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专克鬼子手炮!国造民31式六零迫击炮,又轻又准又狠又远

2024-05-14军事

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与日本军队的激烈作战中,除了在重火力上完全处于下风之外,在步兵作战中,国军步兵也遇到了此前未曾遇到的难题。由于国力贫弱,中国军队无力在部队中装备大量火炮,在很多时候,轻重机枪就是国军手中的火力支柱,除了掩护步兵,还以此对抗一线日军部队中大量配备的重机枪,可是在实际作战中,国军发现重机枪在缺乏牢固掩体的时候,很难打光一整条弹链,轻机枪也强不了多少,打不了几个弹匣,就被日军大量装备的手炮击毁。

手炮,也就是掷弹筒的俗称,这是二战期间日本军队装备的独门武器,相比轻型迫击炮,掷弹筒能更方便地跟随一线步兵前进,提供伴随火力支持,不仅可以在进攻中对付遇到的各类火力点,还可以在防御中大量杀伤冲击的国军步兵。

中国军队手中当时并没有类似武器,不得不紧急仿制,大量配发到一线部队,但是由于当时中国脆弱的工业基础和物资贫乏的缘故,很难跟原品相比。而且,掷弹筒这种武器缺少瞄准装置,使用的时候更多还是依靠老兵的经验,可是,在经历了抗战前期的惨痛损失之后,在国军中能够幸存下来的老兵凤毛麟角,个个都是宝贝疙瘩,因此,在掷弹筒的使用中,国军至多是接近日军,想要压制住日军手中的掷弹筒,基本不可能。

为了压制住日军的掷弹筒,位于后方的中国军工部门展开了研究,既然无法提供足够的重武器对抗日军炮兵,至少也要在步兵武器上超过日本人,好让前线的兄弟少流几滴血,打完仗能多活下来几个。

早在战前,中国兵工系统就已经对当时最先进的法国布朗德M1935式60毫米迫击炮展开了研究,准备进行仿制,但由于抗战爆发,研制进程被迫中断。一直,1941年7月,兵工署令第五十工厂开始制造60毫米迫击炮。该厂参照法国布朗德式60毫米迫击炮,重新设计绘制产品图纸,制造工具样板等,于同年9月制造出第一门样炮。1942年,命名为民国31年式60毫米迫击炮,整个抗战期间共生产了5000门左右。

国造民31式60毫米迫击炮刚投入抗战战场,就立即表现出极为优秀的性能,作为连一级的支援火炮,它可以跟随步兵排作战,随时给予一线步兵提供火力支持。该炮性能很好,初速148米/秒,普通射速为18发/分,底火加个四药包最大射程为1444米,全重仅仅18公斤。

该炮相比掷弹筒最大的优势,在于有先进的瞄准设备,又有稳定的炮架,所以是一个相当稳定的炮击平台,炮击精度很高。同样训练水平下,该炮精度远远高于掷弹筒。一般的31年式60毫米迫击炮炮手,连续3发炮弹基本都能击中目标附近。而掷弹筒则主要通过射手的经验概率炮击,无法有效测算瞄准,如果遇到一个菜鸟,不知道要打多少发才能击中敌人。

60毫米迫击炮弹的威力比82毫米炮弹要小不少,射程也近得多,但比掷弹筒的榴弹(威力和手榴弹差不多)要强多了。60毫米迫击炮弹重1.5公斤左右,装药100多克,杀伤半径也有15米,实际有效杀伤半径在20米左右。而掷弹筒榴弹的杀伤半径一般在10米以内,主要是榴弹和手榴弹差不多,装药量小,仅有几十克。

在其后的解放战争中,甚至一直到中印战争中,解放军装备序列中都拥有大量的民31式60毫米迫击炮,在南方水网地区追击败退的国民党军的时候,解放军炮手直接将背包当作坐钣,不使用脚架,单手操炮进行概略射击,炸的国民党军人仰马翻,当时国军大概也没能想到自己是被国府制造的武器炮击的。

在高原地区,不论是西藏平叛还是中印战争,作为一款轻型伴随火炮,都给解放军提供了最实时的火力支援。即便是解放军在装备了63式60迫击炮后,也没有将老式的民31式60迫击炮淘汰,依然在军队和民兵中服役了很长一段时间,即便是现在,在世界上一些地区,依然能看到少量的民31式迫击炮在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