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盛典展播|城市「神奇动物」在哪里?成都这位小学生已经写了多份调查报告

2024-01-10辟谣

在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的成都,有多少「神奇动物」朋友和城市居民和谐相处?它们是谁?又在哪里?

2023年11月,成都公园城市野生动植物保护青少年论坛举行,多位热爱自然、热爱城市的成都青少年在现场分享了他们对这座城市的观察,以及相关案例的研究。有的团队分享了自己历经数月的野外调查,初步掌握了成都市目前两爬异宠种类组成,分析了两爬异宠所带来的问题;有的团队通过实地调查,让大家认识了生活在周边的蛙类以及它们的栖息环境情况;有的团队则通过对猫头鹰的观察,并进行其食性分析,了解越冬猫头鹰食物组成与栖息地可获得食物来源有相关性。

来自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的魏央云羲,就是分享者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成都环保公益圈,这位小学生可不是小萌新,而是「老面孔」。

早在4年前,魏央云羲就报名参加了环保公益组织「绿色江河」主办的「长江自然生态课堂」小讲师活动,并前往青海格尔木长江源自然保护区,成为该组织下青藏高原实地环保活动中最小的志愿者,同时也是长江自然生态课堂活动中年龄最小的讲师。

魏央云羲

0 1 梦想萌芽

一次特别的活动

萌生了环保公益的想法

魏央云羲妈妈王女士告诉我们,魏央云羲从小就非常喜欢看动物纪录片,最喜欢去的就是城市公园、城市绿道、景区等自然环境,最喜欢接触和辨认动植物,并查询这些动植物的相关知识,「一说起来就滔滔不绝」。

察觉到孩子的兴趣后,父母也开始为魏央云羲寻找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4年前,年仅7岁的魏央云羲报名参加了环保公益组织「绿色江河」主办的「长江自然生态课堂」小讲师活动,前往青海格尔木长江源自然保护区参与环保活动,对长江源的自然内容进行详细了解。

这趟行程,让书本里的长江在魏央云羲心里更加立体,也让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整个长江源的自然环境。「在参与小讲师项目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长江源的美丽,也实地感知到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比如长江源的垃圾问题,以及沿江野生动物面临的一些问题等等。」

回到校园后,魏央云羲开始琢磨,如何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并呼吁大家一起守护长江源。

经过梳理,魏央云羲把分享主题定为了【生命长江】,从格拉丹东的冰川,到入海口的冲积岛;从青藏高原的雪豹、斑头雁,再到下游的白鳍豚、扬子鳄;从通天河的圆柏到崇明岛的芦苇,从三江并流到京杭大运河,从元谋土林到六朝古都……「总之,从长江头讲到长江尾,我把长江沿岸的动物、植物、景观、历史文化和生活情境都给大家科普了一遍。」她说,希望以此呼吁和鼓励同学们和各界人士能更多地关注长江,关注自然环境。

魏央云羲参加公益活动

0 2 梦想开花

从长江到观鸟

关注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

王女士回忆,从长江源回来以后,孩子对自然环境的兴趣更加浓厚。得益于成都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等,魏央云羲开始迷恋城市观鸟,「一有时间就去看她心里的这些‘神奇宝贝’,龙泉山、青龙湖、兴隆湖……城市东南西北都跑了个遍。」

「比如我们一家人去阿坝看红叶,孩子看到了一只停在水渠河道边的鸟,红黑相间,整个毛发在阳光和红叶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她就停下来不走了,用望远镜观察了很久,还拍下来发到网上与小伙伴们讨论。」

在储备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后,魏央云羲加入成都少年观鸟俱乐部,「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平时都会在一起交流信息,一起相约外出观鸟。」

这个过程中,在成都平原越冬的长耳鸮成了魏央云羲以及一起观鸟的同伴重点观察的鸟类之一。

「长耳鸮,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猫头鹰。我们主要是研究它的食性,了解它食物中主要以哪种猎物为主等等,以此来了解它们在城市的生活习性,并思考城市应该为这些动物做些什么。」

魏央云羲提到,为了完成完整的调查报告,她几乎把周末时间全部用在了实验上。经过一年,魏央云羲与另外两名同学组队,在2023年成功完成了【天府绿道长耳鸮食性研究】调查报告,并在「2023年度成都公园城市野生动植物青少年论坛」上进行了主题汇报,通过对成都平原越冬的长耳鸮食性研究,助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此前,在「2022年度成都公园城市野生动植物青少年论坛」上,魏央云羲通过对「斑头雁」繁殖地、越冬地的观察,以【同一片蓝天下的斑头雁】为题进行了主题汇报。

魏央云羲说,「通过这样的研究,不仅认识了更多城市里的‘神奇动物’,而且还熟悉和掌握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并以此深入了解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

除了观鸟,魏央云羲的另一大兴趣,就是参加各类公益环保活动。

因为对长江源念念不忘,魏央云羲平时利用自己的绘画特长和手工特长,以画作、手工等形式进行义卖,为环境保护筹集公益款项。2022年,她利用暑假时间,再次回到三江源地区,为青海玉树杂多县三所希望小学的学生捐赠了【三江源野生动物】画册,并开展「长江自然生态」课程的讲解。

除此以外,作为「成都市青少年公民科学家计划」野鸟科普讲解志愿者,她也先后到成都各个生态公园开展鸟类知识讲解志愿服务活动,并为市民进行鸟类科普和生态环境保护介绍。

魏央云羲和小伙伴在外观鸟

0 3 为梦护航

公园城市的丰富自然资源

成为少年们的自然大课堂

置身于高楼,如何能让孩子们在城市中亲密接触大自然,是不少家长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成都,这个问题,并不会成为困扰。

王女士回忆,这些年来,随着人与动物共生场景越发普遍和丰富,孩子和她的小伙伴们去观鸟的地方越来越多,「青龙湖、浣花溪、白鹭湾、成都植物园、北湖、锦城湖、龙泉山等等。」

王女士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接触到了更多城市自然环境和动植物类型,自己也对城市生态环境有了非常深切的体会,「虽然我跟着孩子一起接触观鸟也就几年,但是实实在在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公园,和越来越漂亮的城市环境。而且,这些城市资源就像孩子们的大课堂,带着他们不断拓展知识的边界。」

还有一个让王女士很惊喜的变化,是在带着孩子观鸟的过程中,遇到了越多越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经常有家长问他们如何观鸟、如何加入观鸟组织。她推荐「乡野走廊」。家长只要稍加搜索,都能找到。至于让孩子参与观鸟课程学习的年龄,「其实没什么固定要求,什么时候出发都不算晚。」

红星新闻记者 殷建

编辑 李钰仪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