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印度需多久才可成为下一个中国?英国媒体断言:印度机会渺茫!

2024-09-08国际

印度要腾飞了吗?成为下一个中国大陆?别开玩笑了,我对这个剧本了如指掌。无处不在的赞美,声称GDP增长速度全球领先,经济总量超过英国,乍一看确实让人震撼。

不过细想一下,这些年来被抬得很高的国家可不少吧?最终呢?他们不都是一个个都停下来了吗?请允许我直言,印度此次的「崛起」很可能只是表面热闹,实际效果有限,最终只会沦为一场大型的「窘迫」。

在今年四月,一本英国期刊发布了一篇相关的文章,针对这个问题,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英国的传媒分析表示,印度有意效仿中国,但其机会非常渺小,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你或许会提到,这次情况不同,因为印度有「莫迪老仙」在掌控!莫迪是何许人也?印度当前的总理,是一位与尼赫鲁并驾齐驱的政治巨头。自他在2014年执政以来,印度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保持在6%到7%之间,已将英国远远抛在后头,跻身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更不用说,莫迪将外交策略运用得淋漓尽致,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游刃有余,成功让印度在国际舞台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你是否认为莫迪非常了不起?别着急,我们继续往下看。强势政治虽然让人感觉痛快,但带来的后果可不小。一个国家的进步,如果过于依赖某位领导者,那就像在买彩票,完全看运气,风险太大。

假如有一天莫迪下台,或者他的强硬政策无法继续实施,印度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呢?光是想一想就让人感到脊背发寒。更不用提,印度的社会结构复杂且矛盾纷呈,单靠莫迪一人,能够应对所有难题吗?我总之是不相信。

说到底,印度要想真崛起,还得靠自己。印度的主要优势是什么呢?没错,它的14亿人口,以及比中国更为年轻的年龄结构,简直是一座尚待发掘的财富宝藏!想象一下,14亿人意味着什么?仅仅是一个国内需求市场,就足以令人全球羡慕。更不用提,众多的年轻人意味着有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这正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天赋条件!

看到这一点,你是否觉得印度的未来充满希望?清醒一点,别再幻想了!人口红利并不是随意可以利用的资源,目前印度所面临的挑战正是人口众多却无法转化为发展的优势。

先谈谈就业问题,印度政府的统计显示,接近1亿适龄劳动者处于失业状态,失业率令人震惊。莫迪政府确实考虑过各种对策,包括激励措施和产业政策,但结果如何,大家心知肚明,治标而未能治本。

缘何如此?由于印度的教育质量实在太低下!绝大部分劳动力都没有读过书,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谈不上参与高端制造行业,即使让他们去工厂简单地拧螺丝,能力也可能不够。

你或许会提到,印度也有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别再幼稚了,那些学校的毕业生,大部分都去了欧美国家,谁会愿意留在印度呢?由于语言障碍、环境艰苦以及发展机会匮乏,理智的人都选择了离开。

教育水平不足,法治氛围也不理想。印度的法治状况用「混乱」来形容都算得上是温和,各类奇怪的案件层出不穷,连本国女性的基本权益都无法保障,又怎能指望吸引外国投资呢?别开玩笑了。更不用提,印度的官僚体系繁杂,贪腐现象严重,市场监督不力,这些都是妨碍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

在这样的环境中,印度的制造业如果能够发展起来,那真是令人惊讶。根据数据显示,印度的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仅有微不足道的3%,而中国则高达30%,这之间的差距相当显著。莫迪政府确实考虑过推动制造业的发展,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流费用高得不合理,产品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如何与中国竞争呢?

提到这里,你应该领会到了吧?印度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服务业撑起来的,尤其是IT外包产业。

不可否认,印度在这方面确实有两把刷子,培养了不少IT人才,在全球市场上也抢到了一杯羹。可是问题在于,服务行业的市场容量有限,能够提供多少就业机会呢?能够推动多少行业提升?简而言之,印度目前希望模仿中国的发展路径,先通过低端制造业积累资金,然后逐步向高端领域迈进。

可是时代不同了,朋友!如今的时代早已不同于几十年前,那时你随便制造一些低价商品就能够畅销了。全球的产业链正在提升,优质制造业才是受欢迎的选择。那印度呢?基础设施薄弱,教育质量差,商业环境差,这些根本问题不解决,如何与中国展开竞争?

我不是说印度没有机会。毕竟,印度人口众多,年轻的劳动力储备丰富。如果政策得当,加上些许好运气,未来或许真的能够重现中国的辉煌。

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印度要想成为下一个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自莫迪上任以来,他果断地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举措,立即见到了显著成效。印度经济经过多年的 stagnation 终于复苏,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迅速攀升,曾一度接近中国的水平。莫迪被称为「拯救印度经济的英雄」,其人气不断上升,成功连任三届首相。

但硬币都有两面,莫迪经济学在带来经济增长的也埋下了不少隐患。

过度依赖强人政治。莫迪的个人威望在印度经济进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果断且富有权威的领导方式,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政务效率,并促进了一系列改革的落实。然而这种方式亦存在缺陷,即过于依赖个体,缺乏持久的机制和制度支持。一旦莫迪卸任,或是他的政策遭遇失败,印度的经济是否能够持续稳定增长,将是一个巨大的疑问。

改革红利分配不均。莫迪政府在经济改革方面的举措,主要侧重于减少管制、引进外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这些政策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印度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贫富不均,导致了社会冲突。

印度的人口超过14亿,并且其人口年龄结构相当年轻,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这表明印度具备丰富的年轻工作人口,这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庞大的人口也意味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印度市场充满了诱惑力。

人口红利就像一把剑的两面,如果无法将人口的优势有效地转换为发展上的优势,它就会演变成一个沉重的负担。

印度当前最大的难题是教育质量不高。虽然印度有几所国际知名的大学,但整体的教育质量并不理想,文盲比例仍然偏高,许多劳动者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难以满足制造业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要求。

语言障碍也是阻碍印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印度的官方语言超过二十种,各地区之间的语言差异导致沟通困难,增加了交流成本,这不仅影响了国内市场的统一性,还妨碍了外资的流入。

莫迪政府持续努力将印度建设成「全球工厂」,推出了「印度制造」的口号,期望能够仿效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现实却很残酷,印度的制造业正遭遇多重困难。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明显低于中国,交通费用昂贵,电力供给不足,网络覆盖率也较低,这些因素都对印度制造业的进步造成了较大阻碍。

营商环境不佳。印度的官僚体系繁杂,腐败现象明显,市场监管混乱,对外资公司态度不够积极,这些因素都提升了企业的运营开销和风险,抑制了外资流入。

缺乏核心技术。印度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低级别的加工生产,缺乏关键技术和自主品牌,因此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低端,难以与中国的制造业抗衡。

印度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印度是否能够战胜这些困难,最终变成下一个中国,仍有待时间检验。

参考消息:英国媒体指出,「下一个中国不可能是印度」: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面临许多挑战。

中国经济网:印度「制造梦想」力不从心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资讯平台

环球网:美媒刊文:印度需要多久才能成为下一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