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短短几日内,25项反华法案获批,中美关系现质变,未来风暴在潜伏

2024-09-16国际

美国众议院终于找到了一项不让两党争执的热门话题,那就是讨论如何遏制和封锁中国。「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宣布已通过25项与中国相关的法案,这标志着一个成果丰硕的一周。在反华思想的驱动下,美国众议院在总统大选之前推出这一系列法案并不令人意外,关键是这些法案真正受害者将会是谁仍然值得深入探讨。

通过的法案涵盖了无人机、生物技术、电动汽车、文化、金融等多个领域,但其中一项名为「中国行动计划」的法案吸引了广泛关注,这似乎预示着美国即将掀起新一轮麦卡锡主义式的迫害。许多人自认为是「自由与民主」的灯塔,如今却可能迎来真正「灯下黑」的时代。

那么,这项法案将带来怎样的变化?美国政府是否会通过这25条法案呢?中国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得克萨斯州的共和党议员古登发起重启「中国行动计划」,一经媒体报道,立刻引发了很大反响,因为美国人对这一计划并不陌生。该计划最初是由特朗普政府主导,并在当时美国司法部的策划下,对中国「经济和技术间谍」活动展开的一场针对华裔学者的大规模清查。

该计划实施了三到四年,导致上百人被起诉,超过三百人面临终身禁入相关领域和机构的制裁,这使得他们在美国几乎无法再从事科研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四千名华裔科学家纷纷回国,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

尽管拜登政府以「种族歧视色彩浓厚」为理由终止了这个项目,但不久前,华裔科学家吴瑛的实验室被迫关停,资金也遭到切断,而她本人则在家中自杀,这似乎暗示美国政府并未停止相关行动。

在反华意识形态已成为美国政治正确的唯一选择时,美国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华裔都面临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技术和情报等敏感领域。特朗普当时将疫情病毒作为攻击对象,意图「污名化」中国,结果却是在美国中心蔓延至美西方国家,引发了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并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中国行动计划」带来的直接影响,让美国的科研界遭受了严重打击。许多留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陷入了「寒蝉效应」,担心如果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得到的结果不是荣誉与成就,而是可能面临监禁。

从客观角度分析,在美西方等国家中,中国人的积极进取的确推动了国内科研领域的发展。同时,中国自主进行的科研活动也为国际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这种健康的行业循环,促进了全球科技进步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然而,美国执意将此事「泛安全化」,实则是对自身和他人都无益之举。

尽管该提案在众议院获得了高票通过,白宫仍然坚决表示反对。然而,「歧视风潮」已然形成。如果特朗普真的能够重返白宫,他也会全力推进该计划的2.0版本。

此次美国「反华周」期间通过的25项与中国相关的法律涵盖了多个领域。如果换个视角来看,这实际上是美国针对中国政策的一次修订和升级。然而,从程序上来说,这些法案是否能够真正实施,仍需观察。

首先,目前拜登政府的留任状态依旧,而下一任领导人是哈里斯还是特朗普仍未确定。如果选择的是哈里斯,即使可能会延续拜登时期的中美关系,也有可能会推出一些象征性强烈的反华法案,以显示其强硬立场。而如果是特朗普上台,尽管他可能展现出激进打压的姿态,但也将努力选取一些对金融经济保护力度较大的法案,从而为中美「脱钩断链」创造条件。不论最终是哪位领导人就职,这些法案全面生效的概率都非常低。

其二,国会内部对某些法案依然存在较大分歧,双方互相指责对华政策「软弱」。在「反华」这一基本共识下,究竟哪些领域需要全力以赴地「反华」?又哪些领域应当先行一步?这些问题成为了争论的核心,各方都代表着自身利益集团,因此国会变成了一场角斗场。此时不为金主发声,那还等何时?由于共和党掌握多数席位,不少法案被强势推动,通过审查的可能性并不一定很高,更重要的是,还需等待总统签字才能生效。

这25项与中国相关的法案对美国究竟是好是坏,难以判定。因为「反华」更多的是美国内部的一种意识形态,而外部环境正在快速变化,欧洲对中国的立场也不稳定;俄乌和巴以两大冲突要实现停火,还需要依靠中国的调解力量;世界上的「南方国家」正围绕着中国构建新的秩序。此外,美国国内在毒品、金融、气候等许多问题上,也离不开中美之间的坦诚合作。

从国家制度的角度来看,美国国会已然成为中美政府合作的阻碍,而这种对立则是美国上层建筑所容忍的。因此,面对一个「精神分裂」的美国政府,我们首要任务是掌握如何与他们有效沟通。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近期完成对中国的访问,双方在多个议题上似乎达成了一定共识。然而,台海、南海以及美国国内接连出现的不安定消息,反映出美国运作两面派策略的根本逻辑与机制。同时,这也揭示了内部党争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两者交织之下,中美关系要实现真正的稳定将变得更加困难。

难道中国的策略就应该随美国的变化而调整吗?这显然是在放弃我们的制度优势,用自己的劣势去迎合对方的强项!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我们依据自己的框架进行博弈,毕竟中美之间肯定存在竞争,而短期内是否能实现有效合作,就看坐在谈判桌上的诚意如何。

中美两国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而目前两国的经济联系正在逐步减弱。因此,中国应当坚定地守住已有市场,并努力争取新市场。美国采取的单边保护措施虽然短期内有助于促进本土产业的发展,但从长期来看却可能导致其失去竞争力,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死于安乐」的说法。

归根结底,中美之间的博弈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美国单方面造成的。为何说美国是纸老虎?因为一旦冲突爆发,首当其冲崩溃的必定是美国自身。那么,美国究竟会面临怎样的结局,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