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中国反击欧盟,菲律宾踩刹车?朔尔茨找中国要公平,美国提前庆功

2024-04-18军事

欧盟频繁出台反华措施,中国忍无可忍终于反击?日美管杀不管埋,小马科斯南海「踩刹车」!朔尔茨来中国要公平,为何说难以如愿?以色列成功拦截伊朗袭击,美国提前庆功,又体现出了怎样的大国外交智慧?

电动车调查太霸道,中国反击欧盟

对于现阶段的中欧关系而言,稳中求进显然是未来几年的「主旋律」。在全球经济下行、美元疲软、能源暴涨的三大负面影响之下,更需要跨区域的合作来保卫全球供应链,进一步推动全球市场的构建。然而,出于靠近美国的政治需要, 欧洲在近些年来的一系列政策制定上,极其缺乏独立思想,往往从美国的利益出发,来对第三国进行无端的打压。

去年由欧盟执行委员会所提出的「去风险化」战略,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欧盟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作为借口,宣称要在「关键产业」的供应链上去「中国化」,尽管从字面上看是符合欧盟利益的行为,但实际上就是效仿拜登总统的做法,对中国进行「部分脱钩」。

同时,对于中国工业产品的物美价廉,欧洲深知自身的产品难以与之进行正面竞争,因此在去年十二月启动了针对中国的电动车的「补贴调查」,并在今年3月份放风, 声称有「确凿证据」来证明中国对于本国的电动车企进行了「非法补贴」。而后又宣布将对中国的医疗器械「展开调查」,可以说对华展现出了相当激烈的敌意。

尽管与此同时,包括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内的一票欧洲政客都前来访问中国以示「友好」,但对于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中方也断然不可能坐以待毙。

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在4月15日的报道称,业内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商务部正要求,中国国内的大型电信运营商在2027年之前淘汰对外国芯片的依赖。

注意这里指的并不只有美国,而是「外国」,意味着来自欧盟的芯片产品,也将一并被排除在采购之外,这显然也是一次针对欧盟所进行的反击。

在当今国际形势下,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前景,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中国恰好是一个乐于在全球范围内兴建基础设施的国家,这意味着,中国对于电信芯片有着极高的消费市场,一旦全面淘汰来自外国的芯片进口,对于欧美的半导体企业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不过传言归传言, 一项政策从提出到最后落实需要漫长的时间来进行,如果欧盟能够回心转意,今后不在贸易问题上频繁对中国实施歧视性政策,双方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更何况,如今特朗普风头正盛,一旦这位保守派领导人真的上台了,欧盟也难以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浩劫当中独善其身,二元对抗注定没有出路,合作共赢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既然朔尔茨都以如此重大的政治勇气来中国访问,那么整个欧盟,又为何不有样学样,推动全球经济的正常化呢?

小马科斯踩刹车,为中菲留下和解窗口?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讲,无论是欧盟还是美国,西方世界频繁在贸易层面上针对中国,一方面是出于对自身产品的不自信,要保护本国的制造业不被冲垮,另一方面则是,西方世界在心态上出现了改变, 从过去经济全球化的捍卫者,开始转变成为规则的「破坏者」,主动催化全球范围内的地缘政治问题,打破现有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典型案例就是在南海地区,对于小马科斯向中方发起的挑衅,西方国家非但不明事理,帮助中国来劝小马科斯摒弃对抗路线,重回谈判桌,反而乐于炒作所谓的「大国霸凌」,在各种场合上对菲律宾进行「声援」,直接给予了菲律宾敢于侵占中国领土的勇气。

无论是白宫反复重申的美菲军事同盟条约的有效性,还是先前的日美菲澳联合军演,都是现实当中的案例。 然而在推动局势恶化之后,西方国家却展示出了一种「管杀不管埋的」心态, 光是热衷于挑动紧张气氛,向菲律宾许下一个又一个的承诺,武器也是一批又一批地送。

但对于小马科斯发展经济的诉求,也只是给予口头承诺而已, 菲律宾逐渐地意识到,在这场对抗游戏当中,或许自己才是唯一的输家。

因此,在目前的南海问题上,小马科斯罕见地出现了一定的「退意」,并且试图「踩刹车」。

4月15日,根据中央社的报道称,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在当天出席记者协会成立50周年的一场纪念活动时表示, 菲律宾没有计划向美国开放更多的军事基地 ,同时又「复读」了一边美菲军事同盟条约,强调如果有菲律宾军人因为其他国家的攻击而身亡,无论攻击的这一方是来自海警,海军还是海上民兵,都会直接触动美菲军事同盟条约。

这表明,相较于前段时间的主动寻求事态升级的姿态,在和日美领导人完成会面的小马科斯, 在南海问题上开始变得更加的「慎重」,锁死了美军干预南海局势的「上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对紧张局势的「去风险」。

也是在这场记者会上,有人提问道,国际刑事法院icc已经启动了针对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的调查,指控其在前几年的扫毒作战当中造成了数以千计的平民伤亡,小马科斯政府,又是否会将杜特尔特交给国际刑事法院审判?

