,这幕场景确实与常人想象大相径庭。
1994年1月12日,克林顿在完成北约首脑会议的繁忙日程后,踏上了对俄罗斯的首次正式访问之旅。这次访问标志着两国关系的全新篇章,为未来的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约原本意在制衡苏联力量,但随着冷战结束,众多东欧国家政府更迭后纷纷流露出加入北约的强烈意愿,这无疑给俄罗斯的安全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叶利钦深知,美国总统才是北约背后的实际操控者。鉴于俄罗斯当前的国力状况,他迫切需要与克林顿构建稳固的私人友谊,以此寄希望于美国能够约束北约,遏制其进一步的扩张势头。
在克里姆林宫,叶利钦倾尽全力,竭尽所能地款待克林顿,甚至连厕所都备上了精心准备的设施,以展现其独特的招待之道,确保客人能够舒适惬意地度过这次会面。
克林顿原也是个爱酒之人,奈何被夫人希拉里所限,访期间难以畅饮。眼见叶利钦不断献上珍稀佳酿,克林顿只得眼巴巴地瞅着,心中直痒痒。虽身为政要,却也有这般小儿女的无奈与遗憾。
叶利钦见到这一幕,便默契地示意克林顿一同前往洗手间。他们两人之间的默契无需多言,一个眼神便足以传达彼此的心意。
克林顿踏入装饰典雅、空间宽敞的克里姆林宫洗手间,惊喜地发现眼前摆着一桌珍藏已久的纯酿伏特加,每一瓶都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等待着他来细细品味。
在几瓶美酒的烘托下,叶利钦成功促成了美俄之间的【莫斯科宣言】,这份宣言象征着两国间成熟且稳固的战略伙伴关系正式形成。
抓住时机,叶利钦于1995年10月回访华盛顿。此次,克林顿不再掩饰,以盛情款待俄国总统为名,与叶利钦开怀畅饮,共饮至醉,展现了两国间的深厚友谊与密切合作。
【谁是真朋友?】
在1996年4月24日的对华国事访问中,叶利钦再次品味了他钟爱的茅台,这一刹那,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些曾经的美好瞬间,茅台的香醇与回忆交织在一起,让人陶醉不已。
鉴于叶利钦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中方周到地未备白酒。然而,叶利钦对茅台的渴求难以抵挡,江泽民总书记遂亲自斟满三大杯,尽显对友人的尊重与关怀,展现了中方的深情厚意。
茅台之香,却难以驱散叶利钦内心的沉闷。酒虽醇厚,却难以触及他心中的那片阴霾。尽管世间美酒千般,却难解他心头之忧,仿佛那沉重的思绪,无法被任何外物所轻易化解。
上世纪90年代,美国GDP稳居全球四分之一,远超俄罗斯和中国,相差十几倍之多。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涌现出众多如科济列夫般的人物,实属必然现象,这也反映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的某种趋势和氛围。
叶利钦对亲西方的盖达尔副总理、被誉为「私有化之父」的丘拜斯以及美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的理论深信不疑,他决心在俄罗斯实施一场名为「休克疗法」的深刻改革,以期推动国家走向现代化。
他持续从克林顿那里得到温馨的承诺:「我会全力支持鲍里斯·叶利钦总统在苏联解体后,努力构建一个经济繁荣、运转高效的民主体制。」「面对当今时代的安全挑战,我们将携手共进,共同应对。」
叶利钦误以为他与克林顿的深厚私交能掩盖美俄间的地缘政治纷争,并平息美国追求全球霸权的野心。然而,这种个人情感的寄托终究无法掩盖两国间的深层次矛盾,也无法阻止美国对全球主导权的追求。
休克疗法无疑给俄罗斯独立后带来了巨大打击。1992年,俄罗斯GDP尚与中国比肩,位列世界第九;然而次年,其GDP竟呈下滑之势,被中国超越。至1996年,中国升至世界第七,而俄罗斯却跌落至第十六,GDP不足中国之半。
俄罗斯的生产力陷入低谷,随之而来的是物价飙升,涨幅高达惊人的两百倍。通货膨胀如同脱缰的野马,肆虐整个国家,民众生活遭受重创,困苦不堪,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俄罗斯如今已是焦头烂额,那所谓的【莫斯科宣言】已然沦为无用之纸。而北约,自1994年起,便一直表示愿向东欧国家敞开怀抱,展现其开放包容的姿态。这般态势,早已超越了昔日的一纸宣言。
1999年3月,北约迈出历史性的第一步,吸纳了匈牙利、捷克和波兰三国,实现了首次东扩。然而,它未与俄罗斯事先沟通,便借科索沃事件,毅然对南联盟发动了轰炸,此举无疑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俄乌冲突,其背后是北约的扩张野心。这一冲突的产生,无疑凸显了北约在维护自身安全利益时的无度与自私。通过利用俄乌冲突,北约试图在中东欧等地增强军事存在,并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这种行径不仅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氛围,也违背了和平、合作的原则。
叶利钦愤怒地致电克林顿:「昔日的宏伟愿景与深厚友谊,如今已不复存在。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然而,事态已然发展至此,叶利钦除派遣少量兵力抢占普里什蒂纳机场以泄愤外,再无他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南联盟分崩离析,却无能为力。这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当年,叶利钦在绝望之际做出了重大抉择,毅然提前辞职,扶持普京登上总统之位。这个决定,虽然出人意料,却彰显了叶利钦的决断与魄力,为俄罗斯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1年,叶利钦卸任后首次出访,目光锁定中国大连。在酒香四溢的盛宴中,谁家的酒更胜一筹?俄罗斯已用行动给出了答案,选择中国,便是选择了那最醇厚的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