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半年多的巴以冲突还没结束,随着越来越多的巴勒斯坦平民死于以军杀戮,以色列面临的道义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以总理内塔尼亚胡的一段话,更是给这个本就深陷舆论漩涡的国家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内塔尼亚胡声称二战时没有国家援助犹太人)
近日,内塔尼亚胡在出席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日活动时提到,二战期间,犹太人曾遭遇灭顶之灾,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伸出援手,他们靠着自身的顽强与毅力好不容易存活下来,现在居然还有敌人想要对他们赶尽杀绝,以色列绝不屈服。
结合当前局势,不难理解内塔尼亚胡是想表达对国际社会的不满,以获取同情,就像80年前犹太人孤立无援的处境一样。但要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帮助犹太人,未免过于忘恩负义了,中国人就第一个不答应。
在欧洲战场,二战正式开始的时间是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但众所周知,早在1933年之后,他们就开始了对犹太人的迫害。
到了1938年,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已经公开化,摆在了明面上,臭名昭著的「水晶之夜」就是在这一年爆发的。
(罗斯福)
眼看犹太人在德国已无容身之处,在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召集下,32个国家在法国埃维昂莱班举行会议,商讨是否让犹太人逃离德国,为他们寻找一个安全的庇护所。
结果可想而知,大多数参会国都拒绝了这一提议,美国代表更是直言道,不想引火烧身,把「犹太问题」引入自己的国家。这次会议不仅没能缓解犹太人面临的困境,反而进一步鼓励了德国,使其确信没有国家会出于道义对反犹政策说「不」。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德国在二战初期迅速占领了多个欧洲国家,反犹主义也从德国蔓延到这些国家,尤其是波兰,德国在这里先后兴建了6个专门用来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比如我们熟知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出于对德国的恐惧,其他国家就更不敢冒着得罪他们的风险接纳犹太人了。但有一个国家却挺身而出,在自己也饱受战火摧残的同时,依然决定向犹太人敞开怀抱,它就是中国。
首先,那些原本就生活在中国的犹太人,在战争期间从未受到过当局的暴力和迫害,更没有被妖魔化,成为反犹主义的牺牲者。相反,他们可以在中国自由自在地祈祷、做生意、享受生活。
其中,上海是最出名的犹太人避难所。在日军侵华战争期间,上海也是一座多灾多难的城市,普通老百姓自己的生活都很艰难,但他们还是热情地欢迎犹太人的到来,并把自己的为数不多的东西拿出来分享。
一段时间后,虹口地区更是成为了中国版的「小维也纳」。最终,在上海避难的犹太人达到2万多人,他们和当地的中国人相互扶持,分享食物和住宅,共同渡过了那段艰难的时期。
就算不是邻居,只是大街上素不相识的犹太人,中国人也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某个夏日的午后,一位名叫施莱辛格的犹太少年走在烈日下几乎晕倒,一位上海老人把他叫过去,给了他一碗茶,无异于救了他一条命。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这种包容和关怀也体现在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的个人善举中,在奥地利被德国吞并的背景下,他毅然顶住当局施压,向奥地利的犹太人发放了几千份签证,即使有些人并没有来到中国,但签证起码给了他们一个离开反犹国家的机会,挽救了几千条生命。
更重要的是,何凤山从来没有公开和别人谈论过这件事,直到他去世后才从犹太幸存者的讲述中得知。当被问及原因时,他的孙女解释说,因为祖父认为任何一个人处在他的位置上都会这么做,这是生而为人应有的善良。
巴勒斯坦则是接纳犹太人最多的国家,以至于在战后犹太人的地位几乎能跟巴勒斯坦人平起平坐了,这才有了后来的两国方案。如果仅仅只有一小部分犹太人生活在巴勒斯坦,根本不会有后来这么多事。
除了中国和巴勒斯坦,其他国家虽然没有大面积接纳犹太人,但不少有志之士也竭尽自己的力量帮助犹太人躲避灾难,比如德国的辛德勒,瑞典的拉乌尔·瓦伦贝格等。
中国有句古话,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然,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要求回报,但对待自己的恩人,起码的尊重是要有的吧,不忘本来才能拥有未来。希望内塔尼亚胡本人和以色列都能够正视历史,这样才不会寒了其他国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