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为什么二战时的德国很少有像日本那样的炮楼?

2024-06-25军事

著名的喀秋莎不说了,就说苏联120毫米口径迫击炮造的多到了无法精确统计,敞开供应前线的地步,造炮楼是为了让120迫一炮掀翻,还是想体会喀秋莎和安德柳莎火箭炮姐妹送温暖?

安德柳莎火箭炮在城区内简易发射示意图

再说个难听点的,日本炮楼强度在欧洲战场上甚至比占领后做成支撑点的普通居民楼都要差。

巴甫洛夫大楼防御结构示意图,防守巴甫洛夫大楼的苏军战士们发明了很多建筑物防守的经典战术,至今仍在某些地方使用,比如室内战壕、楼内各房间墙壁和天花板打通等等,让整座巴甫洛夫大楼变得坚不可摧。

二战时期四层巴甫洛夫大楼防御结构不能不说是马克-勒内·德·蒙塔朗贝尔将军提出的理想的垂直要塞思想的发展,抵抗时间甚至比法国还要长。

巴甫洛夫大楼与巴甫洛夫中士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就发现了150mm火炮也不能对一些较坚固的房屋造成结构性损伤,而75毫米火炮对建筑物杀伤效果严重不足;为此专门在虎式重型坦克的基础上研发了安装380mm反潜火箭发射器的突击虎重型突击炮。

东线战场的巷战甚至需要这玩意参与

与之相对的则是二战末期苏军攻城中为摧毁德军坚固据点大量应用了300毫米的M30和M31型火箭弹近距离射击,柏林战役期间更是广泛出现了203毫米重型榴弹炮进入城市对砖石建筑进行直瞄射击的行动,以及使用更大口径的280mm BR-5榴弹炮射击地下室。在突破柯尼斯堡防线中立下大功的ISU152自行火炮毁伤能力在柏林战役中大为下降,只能射击非永固性的街垒。

120毫米迫击炮进行城市作战

苏军在巷战中搬运重型火箭弹

M-13火箭弹的简易发射示意图,电点击发设备被布置在楼下,因为火箭弹的尾焰会对附近人员造成烧伤。

华沙起义时保诚大厦脸接了一发600mm炮弹,主体结构仍然完整,并留下了直观展现卡尔自行迫打击效果的唯一照片,制约欧洲战场一些坚固城市建筑防御能力的已经不是建筑本身强度,而是里面的人受不受得了了

看是什么地方的炮楼了,江南一带的鬼子条件好点,青砖水泥修炮楼,不少留存到解放后。
但是大部分炮楼其实都是下面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