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仁安羌大捷:中国远征军的立军扬威之战,英国人与美国人大受震撼

2024-03-31军事

1942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于白热化阶段,这时候有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响彻了整个同盟国:

老蒋授予其「云麾勋章」;

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其「丰功勋章」;

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授予其「大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首次颁发给外籍将领)。

能够同时获得中、美、英三国的颁发的顶级荣誉勋章,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这个人就是孙立人,凭借的是仁安羌大捷的巨大功绩,可谓当之无愧,硬桥硬马。

孙立人

01

事情还要从大英帝国的东南亚殖民地说起。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把原本在中国战场上的精锐调入了东南亚,组建日本南方军,包括第14军(16师团、48师团)、第15军(33师团、55师团)、第25军(5师团、18师团、近卫师团)。

肆虐东南亚的日军

这对英国、澳大利亚、印度的盟军形成了降维打击,成建制的被俘虏。

当年打下日不落帝国的龙虾兵,此时面对日军直接变成了小龙虾,啥也不是。

被日军俘虏的英军

不甘心失去帝国荣光的英国,在1942年2月将精锐的驻印军第1师调往仰光,试图阻止日军第15军第55师团的强行登陆,以挽回尊严。

然而,在1942年4月,面对生猛的日军第55师团,英印军第1师连三天都没抗住,一路败退到了缅甸的仁安羌油田,然后日军包围。

该师师长斯特高少将连续致电英军总部,要求火速解救,不然只能投降……

此时英军已经是焦头烂额,哪有兵力去解救,于是就求到了中国远征军总指挥杜隼明的头上。

杜隼明

虽然杜隼明同意出兵解救,但是需要搞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日军到底有多少兵力,才能够围困住尚有7500人的英印军第1师?

要知道,英印军第1师可是武装到了牙齿的精锐。

英方的回复是:有两个师团的日军(日军一个师团兵力是2.5-3万人,两个师团就是至少5万人)。

杜隼明对着地图认真的看了三秒钟,然后决定派出新编38师前往仁安羌解救英军。

这让英国人与美国人都深感不满,认为杜隼明缺少诚意,竟然只派出一个师的兵力,能起到什么作用?

02

新编38师的师长孙立人在4月18日接到命令之后,立即进行了作战部署。但是很快,英军总部就发出通告:任务可以取消了,英印军第1师已经做好投降准备……

这让孙立人十分无语,于是对联军总部提出两个要求:

第一,4小时之内准备好80辆汽车;

第二,英印军第1师再坚持48小时。

英方:为什么只需要80辆汽车?这才能装多少人?

答:80辆足够了,因为只需要运送113团前往仁安羌即可。

英方:%……&#

实际上,孙立人与杜隼明的判断是一致的,都认为围困英军的最多只有2个联队(此时日军一个联队2500人左右)。

至于英方所说的两个师团,只当听笑话了:日本人可没有撒豆成兵的本事,一个萝卜一个坑,上哪能变出来两个师团来?

区别在于:杜隼明认为新编38师就足够了;孙立人认为113团就足够了……

03

孙立人与杜隼明的判断是对的,此时包围英军的只有第33师团的一个半联队。

之前的第55师团已经去了同古。

但就是这4000日军,把英印军7500人团团包围。一向清高、自命不凡的斯特高师长,自从知道是孙立人率军来解救之后,就开始接连致电孙立人。

内容无非就是恳求尽快渡过滨河,不然就只能举白旗了。

至于孙立人所急需的详细战报,却只字不提。

把一向斯文的孙立人也气得直骂娘。

孙立人(1900-1990),安徽庐江人,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又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后在美国桥梁公司担任工程师。

其后决意改学军事,考入美国弗吉尼亚军校(素有 「南方西点」称号,有多位美国名将毕业于此,比如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史迪威等)。

学成回国之后在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任职。

虽然不是黄埔嫡系,但凭借自身出色军事素养,被宋子文看中,得以脱颖而出,担任财政部税警总团(与民团之类的是两码事,税警总团的兵员与装备都是一等一水平)。

在中国远征军成立之后,税警总团改编为新38师,由孙立人担任师长,赴缅甸作战。

而这次仁安羌战役,也是中国远征军的首次大规模亮相,各方都聚焦于此: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

