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老山「战场影士」赵旭:用镜头记录英雄用热血铸就丰碑,「先救队长」画面震撼国人

2024-08-23军事

赵旭,这个名字承载着一段传奇。他曾是原兰州军区陆军47集团军司令部摄像员,也是老山战场上英勇无畏的战地记者。他用镜头记录下了战争的残酷与战士的英勇,尤其是顾金海烈士「先救队长」那震撼人心的画面,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一幕。

赵旭出生于一个根红苗正的家庭,祖父赵青山早年参加东北抗联,父亲赵增福是太极拳一代宗师。自幼,他对军人充满敬意与向往。1984年,他如愿参军,从新兵连被分配到司令部做摄像员起,便立志用手中的相机和摄像机拍出最精彩的画面。

1985年12月5日,赵旭随47集团军开赴老山前线对越轮战,自此成为一名战地记者,不拿枪只扛着摄像机的他被称为「战场影士」。在战场上,他多次历经生死考验,却从未退缩,始终坚持用镜头记录战争的真实场景。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更彰显了战士们的英勇顽强。

1986年10月14日,代号为「兰剑 - B行动」的战斗打响。这是一场激烈的战斗,也是赵旭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次拍摄任务。在战斗中,他跟随突击队深入敌阵,用镜头记录下战士们冲锋陷阵的英勇画面。在拍摄过程中,尽管遭遇敌人炮火袭击,他仍坚守岗位,最终成功拍摄到顾金海烈士「先救队长」的感人场景。

这个画面不仅展现了顾金海烈士的英勇无私,也体现了战士们之间深厚的情谊。该画面一经播出,便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响,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作。赵旭也因此荣立一等战功,并被誉为「近代战争史上拍摄第一人」。

赵旭的成功绝非偶然,他对摄影的执着追求和对战士们的深厚情感是其成功的关键。在战场上,他既是战地记者,更是英勇战士。他用镜头记录下战争的真实画面,用行动诠释了战士的使命与担当。

在围绕边境线诸多高地的拉锯战中,968高地最为著名。由于越南军方多次挑衅,我方与越南军队在968高地进行了多次激烈交战。前期防御的昆明军区11军、轮战的南京军区1军和济南军区67集团军分别对968高地进行过拔点作战,赵旭所在的兰州军区47集团军是最后一次攻打968高地的部队。

1986年10月14日,兰州军区陆军第47集团军139师416团2营5连组织突击队,发起「兰剑 - B行动」,目标是攻打越军968高地。5连是一支英雄连队,曾在1951年的朝鲜战场上荣立集体特等功,被誉为「特功五连」。

当得知拔点战斗即将开始,赵旭下定决心,一定要参加这次战斗的摄影和摄像任务。他跟随作战处处长张祥海到前沿进行最后一次战前检查。

当时气氛紧张凝重。检查回来后,赵旭向张处长递交请战书,表达了参加拔点战斗摄影和摄像的坚定决心,并说明自己参加了八级同台的推演,对情况较为熟悉。张处长表示自己无权决定,赵旭便先后找了参谋长邹庚壬、副军长周美华、政委宫永丰和军长钱树根。钱军长让他先回去等消息。

随着出击作战时间临近,气氛越发紧张,白天黑夜不断向前线运送炮弹,军部作战指挥室也昼夜不停地召开作战会议。虽然没有人通知赵旭是否参加战斗,但他决心已定,若不让去,就跟随突击队偷偷上去,务必完成拍摄任务。

政治部一名干部找赵旭聊天,询问他参加拔点战斗的原因和入党意愿等问题,当时赵旭并不知晓这是火线入党前的组织谈话,后来才明白。

10月10日中午快开饭时,张处长告诉赵旭,军党委会研究决定,同意他参加这次拔点战斗的拍摄任务,他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当晚,除处里外出执行任务和值班的参谋外,全处的领导和参谋们为赵旭送行,摆了一大桌子菜,到场的有张祥海处长、李沁京副处长、杨六合、杨宏禄、贺恒甫、苏鲜亮、杜云、刘越、喻新河等参谋们,还有电教室的陆文浩、晁明远,晁明远的对象杨护士也前来送行。

张处长在送行会上对赵旭说:「任务要完成好,人是第一位的,摄像机是第二位的,摄像机炸坏了,还可以照相。」李副处长说:「到了关键时刻,不管怎样,也要把录像带取出来。」晁明远还拍了录像,此时,赵旭深感肩上的重担和压力,当晚,他彻夜难眠。

10月11日早上,赵旭准备给父母写信,思考良久后,他写下如下文字:

亲爱的父母亲:

您们好!

当您们收到这封信时,我或许已不在人世。因为,我即将上战场。请放心,我绝不会当叛徒,绝不会当俘虏,我已做好牺牲的准备。忠孝不能两全,我只能为国尽忠。若我能活着回来,我会当好兵,做好人,过好每一天,为您们尽孝。

儿子赵旭敬上!

