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俄紧急推进中俄蒙能源管线项目,中方调和,面临美方高强度施压

2024-04-18国际

关于中俄蒙天然气管道的推进,其背后原因是否仅仅是资金问题?俄乌冲突中,中国扮演了调和的主要角色,战争的结束是否已进入倒数计时?美国实施了新一轮的密集压力政策,中国应如何进行有效反制?美国高级官员访华并提出中美共同管理台独的方案,中国政府应如何回应?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6日的报道,俄罗斯能源部副部长莫恰尔尼科夫在俄罗斯国家油气论坛期间透露了中俄能源管道项目西伯利亚力量二号的最新进展。他表示,中俄两国正在就价格进行商讨,一旦两国就价格达成一致,将签署西伯利亚力量二号的管道建设协议。

这并非俄罗斯第一次就该管道的项目进度对外放风。此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23年3月份曾透露,中俄两国已经就该项目几乎所有条件达成一致。2024年初,又有俄罗斯的消息指出,中俄两国已经进入了供气价格的商议阶段。如今,根据俄罗斯的最新放风来看,中俄两国就天然气供气价格的商议仍在顺利进行中。

令人欣慰的是,中俄之间的大型跨国合作项目正向前推进,尽管其中某些方面令人感到不解。通常情况下,这类项目不会频繁地公开其细节进展,而是在取得关键进展时进行集中发布。然而,俄罗斯似乎特别愿意频繁地对外公布其与我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细节,甚至包括正在商议的定价问题,都会多次重复提及。

这种做法背后实际上反映了俄罗斯对中俄蒙能源管道项目的迫切需求,俄罗斯迫切需要这条管道来扩大其天然气出口能力。随着俄乌冲突的升级,欧洲开始全面禁止俄罗斯能源,而能源出口一直是俄罗斯的主要外汇收入来源之一。因此,俄罗斯只能寻找新的出口方向来填补欧盟市场空缺,而中国成为了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出口对象。

然而,由于在战前,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在俄罗斯总出口量中占据了很大比例,在长达两年的经济东移过程中,俄罗斯一直未能解决因欧盟市场缺失而导致的天然气出口减少问题。根据2024年初俄罗斯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由于国际制裁和供应链重组等原因,2023年俄罗斯的油气收入下降了23.9%。

在2023年,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出现了显著下滑,全年出口量约为680亿立方米,达到了自198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与2022年相比,这一数字减少了约三分之一,而与2021年战争前相比,减少了约两倍。受此影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年遭受了2910亿卢布的亏损,其整体收入下降了三成,营业利润更是缩水了80%。

与此同时,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巨大,2023年天然气进口量高达1650亿立方米,全年总消费量更是达到了3917亿立方米。随着中国持续的能源转型,对相对清洁的天然气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向中国市场出口天然气,显然是俄罗斯摆脱当前经济困境的有效途径。

然而,当前中俄之间的天然气运输能力尚显不足,目前年运输能力仅为150亿立方米左右,尽管未来将逐步扩大至380亿立方米,但这一数字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预计年运输量将达到500亿立方米的「西伯利亚力量二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成为了俄罗斯关注的焦点。

正是出于这种需求,我们看到了俄罗斯急于推动这一管道项目尽快落地的迹象。

对中国而言,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无疑是促进其能源结构转型的一大福音。这一合作不仅有助于减少对国内资源的依赖,而且预示着中俄在远东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合作即将展开,为东三省的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俄罗斯面前仍有一个重大挑战,那就是蒙古国的态度。蒙古长期推行所谓的「第三邻国」政策,试图通过西方的支持来平衡中俄的影响力,这成为西伯利亚力量二号天然气管道建设的关键阻碍。即便中俄就价格问题达成一致,蒙古的态度仍可能对管道的建设进度产生影响。

因此,俄罗斯可能需要更加专注于与蒙古的沟通,利用其自身的影响力,积极展开对话,以期加快管道项目的实施,为两国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在中俄紧密合作的大背景下,与中国有着复杂关系的乌克兰也在观察这一动态。在德国总理朔尔茨最近的三天访华期间,他与中方就乌克兰危机达成了共识,双方都强调寻求尽早实现和平解决。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随后发表讲话,对朔尔茨与中方的沟通表示感谢,并称赞中国在推动乌克兰恢复和平的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他还表示,乌克兰正在寻求中国的支持,以促进即将在瑞士举行的和平峰会取得成功。

在16日那天,俄罗斯也表达出希望中国能作为中间人促进和谈的意愿。俄罗斯总统的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莫斯科对北京在俄乌危机调解中保持的平衡态度表示欢迎。

