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考古界不肯承认的真相!出土文物证明:殷商文明起初就比夏国先进

2024-08-07图片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 这句【诗·殷武】中对商朝都城的描述,无疑凸显了商王朝的雄伟与辉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关于商文明的源流和发展,历来存在着许多争议。

近年来,一些考古发现正在逐步颠覆我们对夏商关系的认知。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数量和品质与周围地区明显不同,显示出商文明早在夏时期就已经领先一步。而【清华简·尹至】等新出土文献,更是直接记录了商汤伐灭"有夏"的历史事实。

这不禁让人回想起商汤在【汤誓】中的激昂宣言:"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短短数语,直指夏王的"多罪",并表明了天命倾向于商汤。相比之下,周人伐商时自称"小邦周",可见商王权威之高。

究其根源,学界普遍认为商文明的先进性源于辛塔什塔文化的影响。这一来自中亚的先进青铜文明,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传入中国,并与当地的克尔木齐青铜文化发生了深度交融。

商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最终形成了在当时无可匹敌的文明成就。商朝不仅在冶金、建筑、天文历法等方面遥遥领先于夏国,在军事科技上也有着巨大优势,这为其后来的兴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商人最终还是难逃周朝的灭顶之灾。可以说,这个曾经引领东亚文明的先锋,最后变成了平民英雄。

有趣的是,周人在伐商时,竟然也自称"小邦周"。这似乎意味着,即便在周文明全盛时期,商文明在当时仍保持着压倒性的优势地位。只不过,内部的腐败和外敌的入侵,终究还是使这个曾经的天之骄子沦为陨落的悲剧。

令人感慨的是,历史的车轮从来都是无情的。今天我们回顾商文明的兴衰,不禁要感叹:强者固然有可能沦为弱者,但弱者终有一日也会成为强者。这就是历史的常态,也是人性的写照。

现在我们对夏商关系有了更全面的认知,这让我们得以站在更高远的视角审视历史。我们不应局限于简单的夏为商臣这一判断,而是要透过表象看清历史的本质。

当商人称夏为"有夏"、"夏氏"时,其实质已经超越了臣属关系。在此之前,商人自称"有商",与"有夏"地位平等。可见,商文明的根基早已远远超出了夏国的范畴。

再者,若真是商臣夏王,那当时的商人为何会如此嚣张,甚至公然称夏王"多罪"、"天命诛之"?这恐怕已经超出了臣属应有的尊卑之道。反观周人称商为"大邦",可见商的地位远高于周。

或许,我们应该抛开那些固有的偏见和成见,重新认识这段历史。商人凭借自身的文明优势,在夏朝时期就已崭露头角,最终取代了夏朝,成为了东亚文明的中流砥柱。他们虽然最终沦为平民英雄,但当时的成就却是有目共睹的。

禹王碑

历史无偏好,时代无恩怨。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重新审视这段历史,诠释它的真实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出那些冰冷的历史判定,让历史重现应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