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计划访问中国,但意外发生,他在国内遭遇刺杀,尚未启程。
最近,他的身体终于康复,计划再次前往中国,与相关方面进行重要商谈。
那么,他为何会被刺杀?这次他访华到底与中国有何要事要讨论?
菲佐遭到刺杀的情况
菲佐此次重启对华访问,背景显得格外复杂。
5月,斯洛伐克的首都里,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在结束一场会议后,意外遭到枪手攻击,受伤中弹。经历了多次手术后,他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刺杀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枪手被当场制服,他是一位70多岁的男性。
事件发生后不久,斯洛伐克的政治人物们纷纷发表意见,表达了他们的愤怒。
斯洛伐克的总统表示,这一袭击极为残忍且具暴力性,并强调这是对国家民主的一次严重侵害。
一些官员甚至表示,这次袭击可能不仅仅是一起孤立的暴力事件,值得引起重视。
这名男子袭击总理的原因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有学者分析指出,菲佐上任后对乌克兰的态度由支持转为消极,同时与俄罗斯关系不断靠近,这引发了该国一些极端群体的不满。
特别是那些对菲佐的「亲俄」政策表示不满的保守派。
自从俄乌冲突开始以来,菲佐在斯洛伐克的外交政策一直引发广泛争议。
与其他欧洲国家坚定支持乌克兰的态度相比,菲佐则提出了一种更为温和的立场。
他指出,过度孤立与制裁俄罗斯只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甚至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因此他明确反对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
他还清楚地表示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认为这会对整个东欧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在斯洛伐克,虽然这种立场有不少拥护者,但同样也受到许多质疑,特别是一些亲美和亲欧的政界人士,他们认为菲佐的观点过于「倾向俄罗斯」,甚至称之为有些「背叛」。
然而,菲佐的这种「和平主义」并不是偶然产生的。
菲佐所领导的方向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了胜利,他因务实的外交政策和反对向乌克兰提供军援的立场而吸引了众多选民。
当选之后,他清楚地表明将不再延续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斯洛伐克在处理乌克兰事务时会采取更为务实的态度。
这种在西方社会中显得「非主流」的立场,使得他在欧洲政治舞台上十分引人注目,同时也导致斯洛伐克国内的右翼和保守派对他产生了不满。
刺杀事件过后,引起了全球社会的高度关注。
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包括拜登和普京总统,均表示了慰问与支持。
普京表示此次袭击是对菲佐立场的「无耻挑衅」,并称赞了菲佐的坚韧,祝愿他早日康复。
法国总统马克龙对此刺杀事件表示谴责,并向斯洛伐克提供了安全援助。
幸运的是,经过五个月的调养,他的身体已经恢复,并决意再次前往中国。
菲佐计划前往中国。
康复之后,菲佐打算于10月31日前往中国。
对此,中方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将与他进行高层会谈。
中方希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显著扩展中斯两国在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合作。
那么,他这次来华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首先,可能会讨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事宜。
近年,斯洛伐克的经济愈加依赖欧盟市场,但全球能源价格的上升和通胀问题加剧,使得国内经济承受更大压力。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斯合作的机会十分显著,尤其是在基础设施、物流和能源方面。
斯洛伐克作为中东欧的物流枢纽,期望通过与中国加强合作来提升其在欧洲的经济地位,并吸引更多来自中国的投资,以为国内经济带来新的活力。
菲佐希望将该国发展为中东欧的关键交通枢纽,这不仅能增强斯洛伐克的竞争力,还能减轻其对欧盟单一市场的依赖。
他希望通过在交通、能源与科技领域的合作,能够为国内人民带来实际的经济利益。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斯之间的关系,菲佐还打算在文化与教育领域推进更多合作项目。
其次,俄乌冲突或许是菲佐访问中国时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
从他被刺事件可以看出,他对这场战争持不支持的立场。他上任后还表示不会向乌克兰提供一颗子弹。
他非常重视中国在俄乌调解中的作用。
他认为,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始终维持中立、不倾向任何一方,没有参与冲突中的军事或经济制裁,这赋予了中国独特的调解优势。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积极提倡通过谈判来解决争端的原则,这与菲佐所持的「和谈优先」立场高度一致。
菲佐特别提到,中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表现出的「冷静与克制」令他十分赞赏,认为这一立场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尤为珍贵。
中国之前确实在调解俄乌冲突方面做出了实际的努力,派遣特使前往乌克兰、俄罗斯及多个欧洲国家,表达和谈意愿,并提出多项和平解决方案。
菲佐对此深表赞同,认为中国的这些举措体现了其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在欧洲国家对冲突升级逐渐产生不安的背景下,菲佐认为中国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关键。
因为中国能够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架起桥梁,从而缓解日益加剧的对抗局面。
菲佐认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能够在欧洲与俄罗斯之间寻求平衡,在不陷入军事冲突的前提下,维持调解者的角色。
因此,他这次来可能希望与中国讨论如何推动俄乌和平进程。
无论这次访问的情况如何,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
中方认为,应通过对话和谈判来解决问题,冲突无法带来解决方案。
期待中斯两国会谈取得成功,促进经济稳步发展,为双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