因此,中国似乎已悄然站在了促进俄罗斯与乌克兰和平对话的前沿,预计将在俄乌冲突的解决中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推动俄乌进行和平谈判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在这两年无战的时期内,中国始终持中立态度,并不仅限于发表关于政治解决俄乌冲突的重要文件,还曾两度派遣特使前往欧洲,包括俄乌及其他相关国家,以了解各方的观点。可以说,中国对这场冲突有了足够深入的了解,并持有正确的立场和做法。

中国作为调停俄乌冲突的中间人,对冲突双方以及其他相关方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俄乌双方已经在战场上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国内问题重重,迫切需要结束冲突,恢复民生和经济。

同时,近年来为了支持乌克兰,西方国家已经耗尽了武器库存。在美国,关于对乌克兰援助的问题更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分歧。在全球政治和经济下行的周期中,这种情况对美国和欧洲来说都不是好事。

因此,让中国作为桥梁,弥合俄乌之间的分歧,推动冲突的和平解决,是当前俄乌各方最佳的选择。

在俄乌两国纷纷向中国示好的背后,实则掩藏着各自的盘算。俄罗斯急切地呼吁早日实现停火,实则是为了巩固其对现有领土的掌控,进一步确立对乌克兰东部四州的归属。

与此同时,乌克兰积极地邀请中国参与和平会议,并通过西方国家之口传达信息,意在希望通过中国的影响力,对俄罗斯施加压力,迫使其退出在乌克兰占领的领土,以便战争能够以对乌克兰及西方国家更有利的方式结束。

中国政府对这些如意算盘自然洞若观火。根据中央电视台发布的新闻稿,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期间,中国对乌克兰问题的立场始终坚定而明确。

中国支持和鼓励一切有利于解决危机、恢复和平的努力,并赞同召开一个得到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能够对所有和平方案进行公正讨论的国际会议。

中国还坚持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反对核武器或攻击民用核设施的使用,期望冲突各方能够处理好粮食和安全问题,并严格遵守国际人道法。

这份声明在处理俄乌双方的政治诉求上保持中立,既不支持俄罗斯仅通过谈判维持现状的设想,也不赞同乌克兰在没有俄罗斯参与的背景下召开国际和会。中国的立场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措施,希望所有相关方能够坐下来,进行公平公正的对话,以期达到彼此之间的谅解和妥协。

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清晰,其和平倡议的一贯性显得至关重要。尽管这一立场可能未获得所有方面的认可,但它确保了任何和平努力都不会因偏见而受损。中国的中立方使,确保了俄乌双方能够公正地探讨和平之路,避免了偏颇的解决方案导致的潜在失败。对此,各方应感到庆幸,而非失望。

西方的一些政治家也已经认识到,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根据路透社的消息,在4月17日至19日举行的G7外长会议前,意大利外长塔亚尼明确表示,G7将致力于传达西方的声音,并探讨结束乌克兰与中东地区冲突的办法。然而,他也坦承,没有中国的加入,和平的实现将变得异常艰难。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以第三方的身份,真正推动俄乌和平谈判的进展,为世界和平带来希望的曙光。

与此同时,中国向全球发出了明确的和平讯息,而美国则在推动大国之间的对立,并加强对中国的压力。

近期,美国多位高级官员集体讨论了中国议题。美国国务院的发言人米勒在4月16日的G7外长会议吹风会上透露,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在意大利举行的G7外长会议上,表达对中国支持俄罗斯国防工业的关切,并计划在未来几周内访问中国,就这一问题面对面进行讨论。

最近,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之际,对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手段。她在访问期间的16日发表声明,针对伊朗近期对以色列的所谓「史无前例」的攻击,美国政府计划在未来数天内追加新制裁,旨在削弱伊朗的石油产业。为此,美方计划与中国、G7成员国以及其他主要国际供应伙伴进行协商。

在同一天,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国会众议院财政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透露,拜登政府正在研究和准备运用新关税等贸易手段,以对抗所谓的中国的非法市场政策,并解决所谓的产能过剩及倾销问题。

这一连串的措施,不仅无故指责中国,还对中国的内政和外交政策进行了干涉。美国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实际上只是出于自身产业竞争劣势的考虑,试图通过给中国贴上这一标签来抑制中国的产业发展,以此保持美国在技术和竞争方面的优势。

美国将中国对俄罗斯的援助视为一种策略,意在联合中俄两国对抗美国,其目的是为了削弱中俄之间的双边合作,提高美国遏制两国关系的效率。至于要求中国参与制裁伊朗,这更是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企图迫使中国违背国际法,与美国保持一致。

通过这些行动,美国政府期望通过对中国的强大压力,迫使中国在经济政策上对美国作出让步,进而改善和调整中美之间的关系,使其按照美国的设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