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近又一次成为了国际舆论的焦点。这次,它不仅仅是在边境问题上发声,而是跟欧美国家一起,对中国动手了。美国和欧盟早在几个月前就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征了高额关税,然而印度这次更进一步,选择对中国和越南的钢铁产品施加制裁。这个举动不仅让中国措手不及,还引发了俄罗斯的不满——毕竟,印度和中国、俄罗斯都是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的成员。印度这波操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来看看其中的缘由。
自今年6月以来,美国联合欧盟、加拿大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出高额关税。美加的关税直接高达100%,不加掩饰地展现了他们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而欧盟虽然关税相对较低,最高为38.1%,但其真实目的是为了获取中国新能源技术的核心机密。这三方在对华制裁方面早已明牌上阵。而就在中方和欧美国家针锋相对的时候,印度却悄然加入了这场制裁潮流。
不久前,印度财政部发布了一项新政,决定对中国和越南部分钢铁产品加征12%至30%的关税。名义上,印度是为了「保护本土制造业」,实际上却是趁火打劫,想跟着西方一起对中国下手。其实,中印双方从今年6月底就开始在钢铁关税问题上进行磋商,但最终还是谈崩了。这让印度觉得时机成熟,便趁着欧美对中国施压的机会,也「赶潮流」地加入了制裁阵营。
印度这一举动背后其实并不复杂。首先,莫迪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行所谓的「印度制造」政策,希望仿效中国的制造业崛起路线,通过人口红利来提升国家经济水平。然而,印度的制造业基础薄弱,尤其在钢铁产业上严重依赖进口。因此莫迪政府希望通过加征关税,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扶持本土产业。
这种「自力更生」的想法虽好,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印度的制造业体系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依赖进口的局面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即便通过关税暂时压制住了进口需求,长期来看,印度依旧无法摆脱对外界的依赖。
除了经济上的考量,中印之间长期紧张的政治局势也是印度此番对华强硬的关键原因。自2020年以来,印度对中国的打压力度逐年升级,从禁止中国的手机应用,到限制中企投资,甚至没收中企在印度的合法资产,印度的对华政策可谓是一波接一波。莫迪政府更是在公开场合多次表态,称只要中印边境问题一日不解决,两国关系就不会走向正常化。
不过,印度的强硬态度似乎并没有动摇中国的立场。对于中方而言,印度从来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尽管印度人口超越了中国,经济也进入了全球前五,但从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到国际影响力,印度与中国的差距依旧显而易见。更重要的是,印度希望通过加征关税、限制投资等手段逼迫中国让步,这种策略从长远来看几乎不可能奏效。
让人更为关注的是,印度不仅在双边贸易中频频对中国发难,甚至在金砖国家内部也不甘寂寞。最近,莫迪拒绝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并在金砖国家内部推行的新结算机制上,公开与中国对立。这一举动让金砖国家的另一位重要成员——俄罗斯,感到非常不满。
金砖国家的核心成员是中国和俄罗斯,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俄罗斯正将其战略重心转向东方,寻求与中国在经济、能源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印度的对华挑衅不仅是在和中国较劲,也是在向俄罗斯发出信号:我不会轻易跟着中俄的步伐走。这种行为自然引发了俄罗斯的反感,毕竟,印度的态度让金砖国家内部的共识难以达成,甚至阻碍了重要议题的推进。
面对印度的种种挑衅,俄罗斯并没有直接反击,而是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态度。作为今年的金砖轮值主席国,俄罗斯原计划在10月的金砖峰会上正式提出新结算机制,但因为印度的阻挠,俄方不得不暂时调整立场,声称该机制仍在研究阶段。虽然俄罗斯的表态较为温和,但实际上,它已经对印度的行为表现出了不满,未来很可能会在其他问题上对印度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随着金砖国家峰会的临近,国际社会将继续关注印度在这场博弈中的表现,看看它能否通过这些「冒险」举措,真正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