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
:
就日本准航母「出云」号被无人机突破偷拍,日本防卫相承认这是严重安全事故。吴先生,您对此怎么看?无人机带来哪些情侦挑战?
特约评论员 吴蔚 : 「出云」号被偷拍事件在我看来更像是一起常见的「黑飞事件」,翻译一下就是民用无人机飞友在敏感的军事管制区操作无人机,拍摄了一些敏感素材。这属于军事泄密范畴的敏感事件。
当然,现在日本正处于和平时期,「出云」号这东西也谈不上有多先进,通过开源情报信息基本上就能把它研究得大差不差。只是军港毕竟是军事管制区域,民用无人机未经允许轻易越顶航拍,确实让日本方面惊出一身冷汗。这万一有人将无人机稍作改装,朝「出云」号精密仪器扎堆的舰岛上丢几个燃烧瓶,这玩意儿恐怕就得「住院治疗」好一阵子。
无人机「黑飞」是全世界的共同挑战,在相关领域,针对「低慢小目标」的主被动防御手段已经成为显学,各类针对性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举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处于战时条件下的俄罗斯。前不久,我有几位朋友去莫斯科旅游顺带围观了一下胜利日阅兵。在庆典的这段时间里,身处莫斯科城中央的核心区域,你打开手机会发现GPS导航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误差,你明明走在A街道上,手机却显示你在B路口原地不动。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无人机对抗手段,俄罗斯安全部门通过对制电磁权的掌握,干扰了无人机导航最依赖的GPS通信链路。当然,这只是一种「软杀伤」手段,还有更硬的手段。那就是俄罗斯国防大楼楼顶24小时处于值班状态、雷达开机、导弹、炮弹待机的「铠甲」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这类「硬杀伤」手段能有效防止无人机出现在敏感区域上空,一旦出现了就开火把你扫下来。
但正如我前面提到的,「防空防空,十防九空」。随着无人机系统的全面普及,防空博弈的烈度前所未有的提升。要想真正防住无人机,仅仅防住「最后一公里」恐怕是不够的,更要在源头上想办法。比如针对敌人无人机产能的打击,针对敌人无人机相应部队的成建制摧毁,又或者通过电子战对抗的方式彻底压制相关空域,谁的无人机都别想飞了。
直新闻 : 就无人机在全球两场大规模战事中的大规模应用,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社论总结所谓「紧急防空教训」,质疑美国牵头北约红海护航行动,犹如大炮打蚊子。您对此又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吴蔚 : 从俄军「匕首」袭击基辅响起凌厉的防空警报,到导弹划破阿克萨清真寺的天空,再到疲于应对错漏频出的北约红海护航舰队,过去一年时间恐怕是人类现代战争史上,防空博弈最为激烈的一页。都说「防空防空,十防九空」,人类的军事科技日新月异,却依然没有谁有绝对把握敢拍着胸脯说:我的天空万无一失。以色列当局那句「成功拦截了99%伊朗来袭目标」的单方面吹牛,懂行的朋友都会一笑置之。
美报这篇社论,将大家的目光再次导向红海。声势浩大的北约护航舰队在这片海域苦战数月,在「披坚执锐」宣传包装下的是德国、丹麦海军舰艇的先后出糗。德国海军「黑森」号护卫舰发射的「标准-2」防空导弹差点把美军大哥的无人机干下来了,幸亏导弹的可靠性出了问题没有酿成大祸,德国舰长的脸色可想而知。丹麦这边厢也很拉胯,在与胡塞武装的一次斗法中,一艘丹麦护卫舰的雷达与火控系统出现宕机,导致防空导弹迟迟无法发射,最后依靠两门76毫米舰炮,打了上百发炮弹才将胡塞无人机摧毁,丹麦舰长的脸色不难想象。
美报社论倒没有披露这些北约的尴尬时刻,而是扭头算了一笔经济账:北约护航舰队平均需要发射两枚「标准-2」导弹才能拦截一架胡塞无人机。我查了一下,美国前国防部官员公开的数据显示,一枚「标准-2」的采购单价大约是210万美元,法国海军发射的「紫苑15」一枚的单价也大致是200万美元左右,那么胡塞武装这边的无人机是一个什么价格呢?2000美元到2万美元不等。也就是说,如果将丢出去的武器都换算成美元的话,北约舰队也可以称之为「血亏舰队」。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国会听证时承认,美方展开护航行动以来的军备消耗已达10亿美元。
另一方面,我有必要介绍另一种更专业的视角。那就是从军事运筹学的角度出发,防空作战的效费比并不只计算来袭弹药与拦截弹药之间的价格比,更要严格衡量万一防空作战失败,防守方承受损失的价格。从这个意义上看,虽然北约舰队打出去了几百上千万美元的导弹,但是它们有效保护了价值上亿美元的舰队乃至无法估价的美西方商船队伍与航运路线,那么在这样的语境里,这笔钱就是划算的。
用这套逻辑去看,以色列人用「大卫投石索」、「铁穹」防空系统以一种对天发射美元的方式保卫耶路撒冷与特拉维夫的天空,其实也是划算的。俄乌冲突中,基辅与莫斯科之间的防空博弈也是这么一套逻辑。
当然,要从更大的军事效费比出发去衡量战争的总开销,无人机这种四两拨千斤的非对称战法确实是所有国家都很头疼的。要知道,军事总账本里需要耗费资源的条目非常多,如果防空作战吃掉了大量资源,那么挨饿的其他作战种类必然会将恶果体现在具体的战场正面。因此,一种更廉价高效的无人机对抗模式势在必行。
作者丨吴蔚,直新闻高级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