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16日晚间,以色列「战时内阁」第四次重要会议落下帷幕,内塔尼亚胡当局对伊朗的「反报复措施」很可能已经基本成型,然而相关行动细节仍然有待敲定。舆论普遍认为,当前,以色列军队正在等待最后决策结果,以军的反击行动仍然处于待命状态。至于为何袭击行动至今已经酝酿长达3天之久,但依旧未能得出结果,这可能主要是三个因素,导致以方决策未能及时出笼。
首先,虽然以色列已经决定将「明确且强有力」地报复伊朗,但是如何进行回击,内塔尼亚胡当局仍然需要和美国进行战略协调。伊朗对以色列发动「短暂袭击」后不久,美国总统拜登就已经公开表态,不会参与以军对伊朗的任何报复行动,
同时还警告内塔尼亚胡当局在开战行动前,必须通报驻中东地区美军所有反击行动细节,以免造成美军陷入其中,或者造成后者不必要的伤亡。
外界注意到,当地时间15日晚间,以色列防长加兰特与美国防长奥斯汀进行了长时间电话沟通, 奥斯汀对以色列军方重申美国的底线要求,那就是美军不会介入中东地区的军事冲突,美方希望「地区稳定战略」得到以色列方面的「再保证」, 这基本相当于告诉内塔尼亚胡若反击造成严重后果,那么就算美国也不可能给以色列「兜这个底」,这是拜登政府给内塔尼亚胡当局的一个明确警告。
更加深层次的原因是,以色列对美国制定中东战略的「捆绑效应」正在减退,在美国将其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的大环境下,美方不允许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继续「惹是生非」,从而干扰和牵制美方的战略注意力。
某种意义上说,随着内塔尼亚胡当局寄希望于,美国国内「亲以色列」选民对拜登政府施压的策略早已破产。事实上,由于美国国内的「亲以色列」选民的关注重点逐渐转向国内政治和经济议题,拜登政府在制定美国的中东政策和长期战略时,可以更多地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而不会为「亲以色列」选民的利益诉求所掣肘,不需要过分偏袒以色列甚至牺牲美国的国家利益而取悦国内选民。
换句话说,「亲以色列」选民政治诉求的关注重点转向,为拜登政府提供了更大空间,成为白宫随时敲打内塔尼亚胡当局的底气,与此同时,美方已经多次「放出风」要「踢掉」内塔尼亚胡,并扶持反对派领导人甘茨重新组阁,若内塔尼亚胡胆敢惹出更大麻烦,那么他的政治生涯可能会就此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美国已经进入新一届大选的政治周期下,内塔尼亚胡以招惹伊朗为代价,意图「拉美国下水」,并促使以色列长期陷入战争状态的政治阳谋,很可能与拜登追求国际局势稳定的选举需求发生激烈对撞,因此有以色列分析人士认为,不能排除内塔尼亚胡孤注一掷,采取更加激进的措施来扩大冲突范围,妄图浑水摸鱼。
与此同时,拜登政府认为,美方已经在保护以色列的问题上仁至义尽,不久前,更竭尽所能在帮助以色列防御来自伊朗的大规模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兑现了自己对以色列的安全承诺。
实际上,伊朗在袭击行动前48小时内就已经将反击行动通过外交渠道告知美方,就在袭击行动前的最后12小时,美国联合英国、法国等国在叙利亚、约旦和伊拉克上空拦截了大量来袭导弹和无人机,这才防止以色列可能的「暴冲行为」。美方有观点认为,若非美军最后关头出手相助,以色列空军将很可能使用电磁脉冲炸弹废了伊朗的电力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所幸美方在最后时刻果断出手,给内塔尼亚胡当局挽回了些许颜面。
按照以色列媒体报道的消息,内塔尼亚胡当局可能会继续延长等待时间,让德黑兰方面「焦虑等待」以方的回应措施,就像以色列13日晚间遭伊朗袭击之前所经历的那样。有分析认为,总体上来说,可供内塔尼亚胡当局来选择的打击方式和手段并不多,因为每一个选项措施都难以保证,伊朗不会采取进一步的反击措施,如果反击行动逐渐升级,任何情况都会让以色列付出惨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