随后,赵旭准备好相机,充满摄像机的电,用透明胶带贴住相机和摄像机不用的按键,跨包里只放了一块备用电池和一盒备用录像带,然后等待命令随时出发。

晚上,周副军长的警卫员小杨来找赵旭,说首长要见他,赵旭赶忙前往。

在周副军长的卧室里,周副军长问赵旭:「都准备好了吗?」

赵旭:「都准备好了。」

周副军长:「小赵,这是打仗,打仗是会有牺牲的,是会死人的,你知道吗?」

赵旭:「知道!」

周副军长:「你年龄小,太年轻,如果现在不想上去了,时间还来得及,我去说说就可以不上去了。」

赵旭:「我不怕死,不怕牺牲,我坚决要上去。」周副军长说:「好样的小赵,上去了,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

几十年过去了,赵旭时常回想起老首长的嘱托,这是一位将军对士兵的重托,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叮咛,更是首长对他的关爱。

10月12日,为了首战告捷,全歼越军,「特功五连」及配属部队,在老山前线即将打响这场代号为「兰剑—B行动」的拔点战斗。

一大早,陈伍奎参谋将赵旭送到416团特功5连准备召开的出征誓师大会现场,把赵旭交给了特功5连连长,连长又将赵旭交到了第二突击队队长祁振武手上。从这一刻起,赵旭成为了第二突击队的队员,他站在队伍中,周美华副军长为他戴上了大红花。

他没有感到自豪与光荣,而是深感任务的艰巨和责任的重大!

据赵旭回忆,他此前从未喝过酒,当喝下一杯茅台壮行酒时,竟不知是何味道,至今也回想不起来。出征誓师大会上,他只见军长钱树根将一面「攻无不克」的军旗交到了特功5连连长手中,钱树根军长祝突击队凯旋归来,最后全体突击队员合影留念。当时天空下着小雨,军长钱树根、副军长周美华及其他首长和许多战友为其送行并合影。

从中午聚餐到天黑仍未结束,赵旭又接到作战处张祥海处长打来的电话,让他给每位突击队员拍个录像。此时的赵旭深知,这是要留下珍贵的资料!他让每位突击队员排好队,在镜头前停留三秒,拍完每位突击队员的录像镜头,当时他的心情无比沉重。

第二天天没亮,赵旭跟着祁振武队长上了卡车出发。卡车没有开灯,车上一片寂静,突击队员们都默默不语。赵旭拿出相机,为避免暴露目标,间断性地拍了三张突击队员在车上的照片。不知车子开到何处停下,突击队员们下车排队领取弹药。赵旭多要了一个光荣弹,他不愿当俘虏,也不想残废,只想在情况危急时,彻底了结自己。领完弹药后,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往前走,不知走了多久多远,来到了一个编号十号的屯兵洞。屯兵洞是用波纹钢搭建的,长约七八米,宽不足一米,高约一米多一点,人无法直起腰,地上满是泥浆,人们相互拥挤着坐在泥地上。

10月13夜,赵旭接过从前面传过来的混米饭,却为没有筷子和勺子而发愁。这时,一位突击队员递给他一把匕首。赵旭和突击队员们已三十多个小时没吃东西,他用匕首三两口便吃完了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用匕首吃的混米饭。

10月14日凌晨,赵旭被洞口外震耳欲聋的枪声、炮声惊醒。洞内的突击队员们沉默不语,各自检查着武器弹药。由于洞内高度有限,一名突击队员跪在地上披上挂满手榴弹的马夹时,赵旭迅速抓拍了一个镜头。

电台的声音越来越大,情况愈发紧急。这时,从洞口处的电台兵那里传来了「做好一切战斗准备,随时准备出击」的声音。

除了外面的枪炮声,赵旭还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当有人喊出「出击」时,他跟着祁振武队长低头走出洞口。刺鼻的弹药味扑面而来,刺眼的光线让人难以适应。看到几名突击队员扛着导爆鞭向前奔跑,赵旭立即拿起摄像机拍摄。

突击队长祁振武在前面跑得越来越快,赵旭扛着摄像机在后面越跑越慢。他们冲过了73、74阵地,应该是从74阵地往下跑。阵地高低不平,难以快速奔跑。赵旭提醒自己不能摔倒,即使牺牲也不能摔坏摄像机。他与祁队长的距离越来越大。

