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110型超远程精密跟踪雷达之前,必须先简单说一说「640工程」。
1966年,七机部正式下发关于反导体系代号的通知,编为「640」工程,也就是我国第一代反导弹防御体系工程,因为其最早提出的时间是1964年,所以这个工程被命名为「640」,要知道在构思这个工程的时候,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还没有进行引爆试验,而美苏两大核国家也才刚刚开始研究反导体系没多久,可见当时的共和国高层是多么具有前瞻性。
「640」工程一共有五个分系统,分别为:
640-1工程,研究反弹道导弹系统,包括低空拦截和高空拦截;
640-2工程,研究超级反导弹炮;
640-3工程,研究激光炮;
640-4工程,研究预警雷达;
640-5工程,研究系统弹头再入物理现象。
640工程的目标在现在看来其实还是很稳健的,就是想在1973-1975年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反导弹系统,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和当时比较薄弱的技术基础,五个分系统里面,有四个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分别下马,但唯独640-4工程,也就是预警雷达的研制,都取得了成功。
640-4工程的战略预警雷达系统是由南京第14电子研究所负责研制的,包括7010型远程相控阵预警雷达和110型单脉冲超远程精密跟踪雷达。
7010型雷达,依山而建,现在已经拆除
110型单脉冲超远程精密跟踪雷达,主要用于在较远距离上及时发现来袭核弹目标,同时测算目标数量、方向、速度及落点,并将数据及时传递给反导阵地,从而进行拦截摧毁。
110型最早研发时间在1958年,早于640工程开发时间,1971年研制成功,1977年正式装备部队。110型雷达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独立研发并拥有超远程跟踪大型雷达的国家。
110型的试验雷达采用卡塞格伦式天线,天线尺寸非常巨大,抛物面口径达到25米,天线系统重量400吨。在它的面前,你可以感受到一股来自「机械」和「星空」的双重压迫感。
110型雷达的外部天线罩球面直径更是达到44米,高36.5米,由1500余块六角形蜂窝式玻璃钢模块镶嵌而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玻璃钢夹层结构天线罩,在部署的山顶上显得非常非常明显。
110型雷达的探测距离大于2000公里,在我国发射洲际运载火箭和卫星等工程中多次执行了跟踪测量目标的任务,同时也多次执行过跟踪测量国外高空目标的任务。
☆1959年,110试验雷达首次收到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较强回波,取得观测外空目标初步成果。
☆1977年,服役时,110型雷达已能连续跟踪1000多公里以外的卫星。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110雷达被评为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9年,美国天空实验室坠落,110型雷达预报的坠落时间及落点与美国公布的数据进行对比,时间仅差4分钟,地点仅差经度2.9°和纬度1.3°。
☆1980年,110型雷达在两发东风五型洲际导弹全程试验中,分别获得了316秒和396秒的跟踪测量数据,最远跟踪距离达 3000 公里。
☆1983年,在受命观测正向地球坠落的苏联1402号核动力卫星的任务中,准确预估的坠落时间的地点,比实际坠落的时间仅提前了9分钟,地点误差3400公里,在时间上比同期的美国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预报稍差,但地点准确度上大幅超过美方。
1996年,为了进行「十一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子午工程)的建设,110型雷达站被划归地方,由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接管,并被重新命名为「昆明电波观测站」,其坐落于云南沾益县城外的山上,在视野上非常突出,也很容易看到。
转为民用的110型雷达,被改造成为非相干散射雷达,主要用于电离层与空间天气监测、空间碎片观测、月球探测等科学研究,持续支撑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论证。2011年11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顺利探测到来自电离层的回波数据。
2021年10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昆明站为电磁波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1年11月,110雷达入选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从1977年服役以来,110型雷达至今已经运行了接近五十年,虽然中途有过改装,但其依然是我国运行时间最长的雷达之一。服役年代,赫赫战功,民用时期,熠熠生辉,其能力和表现,可以说是超越了当那个时代,虽然知道它的人并不多,但总会有记得它,并为它写下这样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