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的三任总司令,唯有李奇微的失败最痛苦

2024-02-29军事

如何评价李奇微?

如果让熟悉抗美援朝的你来说,你会给出什么样的回答?

我们都知道李奇微是麦克阿瑟之后第二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并且指挥美军给志愿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是李奇微发现了志愿军「星期攻势」的进攻规律,并针对这一点发明了「磁性战术」,利用美军的高机动性进行穿插包围,造成志愿军不少战士牺牲。

怎么看,李奇微都要比麦克阿瑟强太多了。

当然,在李奇微之后还有一个联合国军指挥官:克拉克,不过这个人的表现太不显眼,最后的停战协定还是他签的,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我们可以说,李奇微是朝鲜战争中所有美军指挥官里最能干的那个了。 那么,为什么他的失败是这几个人中最痛苦的呢?

李奇微的军事指挥能力强吗?

单论军事指挥能力, 四星上将李奇微确实要强过五星上将麦克阿瑟。 虽然麦克阿瑟作战经验丰富,从一战一直打到朝鲜战争时期,打了整整35年;

以最优秀的成绩从西点军校毕业,以最年轻的年纪成为远征军参谋长,同样以最年轻的年纪成为西点军校校长、亚太盟军司令、「日本天皇」……

但实际的能力这方面,从他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来看,只能说真的很难说。

现在我们把目光放回到李奇微身上。 李奇微是在一战结束之后,才从西点军校毕业的,那时候麦克阿瑟已经是校长了。

在二战爆发之后,美军开始改编空降师,李奇微也跟着部队从西西里岛一直打到诺曼底。在「市场花园」行动中,李奇微还担任了前线指挥。

在朝鲜战争爆发时,李奇微是美国陆军副参谋长,也是很高的地位了。

在整个朝鲜战争中,美军指挥官里有四个人发挥的作用最大:麦克阿瑟、李奇微、范弗里特、沃克。

沃克嘛,大家好像都对他的指挥能力没有太多印象,只知道他在战争比较早期的时候就被撞击身亡。

我们就不讨论沃克,只看前三个人。拿游戏来做比喻,如果说美军的海空装甲火力优势等都能算做外挂的话, 麦克阿瑟就是动不动就开外挂,打不打得过都开外挂。

以麦克阿瑟的这个指挥风格,很难想象他要是生在一个工业远不如美国那样发达的国家的话,又要怎么打仗。

李奇微的打法则要稳健得多,他很擅长开发「外挂「的额外功能; 范弗里特最大的本事则是跟在李奇微身后,将李奇微开发出来的功能运用到极致。

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举例:在第三次战役爆发、志愿军迅速突破临津江防线之后,李奇微立即决定放弃汉城,因为他认为不能轻敌。

我们都知道志愿军在武器装备方面的劣势极大,李奇微当然更清楚这一点。

如果是麦克阿瑟的话,可能就直接在原地等着志愿军打过来了,毕竟 「那点火力不足为惧」。

李奇微则并不这么想,从志愿军之前的种种表现来看, 就算没有重武器,也不能表明志愿军对美军防线毫无办法、无法攻坚。

李奇微却并不是直接将所有人都撤走,他在撤离行动中也花了心思。

在命令部队朝汉城收缩的时候, 李奇微下令美25师和英27旅在高阳议政府一线坚决阻击,营造出一种「联合国军拼死坚守汉城」的感觉。

这个战术确实很有迷惑性。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看到这种情况,都以为联合国军大部队真的还在守汉城。

在抵达水落山附近后,志愿军39、50军还有朝鲜人民军1军团都停了下来,等待后续部队到达。

彭老总觉得,单靠这么两三个军,要打敌人坚守的汉城实在有些勉强,而如果这是对方的圈套,后果会更加糟糕。

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站在不知道李奇微做了什么决策的志愿军的角度来看,不能排除城内有大量全副武装的敌军,或者敌人设下了埋伏的可能。