而小马科斯则给出了否定的答复,并且强调菲律宾不会承认国际刑事法院即将发出的拘捕令,当菲律宾采取不认同国际刑事法院的立场之时,菲律宾完全遵守国际法。

这番表态就非常的耐人寻味了,在杜特尔特家族和马科斯家族全面决裂的当下, 小马科斯却主动放弃了对杜特尔特实施「致命一击」的关键契机。

要知道,杜特尔特的亲华立场,可是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所不容,国际刑事法院之所以发出此类调查,本质上就是要把杜特尔特钉在耻辱柱之上,避免菲律宾的政治风向再次出现「转向」。因此,从这一举措上,我们或许可以推断,小马科斯对于现阶段的反华路线出现了一定的动摇,因此, 他选择将杜特尔特留在国内作为菲律宾的「后手」,在卖给杜特尔特家族一个人情的同时,也为中菲两国留下来一个和解的「窗口」。

朔尔茨来中国要公平,找错了对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总理朔尔茨的访华之行,却似乎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

在他此次出行中国之前,就已经有德国媒体在舆论上启动炒作,强调朔尔茨访华不能「向中国龙低头」,要向中国捍卫核心利益一样,来捍卫德国的核心利益。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4月15日的报道称,朔尔茨在访问上海之时,于同济大学进行了一次讲话,声称德国市场欢迎中国汽车, 但同时发出警告,中国不要使用不公平的贸易手段。

朔尔茨声称,当日本和韩国的汽车进入欧洲市场之时,人们曾担心它们会征服整个市场,并且让欧洲市场完全转向亚洲,但这后来被证明是一种无稽之谈,现在日本有德国的汽车德国也有日本的汽车,中国和德国也是一样。

因此,总有一天,欧洲和德国也会有中国的汽车, 但唯一始终必须明确的是,竞争必须公平,没有倾销,没有过度生产,没有侵犯版权。

无外乎就是在暗示,中国现如今的市场政策并不符合德国所想要的「公平」, 对于欧盟委员会所抛出的「补贴论」,以及耶伦先前所抛出的「中国产能过剩论」,德国也深表认可。

但从事实的角度上来说,中国与日本,德国等汽车工业大国的国情完全不同, 中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制造业,日德定义下的「产能过剩」,恰恰可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正常生产速度, 完全符合全球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规则,与其指责中国产能过高,不如为何反思欧洲的产能为何拉不起来, 彼时的日本汽车,也曾遭受过美国和欧洲的联手打压,直到日本进入了「失去的十年」之后,欧美才肯善罢甘休。

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朔尔茨与其找中国来要「公平」,倒不如去问问美国这种公平究竟有没有?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欧美都曾爆发过贸易争端,而中国的态度则极其温和如果不是欧盟主动挑衅,中方也不会采取相应的反应措施,因为中方很清楚, 一旦贸易战打响,双方只有一个两败俱伤的糟糕结局。

美国媒体提前庆功,三国帮了以色列一把

而就在朔尔茨与中国虚与委蛇的同一时刻,中东局势也出现了新一轮的变化。

在伊朗于4月14日发起对以色列的大规模报复行动之后,美国总统拜登第一时间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打去电话,强调能够成功拦截袭击已是以色列的胜利,因此不应该对伊朗进行反击。因此,尽管以色列军方发言人哈加里准将宣布,以色列将发起空中打击作为报复,可过去了如此长的时间,以色列方面依旧没有任何的行动讯息, 反倒是有传言称,以内塔尼亚胡为首的以色列内阁,在打不打击伊朗一事上吵成了一团。

而任何一个熟知政治的人都知道, 一旦一个外交事件演变成为内部的政治问题,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内部扯皮,以色列的反制也就无从谈起了。

面对这一局面,美国似乎感到高兴不已,并且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庆功」式的分功劳。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4月15日的一则报道中表示, 以色列之所以能够击退来自伊朗的大规模袭击,离不开来自美国以及阿拉伯盟友的助力。

报道强调,在伊朗的打击活动当中,总共发射了170架载有爆炸物的无人机,大约120枚弹道导弹,以及大约30枚的巡航导弹,这轮袭击本可以造成一次「灾难性的破坏」,但结果证明,几乎所有的无人机和导弹都被成功拦截,这不仅要归功于以色列的先进防空系统, 在击落行动当中,来自美国、英国、约旦的战斗机也「居功至伟」,导致大部分伊朗无人机在进入以色列领空之前,就已经被全部击落。

单纯从字眼上来看,正如美国总统拜登所言,美国媒体也认为,伊朗这次针对以色列的袭击是「失败」的,来自盟友的空军支援, 帮助以色列直接缓解了空防危机,是一个成功的「防守案例」。

不过在我看来,相较于所谓的「完美防御」,美国和伊朗在此次事件当中所展示出的默契,令人感到十分惊奇。尽管对于以色列轰炸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事件的性质,美国方面不予置评,但基于美国大选年的需要, 美国断然不可能允许以色列和伊朗彻底开战,因此,对于伊朗的反制措施,美国本身就相当的担忧,以至于提前做出了一系列预警。

但伊朗方面的动向却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从事先通知美国、无人机发射全程直播的这些迷惑行为上看, 伊朗采取报复行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给国内的民众一个交代,而非是真的想和以色列打一场全面战争, 所以在实施声势浩大的反击的同时,主动向美方透露情报,希望美国及其盟友能够对这些导弹和无人机进行有效拦截, 避免因为以色列损失过大,而引发大规模战争。

这同时也向外界释放出了一个相对积极的信号,在经过了几十年摸爬滚打之后,伊朗虽然世俗化程度并不高,但也已逐渐熟悉现如今的国际秩序,懂得利用规则来和美国进行「交易」, 美国显然也读懂了这一信号,所以拜登才会打电话向以色列施压,不让以色列进行反击,避免事态螺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