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美国不装了?特朗普突然点名中国!一番话冲上热搜,这才是美真面目

2024-10-26国际

根据界面新闻报道,随着特朗普遇刺、拜登退选等美国选情发展变化,美国总统大选选情陷入胶着状态,中美经贸关系再度成为焦点议题。特朗普在竞选活动中多次宣称,他当选后将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商品追加10%的关税,对中国的商品则要加征至少60%的关税,中美经贸脱钩、脱链风险加大。

特朗普本人坚持认为,关税将对经济产生巨大且积极的影响,如果美国征收高额关税,那么那些外国或者本国生产商会把工厂转移到美国。关税越高,企业就越有可能进入美国,并在美国建厂。然而,有经济学家警告称,特朗普的关税计划,以及他的经济议程中的其他因素,如全面减税和努力削弱美联储的独立性,有可能引发美国新一轮的通货膨胀螺旋,增加普通消费者的成本。

在美国总统大选中,中国的崛起及其全球影响力扩大已成为焦点议题。近年来,把中国定位为「假想敌」并利用遏华情绪吸引选票和媒体关注,已成为美国选举中的常态。无论执政党是哪一方,特朗普在其任内和竞选期间频繁针对中国采取攻击性言论和政策。而美国政府近期对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多项先进技术采取了制裁措施。例如,美国对中国华为的5G技术实施制裁,并联合日本和荷兰对中国芯片产业加以限制。此外,美国还与欧盟合作,对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研究认为,关税显著提升了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且关税的主要承担者是美国的进口商和美国的消费者。中国出口商损失的主要是出口量,中美双边贸易规模的下降也主要是有出口量贡献的。

此前根据美国媒体的一项最新调查,在10月4日至8日进行的调查中,6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如若特朗普再度当选,那么在其第二个任期内,美国的通胀率将比哈里斯当选总统的情境上升得更快。此外,65%的经济学家表示,与哈里斯的政策议程相比,他们认为特朗普的政策会更多地增加国家的赤字。这一比例也较7月份的调查上升了14个百分点。

经济学人智库全球贸易主管说,特朗普长期以来试图向美国的盟友施加经济和外交压力,指责他们「搭便车」。最近的言论表明,他正在加倍强调这一策略。专家表示,日本也担心特朗普可能成为另一个「贸易」总统,以及他提到对某些汽车进口征收100%的关税。「这包括日本汽车制造商吗?」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和金融评论员彼得·希夫在社交平台X上发帖批评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称「特朗普不能对中国征收关税。他只能对购买中国产品的美国人征收关税。」他进一步回应了一名主张将生产返回美国的用户,他说:「我们需要这样做。但关税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我们需要降低税收,减少监管,尤其是在就业方面。」希夫还说中国是「美联储能够在QE的幌子下制造如此高的通胀,而不会大幅推高消费者价格和长期利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输出了我们的通胀,进口了他们的消费品。」

而特朗普在这次采访中驳斥了一些经济学家的预测,表示他的关税计划不会增加美国消费者的负担,亦不会对经济造成损害。他指出,别人对关税的理解完全错误,认为关税将带来显著且积极的效果。他坚持认为,如果美国实施高额关税,外国和本土生产商会将工厂迁到美国。「这一切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我希望把公司带回我们国家。」

追根溯源,美国选举正迈入最后阶段,多个州选民的投票时间于下旬结束,并将统一邮寄以等待11月4日的开票。本届大选在民主党更换领导人后已经变得愈发紧张,各方都不遗余力地争取每一张可贵的选票。在近期的一档访谈节目中,特朗普与哈里斯也频繁提及中国——在此关键时刻,赢得对「中国牌」的关注似乎已成为两党候选人的重要策略。公众和政客们对此高度关注,他们渴望了解二人在处理中国问题上的有效应对措施。

分析人士称,自9月底以来,特朗普在数个摇摆州支持率走高,胜选概率上升。由于美国贸易政策很大程度上由总统决定,若特朗普最终胜选,关税政策可能进一步升级。如果特朗普当选,本次关税政策可能比特朗普1.0时代有所升级,且更为系统化;关税政策的运用可能不仅更「全方位」,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税率亦有可能上升,并且可能在一定程度执行「原产地穿透」原则,所以对全球贸易秩序的扰动也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