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八宗共祖」「第二代释迦」龙树菩萨的来历

2024-09-02国风

龙树菩萨是佛教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被誉为 「第二代释迦」,是汉传佛教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净土宗、禅、密宗、律宗八个宗派共同的祖师。

龙树菩萨,又译龙猛、龙胜,约生于公元四世纪末,出生在南印度德干高原的温达拉巴地区的一个婆罗门家族。他自幼聪慧,天赋异禀,对婆罗门教教义及其他各种外道经文都有深入学习,青年时便已学富五车、名气很大。

龙树菩萨著作极丰,有 「千部论师」 之美誉,其作品涵盖众多领域。他在佛陀灭后七百年出世,对佛陀的教法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并且创立了中观学,准确地阐述了佛陀的缘起思想。

沿着他的中观般若思想,推动了大乘佛教的发展。龙树菩萨的哲学思想在印度哲学史上占据突出地位,也被誉为 「第二代释迦」。

龙树菩萨开创了空性的中观学说,这一学说令小乘学者折服,大乘学者也奉为法度。东晋时期,鸠摩罗什将龙树菩萨的学说翻译并介绍到中国后,产生了空前影响。

中国的禅宗、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成实宗、密宗、净土宗大乘八宗都一致尊奉他为共同的祖师。

他的著作和思想对这些宗派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奠基作用,其影响力通过各宗派对佛教教义的研究、传承和弘扬,深入到广大信众的信仰生活中。

龙树菩萨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他的生平事迹充满传奇色彩。相传,龙树自幼遍学婆罗门教及其它外道经文,青年时代已名气很大。他曾和几个朋友从术士那里学得隐身术,潜入王宫与嫔妃做不当之事,事情败露后,朋友们被国王所斩,龙树侥幸逃脱。

自此他觉悟到贪欲是万恶之源,便来到塔庙,跟随比丘出家。在塔庙住了九十多天,读遍佛教经典后,他深感所学不足,于是下山。后来他在北印度雪山的塔庙遇到一位藏有大量经典的老比丘,又拜其为师,用心苦读三个月后仍不满足,便决定周游列国,遍读佛教各种经论。

在游学过程中,他辩倒了许多比丘,骄傲之心渐生,打算创立新的宗派收授门徒。此时,大龙比丘前来开导他,并将他引入龙宫。龙树在龙宫阅读了众多人间罕见的佛典秘籍,大开眼界,于是打消了创宗立派的念头,并向大龙比丘请教。

大龙比丘还传授给他一些神咒之术。后来,龙树回到南印度弘传佛教,受他感化的人非常多。国王钦佩他的才学,花巨资在黑山修筑了一座大寺庙,供他讲经说法。附近的婆罗门教徒见国王如此尊敬龙树,心中愤愤不平,扬言要与龙树斗法。

斗法时,一个婆罗门施展咒术变出一个金黄色的大水池,池中央涌出一株千叶莲花,婆罗门得意地高踞其上。龙树见状,变出一头六牙大白象,坐在象背上绕水池转了一圈,大象伸出长鼻将莲花一卷,婆罗门顿时跌落在地。

婆罗门知道不是龙树的对手,连连叩头求饶,表示愿意皈依三宝,其他婆罗门见了,也都纷纷拜龙树为师,皈依了佛门。后来,龙树在圆寂时将衣钵传给了迦那提婆。

龙树菩萨的形象和故事在佛教文化艺术中经常出现,如绘画、雕塑、文学作品等。这些艺术表现形式不仅丰富了佛教文化的内涵,也通过艺术的感染力在民间传播了龙树菩萨的事迹和精神。

其特殊的形象,头顶有肉髻,头部周围有龙头,身披袈裟,两手结说法印,游戏坐姿,身旁有滤水壶,有时置有经书,具有较高的辨识度,成为佛教艺术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加深了人们对他的印象和认知。

农历七月二十四被认为是龙树菩萨圣诞,在这一天,很多佛教寺庙会举行相应的法会、诵经等活动来纪念龙树菩萨。信众们也会前往寺庙,烧香、礼拜、供灯、供花、诵经祈福等,以表达对龙树菩萨的敬仰和感恩之情,同时也祈求得到龙树菩萨的加持和庇佑,获得智慧的增长、心灵的平静以及生活的顺遂。

龙树菩萨一生致力于佛法的钻研和弘扬,他的精进、智慧、慈悲等品质为人们所敬仰。在民间,他成为许多人学习的精神榜样,激励着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同时,他所倡导的中道思想以及对佛法真谛的追求,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道德指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生活中践行善良、宽容、智慧等品德。