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们称他「士兵发明家」
■闫涛 姜帅
西北某地的天气说变就变。这天,突然狂风大作、雨脚如麻。
当时,中部战区陆军某旅通信分队正在组织训练,由于长时间连续工作,两部军用对讲机亮起红灯,显示电量不足。
李猛在操作装备。邓青华 摄
中士王平见状,习惯性地准备启动柴油发电机。二级军士长李猛一眼看出他的意图,连忙阻止:「现在雨这么大,用发电机充电,有漏电、触电危险,还可能损坏装备。」
李猛随即拆下备用车载电瓶,连上一个便携式装置,同时给两部对讲机充电。这个装置就是李猛研制的高效能正弦波逆变器,能够将车载电瓶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说起这个革新成果,还有一段故事。
以往,该旅官兵在营区外训练或作业,如遇设备需要充电,他们要么用发电机发电,要么想办法接市电。前者在雨雪天气存在安全隐患,且不能满足移动充电需求,后者在野外条件下较难实现。
「现在,练兵备战更加紧迫,需要我们分秒必争,不能因寻找电源影响训练进度、任务完成。」李猛说。
去年夏天,该旅奉命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经过连续作业,李猛所在救援组携带的通信设备电量耗尽。由于受灾地区尚未恢复供电,他们与指挥所一度失联。
「如果战场上发生类似的情况,怎么办?」那一刻,研制便携式供电装置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愈发清晰。
任务结束回到单位,李猛便开始忙碌起来——在训练之余,自学专业知识,查阅相关资料;空闲时间,与技术干部探讨可行性方案;就连休假回家,也专门到电力厂参观见学……经过努力,便携式供电装置的电路图终于设计出炉。
将图纸转化成实物,新的困难接二连三。比如焊接电路板,尽管李猛小心翼翼,还是出现很多意外。一次,线路连通刚满10分钟,一个二极管突然「冒烟」。重新焊接后,进行负载试验时,一个电容又因不明原因「报销」了。
成功,就是比放弃多坚持一次。李猛没有灰心,继续试验改进。终于,6个月后,第一台高效能正弦波逆变器研制成功。将其与车载电瓶连接,可以在车辆机动、战场应急、恶劣天气等情况下为设备供电。内行人都知道,这个装置的用途有多重要。
细数李猛这些年的革新成果,这台逆变器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他还获得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取得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私下里,战友们称呼李猛为「士兵发明家」。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不少年轻战士尝试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陆续取得了成果。谈及于此,李猛谦虚地说:「我不过是在本职岗位上履职尽责而已。」
坚持立足岗位搞革新,李猛用实际行动证明,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基层官兵大有可为。
(本文刊于2024年10月7日【解放军报】「基层传真」版,内容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