但也就是志愿军和朝军停下来的等的这一天里,美军和英军的大部分主力部队都成功秘密撤离了。

从这个例子就饿能看出来,李奇微这个对手不能小看。 他完全不像麦克阿瑟,在指挥作战中相当会动脑。

偏偏这种人指挥的还是有着「外挂」般火力的联合国军,危险系数就更高了。

在砥平里战役中,李奇微又一次正确运用了「外挂」, 抓住了其他美军指挥官很可能抓不住的关键点。

当时志愿军刚刚吃掉了横城地区的南朝鲜军第8师和美2师一部,美2师剩下的部队仓皇撤退,后续部队还没有补充上来。

砥平里成了一个没有侧翼的突出部,按照常理而言,再守下去也没有多大意义。 其他美军指挥官的话,可能就干脆不再守砥平里了。

李奇微却看到了关键:这第四次战役,是志愿军迫于联合国军的反击而仓促发动的畸形战役。砥平里在这场战役中, 就是一个决定胜负的关键点。

如果美军不守砥平里,让这个地区被志愿军占领,美军的战线就会以这个点为起点被慢慢蚕食,李奇微发动的「霹雳行动」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于是,李奇微命令砥平里的美2师23团坚守,2师38团紧急回援,同时骑兵1师向东移动,封闭战线的缺口。

李奇微也是掐准了时间,他知道志愿军因为后勤能力严重不足,只能靠士兵自己携带干粮和弹药,这些东西最多够志愿军坚持一周左右。

志愿军已经连续进行了超过7天的高强度作战, 只要联合国军将砥平里守住,就能趁着志愿军因补给不足显出疲惫时发起反击。

这之后的战斗,证明了李奇微这一决策是正确的。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在第五次战役后撤阶段,李奇微指挥联合国军发起的反击。

当时李奇微已经运用过磁性战术,给我军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志愿军便下意识认为这次又是磁性战术。

志愿军马上采取研究出来的应付磁性战术的方法:节节阻击,运动防御,准备与敌人进行一番运动战。

结果,李奇微这一次并没有使用磁性战术, 而是改用了纵深穿插的打法,将美军的装甲机动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当时志愿军3兵团又出现了指挥失误,导致我军吃了一场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最大的败仗。

从以上这几个例子不难看出,李奇微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他有智谋,也有海空优势和全副武装的装甲部队,这种敌人实在很难对付。

另外,李奇微还有一点与其他美军指挥官不一样:他比较直接,不搞些花里胡哨的幺蛾子。

翻翻美军的战史,我们会发现这些美国人在搞什么行动时,都喜欢给起一个看起来很有诗意,又跟行动本身没啥关系的名字。

比如朝鲜战争初期,美国给往朝鲜运军火的行动取名为「石竹花」。

李奇微取的名字就比较有意思了,他常常给战线取名「怀俄明」「堪萨斯」之类的名字,战役则叫猎犬行动、霹雳行动、狂暴作战等。

这种自己把自己的面子撕下来、脸都不要了的行为,在美军指挥官中还是相当少见的。

说了这么多,好像都是李奇微的「优点」,那么又为什么说他的失败最痛苦呢?

李奇微的无奈

虽然李奇微凭借指挥能力抑制住了志愿军的进攻,但他的行动却无法改变这场战争的整体局势。 在他手里,联合国军没能达到美国原本想要的战略目标。

美军的目标可不是三八线,而是彻底消灭朝鲜。结果呢?李奇微跟志愿军打了那么久,还学志愿军打穿插(磁性战术就是穿插打法), 也就是在五次战役的时候占到了一些便宜。

在铁原、华川的时候,美军还是被志愿军挡了下来。美军酝酿了那么久的反击,最后也就是打到了三八线。

在后续的对峙中,美军也没有占到多大便宜。

志愿军火力是很差,在无法打穿插之后,面对美军修筑好的坚固防线基本做不了什么。

可难道美军的火力也差吗?事实就是,美军组织的夏季反攻和秋季反攻,打了3个多月,只占领了200多平方公里。

200多平方公里,多大?也就不到一个丰台区的面积。

而美军的伤亡和弹药消耗量,跟最后打下来的这点地盘相比完全不成正比。

而且打不过志愿军还好说,在打朝鲜人民军的时候,还被打出了一个「伤心岭」出来。这些可都是李奇微在任期间整出来的活。

拿着领先一代以上的装备,两代以上的后勤,却还是只打出这种结果, 只能说李奇微算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却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将领。

要是放到解放战争的战场上,李奇微的水平恐怕连能不能达到杜聿明都要打个问号。

当然,李奇微依然是美国陆军中数一数二的、拥有大战略眼光的聪明人。 志愿军的表现,给他的印象十分深刻。

志愿军顶着两代以上的武器和后勤差距,硬是跟他打到了这个地步,这令他有些难以置信了。

后来的越南战争,艾森豪威尔又想不顾警告越过17度线,被李奇微坚决反对。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我国军人是怎样的对手。

他的这种想法,在美国很少有人能理解,这也是他的无奈和痛苦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