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外交方针只会跟着美国走,因为美国是世界霸主,契合印度依靠美国制衡中国的战略,那些认为中印脱离边界接触,印度就会向中国示好,积极引进中国企业和产业链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了。
香港【亚洲时报】网站专栏作者比姆·布特尔指出,印度不该将鸡蛋都放在美国篮子里,应该采取均衡措施,在自己看来,印度掉头与中国缓和关系,是因为在与美国拼命加强关系的数年里,印度并未从美国身上获得预期的收益。
不仅如此,美国还利用了印度。例如未经允许在印度的专属经济区搞所谓的「自由航行」,要求印度拒绝购买俄罗斯的廉价石油,甚至当锡克教教徒在北美被人暗杀后,美国不分青红皂白,站队加拿大将脏水泼到印度身上。
上述行为都让莫迪政府无法忍受,于是乎,借助美国换届的「春风」,印度将交往重心再度倾斜到中国这个邻国身上。老莫认为,布特尔的观点有失偏颇,不能作为评定印度对外政策转向的依据。
要知道,莫迪素来亲近民主党,疏远共和党。当共和党人掌权,以美国利益为先,印度就失去了从美国身上捞取技术、资金、产业链和项目的机会,至少在特朗普任期,中印关系说得过去,但是拜登掌权了,一切又被推倒重置。
所以勿简单的认为,中印达成边界脱离接触协议,就万事大吉了,恰恰相反,这是另一个阴谋的开启。毕竟以印度人一贯「吃光抹净」的性格,它们巴不得将中国的新兴产业链据为己有,以此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阶级跃迁。
值得注意:相比较特朗普的「一毛不拔」,拜登至少给到了印度部分智能手机产业链,苹果得以在印度生产IPHONE15,正是美印加强关系的缩影,而在特朗普主政时期,印度从美国获得的好处屈指可数。
从利益角度出发,谁给的钱多就靠向谁;依战略视角,印度并不想做美国制衡中国的棋子,印度好歹算作世界大国,人家有自己的谋国策略。从未来世界的走势来看,印度更喜欢兼具独立和创新意识的世界新兴经济体。
和印度打交道,中方在不能完全了解对方之前,最好按兵不动,因为你无法获知,印度是否开启新一轮排华潮,将中国在印资产悉数劫掠。再说了,印度「臭名卓著」,资本避之尚且不及,何故上赶着当人家的韭菜。
预测一下中印未来的交往态势吧。
其一、中印边界局势缓和只是权宜之计,接下来印度或将狮子大开口。
如要求中资赴印建厂,待形成规模效益,莫迪会勒令中方转让电动汽车、自动驾驶、高铁、盾构机、大飞机等核心技术。印度或将表现得比印尼更加贪心,更加着急,毕竟全球低端产业链从中国转移的窗口即将关闭。
其二、印度的要求达不到,将破罐子破摔,于中印边界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冲突。
在「洞朗」和「加勒万河谷」流血事件发生之前,为稳定对方的情绪,中方曾数次进口印度生产的白糖,甚至为了避免国内民粹情绪暴起,中方有意识的淡化了中印冲突后果,谁曾想,印度一次比一次激进,将挑战中国视为国家的主要战略方向。
老莫提请大家注意:发展是消弭很多矛盾的灵丹妙药,当印度的胃口未能得到满足,或者中国根本不理睬印度,那么印度就会破罐子破摔,于中印边境引发冲突,要不怎么会有中印十多轮军长级会谈却始终鲜有结果之现象发生呢。
其三、美国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印度对于美国的依赖性只会随着时间加深。
源于俄罗斯在战争中遭到了消耗,俄罗斯的诸多武器被证明言过其实,作为俄制武器的最大买家,印度自然而然的要做出选择。因此印度只会倾向美欧而与俄罗斯的距离疏远,这是印度快速武装自己的唯一方式。
大国交往唯「利益论」,不存在谁是谁的朋友,谁可以绝对信任。和印度打交道,中方就不要有帮助对方发展的想法。对付宗教至上国家,办法唯有其堵塞发展通道,让印度常年受困于贫穷落后。
如此纵使给到印度百年,也不会对中国构成十足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