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欧洲军事工业已经落伍?还能重振雄风吗?

2024-01-02军事

欧洲,这片曾经与中美俄齐名的军工重镇,在冷战时期孕育了幻影系列战斗机、狂风系列战斗攻击机、豹2坦克等传奇之作,深刻影响着全球军事平衡。

然而,冷战的结束似乎也为欧洲的军事工业画上了一个时代的句号。

1991年以来,尽管完成了台风战斗机、凯撒自行火炮等新一代装备的研发,并对既有装备进行了升级,但新装备新项目的缺乏仍令人质疑:欧洲军事工业是否已经落伍?未来是否有望重振雄风?

俄罗斯军事工业继承自苏联,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一、冷战后的欧洲军事工业:乏善可陈

先说结论,在冷战结束后,欧洲还没有推出过一款具有领先水平的装备。

空军装备方面,当今最先进的战斗机F-35和歼20在研发生产上都和欧洲关系不大(欧洲国家在F-35项目上主要负责出钱)。

在中大型无人机这一关键领域,欧洲国家更是表现平平,多个项目如神经元、梭鱼等迟迟未能完成项目,有些甚至直接宣告失败转为技术储备,这与中美等国在空军大中型无人机领域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反差。

欧洲联合研制的「神经元」无人机,中美的同类隐身打击无人机已经服役多年了

陆军装备方面,由于冷战后相对宽松的国际局势,再加上世界各国对下一代陆战装备都没有提出明确的研制方向,大家都在对冷战末期水平的陆战装备进行修修补补,因而欧洲的豹2坦克、PZp000自行榴弹炮、弓箭手轮式自行榴弹炮等装备依旧维持了比较先进的水平。

豹2坦克仍然比较先进,但在俄乌战争实战表现并不比T72好,并未显示出优越性

但在俄乌战场上大放异彩的陆军小型无人机领域,整个欧洲都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援助乌克兰的旅级侦察无人机实战表现糟糕,前线的乌克兰士兵宁愿使用原价一两万块人民币的民用侦查无人机,也不愿意使用西欧援助的侦查无人机系统。

我国几乎垄断了高水平旋翼无人机生产,这就导致俄乌两军经常使用同一家公司的同款无人机

德军现役装备KZO无人侦查系统,在2005年左右不算落后,放在现在完全没有任何优点

海军领域同样不容乐观。冷战后的欧洲海军指导思路发生变更,不再强调打赢高强度海上战役,而是注重全球部署和舒适性设计,忽视了武器系统的重要性。

这种思路下诞生的欧式护卫舰华而不实,而长期生产武器系统密度低的军舰也削弱了欧洲船厂的主战舰艇设计建造能力。45型驱逐舰和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的坎坷服役历程便是明证。

德国F125护卫舰,浪费吨位的典型代表

二、欧洲军事工业的明天也不乐观

军事工业是整体工业的一环,虽然有一定独立性,但武器装备生产研发大量的基础设施和供应商都需要与民用工业共享,当整体的工业实力出现下滑时,军事工业不可能独善其身。

图为欧洲农场主使用大疆无人机,没有相关民用工业就很难发展相关军工产品

当代技术发展存在民用技术迭代速度快于军用技术的特点,欧洲在新能源、互联网、无人机等新兴领域整体上缺乏发展,当相应技术逐步渗透到军事领域的时候,欧洲的军工企业就很难跟上相应的节奏。

通用动力陆地系统展示的「艾布拉姆斯X」主战坦克,预计使用油电混动技术,欧洲完全没有相应技术储备

在武器装备研发、生产上,欧洲军工企业经常出现项目拖延、预算超支、交付不及时等问题,比较之下,韩国军工企业在项目研发进度把控和产品交付速度方面表现优异,已成为国际军火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

韩国KF21战斗机,韩国武器装备研发节奏很稳定,远不是拖拖拉拉的欧洲项目能比的

欧洲军工企业既要面对经费紧缺、能源价格上涨的短期困难,还要面对亚洲军工崛起、欧洲经济衰退、本土去工业化等长期问题,如果无法寻找到破局之策,那们未来可能还会面对更大的困难。

法国阵风战斗机,在工业体系完整性上,法国要比德国好得多

总的来说,欧洲的军事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要想重振雄风、重回领先地位,欧洲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军事工业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