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于费城独立大厅发表了一场罕见的演讲,其言辞犀利,犹如一把双刃剑,将美国的党派之争描绘成一场激烈的对抗,不再是简单的内部矛盾,而是上升到了敌我之间的生死存亡之争。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强烈的对立情绪,将特朗普的支持者标签化为叛乱分子,仿佛置身于一场政治风暴的中心,其言辞之激烈,让人不禁想起历史上有名的国会纵火案后的希特勒演讲情境。
本文是美国衰落全纪实/共济会档案的第177篇【光明会档案8:上个世纪的帝国极盛期与美利坚国运的中衰诅咒】作者为中国生产力学会策划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华文化出版社总编辑张原同志。
重塑辉煌之路:为了深入探讨美国的剧烈衰落现象,我们必须从它那个独具魅力的黄金时代说起。回首上个世纪的二十年极盛期,那时的美国仿佛站在了世界的巅峰之上,展现了一个物质生产极度繁荣、人民生活品质卓越、社会文明高速发展的壮丽画卷。在这里,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在一个典型的美国工人阶级家庭里,丈夫就像家庭的经济支柱,凭借在工厂中的辛勤劳动,虽做着普普通通的工作,却能维持整个家庭的优渥生活。他的贡献使得全家能够住在宽敞的大别墅里,拥有三辆大排量的燃油车轻松停放于车库之中,门前的草坪更是维护得井井有条,一派繁荣景象。
每天下班后,全职妈妈如艺术家般精心调配着晚餐的每一道菜肴,让家的味道在餐桌上弥漫开来。家中的男主人总是幸福地接受妻子的呵护,每天都沉浸在衣物的舒适与新鲜感中,因为他无需关心衣服的洗涤问题。这里的社区文化传承良好,家家户户其乐融融。乡村安全稳固,县治广散新风,即使身处喧嚣世界之中也能感受一丝平静,就像是五六十年代的旧梦和新世纪的期许,在现代的美国生活背景下生动展开,绘出一幅温馨的社区图景。
那个年代,普通的美国民众只要心怀梦想、勤劳肯干,就能触摸到那个梦想中的丰衣足食的生活。这种生活的舒适度在当时极为常见,仿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只要用心,便可以与美国的繁华共存。然而现今的美国却不再是如此,那种舒适的生活仿佛已经渐行渐远。即便是在好莱坞影视作品中,这种变化也展现得淋漓尽致。白左控制的影视界,将美国人过得不如父辈和祖辈的生活现实,展现得愈发鲜明。现代美国人的生活中,已经难以再现父辈和爷爷辈的昔日辉煌。
在美国国民动漫【辛普森一家】的描绘中,尽管其中偶尔点缀着一些被光明会潜移默化影响的元素,这些元素似乎有意地植入了一些犹太人所推崇的集体无意识的新秩序理念,比如另类饮食文化、角色转换以及变装皇后的元素等,这些看似带有「政治正确」的描绘在不经意间触及了美国社会的某些深层次心理。然而,在这些元素背后,核心依然维系着家庭本位的新教保守主义传统价值观,表现出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理想。因此,这部作品仍值得人们偶尔欣赏,去洞察当代美国的价值观。最近的一部剧集——第33季终集第22集中,创作者巧妙地通过巴特妹妹丽莎的口吻,捕捉到了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初的美国民众的真实心声。这部动漫既揭示了民众内心深层的矛盾和忧虑,也展现出一种面对未来依然对家庭和社会保有希望和理想的积极态度。
在二战结束后美国1946年-1964年的极盛期内,普通人只要劳动就能过上美好的生活,蠢汉懒汉如巴尼、老谋子和侯默也能赚到很多钱,大量产业工人形成了美国的中产阶级。
面对美国总统里根实施的供给侧暴政与大减税政策(相关内容详见前文),历史的波澜变得愈发激荡。在里根时代,供给侧经济学成为主导,企业利益被高度强调,而人文关怀逐渐淡化。随着里根废除部分税收,尤其是所得税的大幅减少,贫富差距逐渐扩大。这分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美国社会的「分裂」:富人日渐富庶,而普通职员的日子却越过越艰辛。他们中的许多人的收入逐年下降或停滞不前,甚至在新兴国家的竞争压力下失去了工作的机会。失业潮涌现,这些失业者们惊恐地意识到美国的辉煌或许已经开始走向黯淡,一个时代的转折——美国的衰落已经悄然开启。这一切的变革都在历史的浪潮中汹涌前行,展现出一幅别样的画卷。
随着共济会和光明会的阴谋核心、洛克菲勒家族资助的芝加哥学派彻底主导美国经济发展理论,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中产阶级数量大量萎缩并返贫。
上一代人高中学历就能找到的工作到如今需要博士学位,而沉重的学费贷款压垮了许多美国年轻人,他们的第一份工作往往工资不高,在维持自身生活之余剩下的钱就只够交房租或者交医保中的一项。
昂贵的学贷压垮了美国年轻知识分子的脊梁。
在美国,医疗价格犹如高昂的山峰,让无数年轻人望而却步。那些没有医保的年轻一代,在病痛面前束手无策,他们只能在药店里寻求短暂的安慰,依靠止疼片来应对难以承受的痛楚。这种现象导致了大量的年轻人对止疼药物产生依赖,甚至引发了日益严重的毒品问题。合法的犹太家族在美国涉足毒品交易,医生也似乎被卷入其中,成为了这场悲剧的推波助澜者。普通民众的生命仿佛被无情榨干,而背后的普渡制药公司如同吸血的巨兽,肆意妄为,却无人能够制约。
美国的衰落之剧烈,触动了黄金时代遗留下来的老一辈人的心弦,他们与新教白人群体共同构成了MAGA的重要力量。他们毫无保留地支持那些拒绝「政治正确」、主张持枪自由以及对待气候变化持怀疑态度的民粹主义候选人,没有任何理由,最终促成了非建制派的特朗普登上政治舞台。