4月19日下午五点,孙立人带领113团从曼德勒出发,乘坐80多辆汽车,直奔仁安羌。

在4月20日凌晨三点,赶到了仁安羌外围的丘陵地带。

在对地形地貌进行仔细观察研判之后,孙立人发现仁安羌总体上是北高南低。

于是决定:由战斗力最强的1营以及特务连负责打主攻,在当地向导指引下抄小路直插仁安羌北部,待战斗打响之后从北向南,居高临下发起进攻。

2营、3营分散在左右两侧,待战斗打响之后,分别在仁安羌以东、以南进行攻击,护住1营的两翼,避免被日军迂回包抄。

其中3营是先发起佯攻,吸引日军注意力;随后2营再发起突击,配合1营主攻,形成钳型攻势。

配属的2个山炮连此时虽尚未使用美式火炮,但是装备的德国博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综合性能其实很出色。

远征军装备的博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

孙立人将这8门山炮部署在仁安羌南部滨河沿岸139高地,待战斗打响之后负责对日军进行火力分割。

04

此时在东南亚的日军都是精锐甲级师团,单兵战斗力十分强悍。

老鬼子一杆三八大盖在手,200米之内几乎指哪打哪。

尤其是掷弹筒,老鬼子能把89式掷弹筒玩出花儿来,简直就是机枪手的噩梦。

部分老鬼子甚至可以做到仅凭耳朵就听出机枪阵地位置,然后迅速使用掷弹筒反击,首发命中率可达到30%,三发命中率几乎100%。

孙立人曾率军参加过一·二八抗战、淞沪会战,对此有清楚认知。所以,他结合美国军校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一套别具一格的训练操典,被称作「孙氏操典」。

其中精髓就是运动战与穿插战,避免与日军打僵持不下的战地战。

而在这次仁安羌战役中,正是对孙立人训练成果与战术思想的深度检验。

孙立人反复强调:战斗打响之后,就是猛打猛冲;不拘泥于某一处阵地,只以打乱日军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出中正式步枪(威力大、杀伤强)、捷克ZB-26轻机枪(火力持续性好)的优势。

同时还要积极抢占上风口。

此外,通过孙立人做出的围三阙一部署(留出西边方向),也可看出虽然他是喝过洋墨水的,但并未扔掉中国传统兵法。

05

4月20日拂晓,各部使用步话机通报,全已到达指定攻击位置。

一声令下,8门博福斯山炮率先发威,炮弹呼啸飞过,继而发出山崩地裂的巨响。

北部主攻的1营与特务连居高临下,发起迅猛突击,日军猝不及防。

仁安羌作为采油场,存储有大量油桶与油罐。

113团官兵在抢占上风口与高地之后,即打开油罐,石油遍地横流,流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火海。

烈焰蒸腾,浓烟滚滚,宛如人间炼狱。

日军完全被打懵了,不知道远征军来了多少兵力,匆忙决定从西部撤退。

但此时已有大量日军被分割在仁安羌,最终尽数被歼灭。

此战,孙立人以113团的1400兵力,击败日军33师团的一个半联队4000余人,歼敌1300人。

被击毙的日军

更主要的是达成了战役目标:解救出英印军第一师7500名英军,此外还有英美两国传教士、新闻记者、政务官员等500多人。

英军斯高特师长毕恭毕敬的将孙立人请到他的指挥车就坐,然后率部敬军礼。

英印军第一师作为英国陆军的脸面,如果投降日军或全军覆灭,则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所以,消息传回英伦三岛后,到处都是庆贺声,英国人甚至将之比作第二次敦刻尔克大撤退。

06

仁安羌战役,孙立人率领113团击败数倍于己的精锐日军,是中国远征军的立军、扬威之战,极大的震撼到了英国人与美国人。

这也是后来美国不断加注,全力武装中国远征军的一个重要原因。

孙立人指挥的仁安羌战役,将天时、地利、人和运用到了极致。

自此开始,在缅甸战场的三年时间里,孙立人一直都是日军最大苦主,在孟关杰布、孟拱、八莫、南坎、老龙山、南巴卡、新维、腊戍、乔美等地,先后率军歼灭日军3.3万余人。

被盟军誉为「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

死在孙立人所部手上的日军将领有:水上源藏(少将)、楠野丰重(大佐,追赠少将)、藏重康美(少将)、平田一郎(大佐,追赠少将)。

此外,被击毙的还包括一个小兵:志村菊次郎。

该人即七七事变之前,日军借口演习走失的那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