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霓虹灯下的首尔街头,郑浩宇望着远处被风吹得摇曳的广告牌,心中一片迷茫。作为韩国某知名科技企业的研发工程师,他原本以为自己正站在世界的巅峰。然而,最近一连串的新闻报道让他深感挫败:韩国曾引以为傲的造船业、科技产业,甚至文化领域,似乎都在被中国迅速超越。尤其是他所在的电动汽车研发部门,面对中国企业的迅猛发展,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那天,郑浩宇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公司决定引进中国的一项技术,用于他们最新电动汽车的研发。这个决定如同晴天霹雳,打碎了他一直以来的自负与骄傲。他曾经坚定地相信,韩国的技术永远领先于中国,「中国速度」不过是浮夸的表象。然而,这个消息让他不得不开始正视现实。
「我们真的被超越了吗?」 郑浩宇在深夜的办公室里,望着桌上的技术文件,喃喃自语。文件上,清楚地标注了中国某家科技公司最新的电池技术参数——高效、环保、低成本,而这些,正是他们一直无法突破的瓶颈。
几个星期以来,郑浩宇的内心挣扎不已。他无法接受这种「技术引进」的方式,更无法接受自己所坚持的信念被现实无情地击碎。与此同时,同事们的情绪也随着这场「技术风波」变得焦躁不安,会议室里充斥着抱怨、质疑和争执。有人甚至公开反对这项合作,认为韩国企业不该「向中国低头」。
「我们怎么能用中国的技术?他们的东西质量那么差!」 研发部的金部长在一次会议上激动地说道,声音中透着一丝轻蔑。然而,郑浩宇却无法完全赞同。他虽然心中也有抵触,但理智告诉他,眼前的事实不容忽视。
「中国的技术……真的有这么差吗?」 郑浩宇开始在网上查找关于中国科技发展的信息,越查越感到震惊。他发现,中国不仅在电动汽车领域领先,甚至在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上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曾经他以为这些领域韩国遥遥领先,但现实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
时间一天天过去,公司内部的讨论愈演愈烈。就在项目即将进入关键节点时,郑浩宇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他在中国的一位老同学李明。
「浩宇,你最近怎么样?听说你们公司要引进我们公司的技术啊。」 李明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调侃,但更多的是关心。
郑浩宇苦笑着回应:「是啊,没想到会有今天。」
李明沉默了片刻,随后说道:「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但你知道吗?当年我刚到中国的时候,也和你一样不相信中国的技术能追上韩国。可是这几年,我亲眼看到了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不是十年前的中国了。」
这番话让郑浩宇陷入了沉思。李明的语气不像是炫耀,更多的是一份冷静的自信。两人聊了很久,李明详细介绍了中国企业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技术突破,以及中国市场庞大的需求如何推动了技术的迅速迭代。
挂断电话后,郑浩宇独自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脑海中回荡着李明的话。或许,自己一直以来的自负正是阻碍他前进的绊脚石。中国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脚踏实地的结果。
「也许,我该重新审视这场合作。」 郑浩宇心中做出了决定。
第二天的会议上,郑浩宇打破了沉默。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知道大家对这次合作有很多顾虑,但我们不能一味地抗拒现实。中国的技术确实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我们,否认这一点只会让我们停滞不前。与其抵触,我们应该抱着学习的态度,看看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这番话让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金部长依旧有些不满,但其他同事的表情却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随后,郑浩宇继续说道:「我们不能再沉浸在过去的荣耀里,时代在变化,科技也在飞速发展。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真正保持竞争力。」
经过这次会议,公司最终决定与中国企业展开深度合作。郑浩宇也被任命为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负责与中国团队的对接工作。起初,他心中还有些许不甘,但随着合作的深入,他逐渐发现,中国团队不仅技术过硬,工作态度也非常严谨、专业。两国团队的合作顺利推进,项目进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几个月后,郑浩宇站在新车发布会的现场,看着台上展示的电动汽车,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这款车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其中不仅有韩国团队的努力,也有中国技术的支撑。
发布会结束后,郑浩宇走出了展厅,望着天空中飘动的白云。他突然明白,世界在不断变化,唯有放下成见、拥抱变化,才能真正走向未来。
「未来,是合作共赢的时代。」 他心中默念道,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