一去不返的根本原因
美国的黄金年代为何一去不复返?美国梦中的生活方式到底还能不能再次出现在地球上?今天本文将从全球工业化和产业分工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解读。
张原同志认为,美国之所以在极盛期之内能够取得极高的发展成就,令绝大多数美国人过上了十分幸福的生活,是因为在二战结束后的前20年间,美国几乎是地球上唯一一个产业链完整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亚各国的生产力和工业基础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战胜国法国和战败国德国几乎都被炸成了一片废墟,失去了海外殖民地的英国制造业开始一蹶不振,逐渐失去了制造重型轰炸机等国之重器的能力,远东唯一的工业国日本因本土遭到美军轰炸,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工业基地。
在战争中伤亡最多的苏联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靠着德国的战争赔款和对德国、日占满洲的机器设备掠夺才在10年后缓过元气。
也就是说,在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那段岁月里,在全球的所有工业国几乎都被战争打烂的情况下,美国成为了这个星球上唯一的工业大国,所有的国家都需要进口美国的工业制成品维系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
也就是说,在战前由帝国主义国家英美德俄法日意西等国共同分配的全球经贸蛋糕,在战后成了美国人一家独大的囊中物。
在一个全城都感染了各种疾病的城市中,只有你一家医院,你想不赚钱都难。
在一个所有市民都成了乞丐的城市里,唯一的大户人家里的佣人和杂工日子过得比乞丐邻居们好很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也就是说,美国在战后前20年的黄金时代并不是由什么制度优势、道路正确、决策远见之类的河殇派捏造的理由而造就的,而是由于碰巧在一个全球都被打烂了的时代里,作为唯一一个战火没有被烧到本土的工业大国,碰巧垄断了一整个时代的全球市场而已。
不然的话,为什么美国还是同一个美国,但是在进入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先后完成了战后的重建重塑了本国的工业体系并开始在全球市场上与美国竞争后,美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呢?
答案很简单,竞争出现了,大家都开始在占据超额利润的产业链上游动美国的饭碗,欧洲和日本开始在技术上入美国的关了。
不要忘了,这些二战中的战败国在战后虽然其硬实力看上去遭到了重大的削弱,但其软实力尚在,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即受到过高等教育的工程师群体,依然在这些战败国大量存在。
因此,当已经不是地球独一份的美国制造开始于70年代遇上日本制造、德国制造的充分竞争后,美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就开始日益萎缩。
到了80年代里根的供给侧改革和金融立国的政策出台后,美国本土的制造业进一步向海外转移,并于2010年左右彻底完成了美国在中低端制造业的去工业化,美国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降低,失业、贫困和暴力犯罪开始在锈带州蔓延。
特朗普上台后开启了自罗斯福新政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运行干预的第二次高潮。在美国这个自由放任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家,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向来都是名不正言不顺的。特朗普的拨乱反正希望美国制造业复壮的举措中的相当一部分被拜登继承了下来,但此类举措对美国制造业回流本土的助力其实是微乎其微的。
在这片以有产阶级为主导的美国土地上,政治的力量无法改变资本的流向。随着全球化的浪潮,资本家们天生就会寻找成本最低的地方扎根生产。拜登政府深谙此道,他们学会了与资本家对话的金钱之道,推出芯片法案,以千亿美元的补贴滋养美国本土的尖端制造业。然而,他们的策略远不止于此。他们积极推动产业供应链的转移,引导那些受美系资本控制的跨国公司,对于那些不愿回归美国本土的生产制造环节,将其订单和生产基地转移到越南、墨西哥、印尼等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这样的举措旨在削弱竞争对手在全球制造业的霸主地位,确保美国的产业领导地位不动摇。
这也就是美国目前正在力推的对华硬脱钩的深层原因,这场对华硬脱钩不是我们想要的,而是美国挑起来的。
重塑美国黄金时代的辉煌,已成为决策者共同的愿景。跨越党派纷争,以重塑曾经的经济辉煌为核心施政方针。决策者力图打压竞争对手,并巧妙运用政策杠杆将更多就业岗位引回本土,来复兴美国经济新局面。这一过程已经开始显现效果。
对此我们必须警醒,深入认识其潜在威胁,并积极应对,全力抵制这一策略在全球范围内的推行。否则,我们的黄金时代可能会消逝,我们已经取得的发展硕果也将面临失去的风险。我们必须以坚定的决心和行动,捍卫我们的成果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