这时,他想喘口气,也想拍摄战场镜头,于是扛起摄像机准备拍摄。就在这时,一声炮响传来,前面有一个人被炸上了天空,在空中旋转着落到了阵地上。赵旭跑到炮弹大概落下的地方,没有看到祁振武的身影,前后左右也没有其他突击队员。他心想,刚刚被炸上天空的人不会是祁振武吧?后来证实,那个人正是祁振武。越军当晚的新闻广播电台报道称缴获了「郭」振武的裤子和鞋子等物品。战前规定,所有突击队员的衣物和鞋子上都要写上自己的名字和血型,包括腰带。越军在阵地上找到了祁振武烈士的衣物和鞋子,但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他们把「祁」字错当成了「郭」字。

赵旭继续独自向前奔跑,在一个炮弹坑里遇到一名突击队员,便问道:「这是什么位置?怎么没有看到防步兵壕和铁丝网?」突击队员回答说:「防步兵壕和铁丝网早就被炮火炸没了,前面就是604高地。」

在604高地的一个炮弹坑里,有五六名突击队员,突击队长受伤了但仍坚持指挥战斗。其中一名突击队员满脸是血,手握冲锋枪向越军射击。他身边的突击队员让他下去,他不听,继续射击。

赵旭赶紧拿出相机给这位突击队员拍了一张照片,然后跑到他面前说:「你下去吧,你下去吧,我来照顾队长。」

当时赵旭不知道这位突击队员的名字,他的钢盔被打穿了一个洞,鲜血和白色的液体不断地往外流,他的双眼被鲜血染红,鲜血还不停地从头上流到脸上。他手握冲锋枪,低着头。赵旭左手拉着他的肩膀,右肩扛着摄像机对着他拍摄,再次说道:「你下去吧!」

只见那位突击队员慢慢地用胳膊支撑起身体,抬起头,转过身,瞪着一双冒着鲜血的眼睛对赵旭喊了一句:「先救队长!」然后慢慢地倒了下去。后来得知,这位勇敢的突击队员叫顾金海。

赵旭继续独自向968高地冲去,激烈的战斗已转入搜剿打洞阶段。

突击队员们向越军火力点投掷手榴弹,向越军指挥所喷火。在一个直角堑壕处,为了收缴越军的战利品,一名突击队员坐在越军堑壕的洞口想往里挪。这时,赵旭向这名突击队员喊道:「不要进去,危险!不要进去,危险!」

赵旭在这个死角位置对着这名突击队员拍摄,这名突击队员背对着他。这时,洞里活着的越军突然向外射击,这名突击队员应声倒下。接着,冲上来的突击队喷火兵向越军洞内喷火。

有突击队员大喊:「回撤,回撤!」赵旭知道战斗即将结束,便转身向自己的阵地跑去。当他跑到半路时,看到一名突击队员在爬行,上身没有了迷彩服,打着绷带。赵旭上去背起这名突击队员就往回走,刚走几步,战勤队员就上来接替了他。

当赵旭回到自己的十号屯兵洞时,刚进洞口,就突然想往外吐。由于几天没吃什么东西,也没喝水,什么也吐不出来。洞内弥漫着烟味、霉味、潮湿味、汗味和血腥味,这些混合的味道让他恶心欲吐。洞小伤员又多,他只好出来向团指挥所爬去。

就这样,他抱着摄像机艰难地爬到了团指挥所门口。卫兵发现后赶紧喊人,139师副师长常万全在团指挥所,看到赵旭后,赶紧把他抱到了团指挥所的床上。战斗结束了,赵旭回来了。由于爬回来时身体多处受伤,耳朵也被炮弹震聋了,他住了一个多月的医院。

赵旭出色地完成了摄影摄像任务,他所拍摄的战场录像和照片被永久保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国家档案馆和中央电视台。凤凰电视台称他为「近代战争史上拍摄第一人」。

1987年9月,赵旭第一次被保送西安陆军指挥学院深造学习,1992年9月第二次保送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深造。1998年8月转业至陕西省公安厅工作至今。他从军14年,期间荣立一等战功一次、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五次。从警23年,多次获表彰受奖,工作从未出现差错。

(左 赵旭 和父亲等在祖父纪念碑前)

然而,战争给他留下了后遗症,每次洗完澡、洗完脚都要穿上袜子才能入睡,还常常在夜里从「先救队长」的梦中惊醒。

老山,本是祖国南疆一座普通的山,却因一场战争成为英雄之山,成为众多参战退役老兵难以割舍的牵挂。当年,为让共和国的旗帜在老山高高飘扬,一批批年轻勇敢的将士听从祖国召唤,奔赴遥远边关,用青春和热血奋战在老山,担负起一代人的使命,挺起了共和国的脊梁!「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是他们无悔的选择。战士们的决心早已溶进枪膛,「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是他们的铮铮誓言。当硝烟散尽,众多年轻生命长眠于此,那满山盛开的老山兰,是他们遥望母亲的笑脸。青山巍巍,忠魂浩荡,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英雄的老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本文根据英雄战歌文化传媒、英雄旗帜公众号整理,特向原作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