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抗战中八路军编制演化史,为何有众多的纵队,众多独立团?

2024-01-28军事

八路军初期,只有10多个团编制,编制历经多次变化,到抗战后期,干脆自己命名。

红军时期,我军根据地,山头众多,合编为八路军,不得不将多支部队整合在一起,甚至一个团内部,都有不同的来源。

344旅687团的二营和687团都来自陕北红26军一部,359旅由红6军团、红9军团,还有红2军团的一个师三部分组成。115师独立团,一营源自红三军七师,二营源自红七军部队,三营在陕北组建。

这样的编遣,很多队伍都打乱了。所以改编后不久,我军就开始悄悄复制和整合。比如359旅:718团等部没有出征,出征山西的717团等仍然叫359旅。两个团分别扩编,形成了两个359旅。东征抗日的359旅还将地方武装整编,凭空增加了一个719团番号。

1937年底,115师独立团已经有7000多人,改称晋察冀独立师。团部成师部、一营、二营分别扩充为团,三营拆分出2个团。这几部分部队后来都独立发展,建国后归属了5个军。

抗战出征之后,八路军越打越分散,多次分兵,逐渐遍及了华北广大区域。地域分布广了,兵也越来越多了,这时候,出现了纵队这一个番号,主要有军直辖的纵队,还有师、旅直辖的纵队两种。

军直辖有五大纵队,纵队与师平级,大约是副师级别。第1纵队,负责山东区域,同时与新四军联系。第2纵队,1940年2月6日,负责太行山南部地区抗日武装的作战指挥。第3纵队,负责河北中部地区抗日武装。第4纵队由第2纵队分出来,负责华中地区。第5纵队又与第4纵队有关,负责苏北地区。

师、旅下辖的纵队就更多,每到一个新地方,当地有了新的抗日武装,派遣过去一部分八路、部队干部、地方党员,就成立了纵队。

此外,各根据地有众多的独立团,新编团等团级编制。

1940年以后,一方面我军不再顾及国民政府的禁令,另一方面,部队也实在太多了。几大根据地都开始按照自己的序列整编。1940年,129师进行了一次整编:

新编第一旅,旅长韦杰中将。

新编第二旅,旅长杨得志上将。

新编第三旅,旅长韩先楚上将。

新编第四旅,徐深吉中将。

新编第七旅,易良品(牺牲)。

新编第八旅,旅长为张维翰大校。

新编第九旅,旅长桂干生(牺牲)。

新编第十旅,旅长范子侠(牺牲)。

新编第十一旅,旅长尹先炳大校。

1945年,115师在山东也进行了整编:

第一师,师长梁兴初中将。

第二师,师长罗华生少将。

第三师,师长王建安上将。

第四师,师长廖容标中将。

第五师,师长吴克华中将。

第六师,聂凤智中将。

第七师,杨国夫中将。

第八师,王麓水(牺牲)。

晋察冀军区,抗战初期编组成四个支队,每个支队辖3个大队(相当于团)。先后共成立12个支队,相当于12个旅。到1945年10月,组成第1野战军,下辖9个旅。第2野战军,下辖7个旅。

晋绥军区部队不多,除了原有的120师部队,也增加几个旅:

独立第1旅,旅长高士一(转地方)。

独立第2旅,旅长许光达大将。

独立第3旅,旅长杨嘉瑞少将。

绥蒙军区骑兵旅,司令姚喆中将。

陕甘宁军区部队人数不多,大约10多个团。

此外,南下到华中、苏北的八路军,按照新四军的序列,后来也进行扩编。

从1937年抗战出兵,到45年抗战结束,八路军一路作战,不断整编扩军,已经达到了百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