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国产核潜艇落后全球?砥砺奋进,未来可期

2024-06-23军事

在央视军事节目中,海军军官对国内潜艇部队发展作出了「核常兼备,以核为主」的有力总结,这一评价瞬间将国产核潜艇的发展推向了舆论的焦点。

当前,我国在潜艇领域已实现「核常兼备」且成绩斐然,但距离「以核为主」的目标仍有差距,现实状况仍偏向「以常为主」。自二战结束,各国海军积极投身于核动力潜艇的发展,而真正握有核潜艇制造核心技术的仅有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印度虽艰难完成首艘国产核潜艇的建造,但其技术水平差强人意,还得依靠从俄罗斯租借的核潜艇来支撑门面。澳大利亚与巴西虽也对核潜艇领域跃跃欲试,然而至今尚未有实质性的突破。

在核潜艇技术的国际排位中,中国通常被认为位居五常之末,偶尔能超越法国跃居第四,却难以撼动英国的第三之位。2021 年「长征 18 号艇」的服役,其显著的「龟背」特征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龟背」这一战略核潜艇早期的典型结构,实则是因潜射弹道导弹高度超出潜艇直径而采取的临时解决方案。在此之前,其他国家带「龟背」的核潜艇还得追溯至上世纪 80 年代的苏联海军。

6曾有观点称国产战略核潜艇「落后世界 40 年」,但实际情形并非如此严峻。现代核潜艇技术主要涵盖核动力系统、艇体结构以及艇载设备三大板块。近年来,国内潜艇的发展速度相较于水面舰艇稍显滞后,不过在艇载设备方面已基本跟上时代节奏,这在海军先进常规动力潜艇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也是 S-20P 能够获得巴基斯坦海军青睐并斩获 50 亿美元订单的关键所在。在核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中,通用性最高的部分当数艇载设备,尽管国内鲜少展示现役核潜艇的内部状况,但此领域基本无忧,甚至可视为优势所在。

大直径耐压壳体作为核潜艇的关键技术,艇体直径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潜艇的吨位,进而影响其能否容纳大尺寸弹道导弹。早年,这一技术常与化工高压反应釜相关联,然而以如今先进战略核潜艇普遍 2 万吨的规模衡量,这种联系已不再紧密。国内并非无力攻克此技术难题,而是该领域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反复的测试与验证。倘若操之过急,必然会引发严重后果,核动力系统的开发亦是同理。

总而言之,大直径耐压壳体和核动力系统都需要历经长期的试验和积累。国内在这两个方面早年的基础相对薄弱,尽管近年来进步显著,但要即刻追赶上美俄的水平仍力有不逮。由于有限核战略的指引以及资源的相对短缺,国内发展核潜艇长期处于「保证存在」的状态。我国的两代战略核潜艇均是在攻击核潜艇艇体的基础上进行「龟背」化改造,虽在性能方面不尽人意,但成本相对较低,相应的技术积累也不够充分,从而造成了当前的尴尬局面。

「长征 18 号艇」的技术状态虽不算出色,但其过渡验证的价值却不容小觑,它或许会成为如 051B 甚至 052B 那样具有重要意义的存在。多年来,国内海军的迅猛发展已经充分证明,在技术领域不存在无法逾越的障碍,高度发达的造船工业完全具备将海军装备推向世界前沿的实力。既然海军已明确了「以核为主」的发展理念,随着资源的大量投入,国产核潜艇与美俄一较高下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核潜艇技术必将实现重大突破,为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铸就更为坚实的护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